摘要:兩天之後,皇貴妃高氏薨逝,那拉氏則成爲了乾隆皇帝後宮之中僅次於皇后富察氏的二號人物。那拉氏就這樣在貴妃的寶座上一坐就是三年多時間,三年後,乾隆皇帝的結髮妻子孝賢皇后崩逝,由於中宮之位空缺,在孝賢皇后百日喪期過後,嫺貴妃輝發那拉氏被乾隆皇帝升爲皇貴妃,同時明確委以“攝六宮事”的權力。

乾隆皇帝的繼後輝發那拉氏可以說是清王朝二十八位皇后中最爲神祕的一位,由於一些不爲人知的原因,這位皇后所留下來的記載和故事都非常少,甚至連一副準確的畫像都找不到。似乎乾隆皇帝本人和清朝官方都想蓄意隱瞞些什麼。
然而令乾隆和那拉氏本人始料不及的是,兩百多年後的今天,隨着一系列影視劇的熱播,讓原本在清朝歷史上籍籍無名的繼後那拉氏迅速成爲了中國家喻戶曉的皇后。而與之而來的是那拉氏那些衆說紛紜的故事。
早入潛邸,繼位封妃:
輝發那拉氏出身於高貴的滿洲正黃旗家庭,其父爲佐領那爾布,那拉氏成爲繼後時,那爾布父憑女貴,被追封爲一等公。
那拉氏可以說是乾隆皇帝最早的一批嬪妃之一,早在雍正十二年時,那拉氏便嫁給了當時還是寶親王的乾隆皇帝爲側福晉,在當時的寶親王府之中,那拉氏的地位僅次於福晉富察氏,而後來成爲貴妃的高氏此時只是一名侍妾身份,身份地位遠不及那拉氏。入府便被封爲側福晉,源於那拉氏高貴的出身。
那拉氏在寶親王側福晉的位子上只做了九個月便隨着雍正皇帝的駕崩,寶親王的繼位而成爲了乾隆皇帝的妃子。
乾隆皇帝即位後的一個月,那拉氏與乾隆潛邸時期的妻妾們都得到了晉封,那拉氏被乾隆皇帝封爲嫺妃,“嫺”字在滿語中有着“安靜、恬靜”的美好寓意,乾隆選擇這個字作爲那拉氏的封號,由此可見,在乾隆皇帝心中,那拉氏應該是一個性子不錯的女人。這時的那拉氏在乾隆皇帝的後宮之中排名第三,僅次於皇后富察氏和已經被封爲貴妃的高氏。
孝賢崩逝,榮升貴妃:
我們查遍乾隆時期內務府的檔案發現,乾隆初年的那段時間裏,每逢年節或者嫺妃那拉氏的生辰,乾隆皇帝都會精心挑選大量禮品送到那拉氏居住的翊坤宮中。由此我們不難看出,乾隆皇帝對於那拉氏還是有着很深厚的感情的。
乾隆十年,正月二十三日,貴妃高氏病重,乾隆皇帝感念高氏陪伴多年,因此將陷入彌留之際的高氏晉爲皇貴妃,而那拉氏則與純妃蘇氏一同被乾隆皇帝晉爲了貴妃,雖同爲貴妃,但是那拉氏的出身和資歷遠高於蘇氏,雖然兩位貴妃並尊,但是實際上嫺貴妃那拉氏排名高於純貴妃蘇氏。兩天之後,皇貴妃高氏薨逝,那拉氏則成爲了乾隆皇帝後宮之中僅次於皇后富察氏的二號人物。
晉皇貴妃,攝六宮事:
那拉氏就這樣在貴妃的寶座上一坐就是三年多時間,三年後,乾隆皇帝的結髮妻子孝賢皇后崩逝,由於中宮之位空缺,在孝賢皇后百日喪期過後,嫺貴妃輝發那拉氏被乾隆皇帝升爲皇貴妃,同時明確委以“攝六宮事”的權力。這在清朝歷史上是首次,那拉氏因此成爲清朝首位“攝六宮事皇貴妃”。在清朝,皇貴妃地位高貴,微分尊崇,因其設立會威脅到皇后的地位,所以皇貴妃並不輕易設立,通常而言只有在貴妃病重或者是在立爲皇后之前的考覈轉正期纔會設立皇貴妃。
成爲繼後,誕育嫡子:
乾隆十五年,乾隆皇帝昭告天下,將皇貴妃輝發那拉氏立爲皇后,爲顯尊榮,乾隆皇帝還特意將皇后已故的父親那爾布追贈爲一等公,就連皇后的侄子訥蘇肯也跟着沾了光,被封爲了一等侯。因爲冊立新後,乾隆夫婦還特意奉皇太后一同前往祖陵拜謁。這一些列舉動足以看出乾隆皇帝對於新皇后選立的重視,也說明了他對與新皇后那拉氏的看重。而皇后那拉氏自從正位坤寧以後,乾隆皇帝無論江南巡幸、盛京祭祖,還是木蘭秋獮、皇陵展謁,都會帶着皇后同行,前後多達十餘次。相比很多一入宮門便再未出宮的后妃而言,那拉氏實在是既幸福又幸運,那拉氏也是清朝二十八位皇后中出宮次數最多的一位。帝后之間的恩愛和諧由此可見一斑。而那拉氏的好運纔剛剛開始而已。
乾隆十七年,剛剛被立爲皇后一年半的輝發那拉氏生下了一位皇子,按照齒續,這是乾隆皇帝的第十二子,也是繼孝賢皇后兩位夭折的嫡子之後,乾隆皇帝的第三位嫡子,向來有着嫡子情結的乾隆皇帝對於十二阿哥的降生欣喜異常,帝后之間的感情則更爲牢固。而那拉氏也在生下十二阿哥後的三年間又先後誕育了五公主和十三阿哥。
色衰愛弛,忤旨斷髮:
憑藉着兩位嫡子,皇后那拉氏穩坐後宮之主的交椅。然而隨着時間的流逝,昔日青春貌美的那拉氏容顏不再,自古色衰則愛弛,那拉氏也未能逃過這一規律。隨着一批又一批年輕貌美的嬪妃的入宮,那拉氏不再是乾隆皇帝最寵愛的女人,然而畢竟是中宮皇后,乾隆對於那拉氏表面上仍舊十分禮敬。實際上憑藉着皇帝的這份禮敬,那拉氏仍舊可以穩坐後宮第一把交椅,然而乾隆三十年的那次南巡,則徹底改變了皇后那拉氏的命運。
乾隆三十年,皇后那拉氏隨皇帝第四次南巡,南巡之初,一切並沒有什麼不同,在途中,皇帝還爲那拉氏慶祝了四十八歲的生日,但是船隊到達杭州之後,那拉氏便消失在人人們的視野中。消失後的那拉氏被乾隆皇帝派人先行送回了宮中。
隨後南巡迴宮的乾隆風風火火的派人到皇后居住的翊坤宮中,收回了那拉氏當年冊封爲嫺妃、貴妃、皇貴妃以及皇后的四份冊寶,並將其宮中的太監、宮女遣散,只留兩名宮女侍奉,這樣的配置等同於嬪妃之中最末位的答應。
乾隆皇帝爲何如此對待皇后那拉氏,出於爲尊者諱的緣故,清朝官方正史之中並沒有對此作出明確的解釋,但是一直以來,流傳最廣的版本則是乾隆皇帝在南巡途中看好一風塵女子,欲下船與之相會,而皇后則據理力爭,苦勸無果,乾隆皇帝痛斥皇后精神不正常,而皇后在情急之中則憤而斷髮。此舉徹底激怒了乾隆皇帝,也讓那拉氏的人生遭遇巨大改變。
乾隆三十一年七月十四日,被軟禁的皇后那拉氏崩逝於紫禁城內的翊坤宮中,年僅四十八歲。而正在木蘭圍場狩獵的乾隆皇帝在得知妻子的死訊後只冷冷地說了句:“知道了”。之後便命人將皇后以皇貴妃禮制葬入純惠皇貴妃的地宮之後,皇后死後被葬入皇貴妃園寢中,縱觀中國歷史,也僅此一次,並無二例。其無情和冷酷,讓人瞠目。
實際上那拉氏直到死也未被廢去皇后之位,但是在被收回冊寶的時刻,那拉氏就已經成爲了一個有名無實的空頭皇后,而乾隆皇帝反常的做法則值得商榷,若真是皇后做出了失德的事情,大可以名正言順地昭告天下,將其廢黜,換言之,如果乾隆皇帝有充足的理由,廢后不是什麼不可行之事,而乾隆這種做法,讓人們有着充足的理由懷疑他理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