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介紹一下數據中心,數據中心是從總部信息處剝離出來,成立於2008年,已經有十年的歷史,每個公司都有個頂層設計,數據中心也是一樣。

作爲一家傳統型的公司怎麼應對傳統型的業務,大家都非常敬業做的非常好,結合外部的變化,怎麼去和新興的技術雜交產生出新生的服務,發展歷程需要去探索,讓世界變的更加美好。我也相信通過保險+科技,也讓保險更好地爲民生、爲國家、爲你和我做好服務,這就是我們現在要做的事,也是我們的追求、夢想和使命。

科技是非常重要的手段,目的地在哪兒?哲學問題非常有意思,我是誰、我能幹什麼、我爲什麼幹、我幹了什麼帶來什麼遠景,我非常有共鳴。

我是誰?數據中心是幹什麼的,它的願景和目標是變成服務全集團的一流的雲數據服務中心,它使用了新的技術,主要職能是爲整個集團做安全、可靠、高效、規範的運維服務,規範很重要,祕書長提的標準也是一個規範。

我們根據新的環境和技術的變化做了一些調整,以前的架構是傳統型的,現在是把它做成傳統型+現代雲的雲化混合的模式,也是比較流行的雙管理模式,有個大的前端接入平臺,中間有個交互的像高速公路的資管做連接,還有一個後臺,前、中、後劃分比較清晰的邏輯,這是新一代的基本情況。

數據中心目前主要是做幾塊,中心要綠色,做數據和AI,我們也做了一些嘗試,包括對自動化運維、業務定價,不僅是研發中心和其他中心做,我們數據中心除了運維職能外加了研發職能,我們正在做小的以點來撬動或者倒逼公司的變革。目前保險的變化,不確定性增強、多樣性、複雜性,這是很明顯的變化,還強調個性。

我們的應用原先以用戶爲驅動,以內部撬動數據爲驅動。我們也很難預測,數據任何時候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把握其中一部分,這次分享的主要是技術+管理的人員,整個大數據平臺用的是混搭的模式,簡單就是把最牛的人買進來,臨時買來用也做不到甚至磨合的不好,所以我們是自建形成這樣一個架構,用這種模式來做的。

我們的規模不算特別大,跟公有云相比不是很大的,但是能夠解決現有的業務的問題,適合自身的發展很重要,以合同居多,自建的服務不推薦,甚至先在公有云上嘗試一下安全因素,這種模式是比較適合保險公司,自建的高性能+公有云做一個加法,這個比例之間可以靈活做切換。

我們主要做了實時的計算平臺,比以前傳統型的快,慢的話滿足不了80後、90後、00後的需求,這是從數據+體驗需求的驅動,形成要實時的算例平臺。敏捷實時的技術架構,實時計算要解決快的問題,快的前期如果系統很脆弱,災備、互備,安全問題不能解決,快是一個雙刃劍,也需要做平衡,效果還是不錯的,現在達到秒級,實際上可能是毫秒級。

我們保險公司也做了一些風控類的工作,之前做的風險保額的控制,做了風控體系,我們公司結合保險協會的數據,內外數據結合形成風險保額的控制。

我們的技術架構分層次比較簡單,下面有底層的,數據也有增量層,中間有集羣,最後通過API級,封裝和屏蔽掉了內部的複雜性,給消費者簡單化。這樣內部不變,外部不變,也算是解耦的模式,實施效果是不錯的,在業務高峯期調用的頻次比較高,保險的特點跟銀行不一樣,交易量沒有那麼大,但是鏈條非常長,覈保是其中一個項目,保險交易和銀行交易還是不同的。

我們還採用了分佈式的架構,以前經常採用集中式的架構是非常多的,這個很正常,我以前用的基本上都是集羣的,現在的思路變成副開,不要把東西放到一個地方去,我跟很多公司交流他們都是採用“兩地三中心”的模式,這也是從外國諮詢公司的建議,也很符合中國業態的發展,“兩地三中心”的佈局模式做的。但是一些小型的公司不推薦這麼做,這麼做成本是非常高的,可以嘗試在江祕書長的推動下建立一個保險公有云,這樣相信未來的發展,這種都會建好,直接用就好了,我相信未來會這樣,這是指日可待的。

我們是小型機和X86混搭的,一是跑既有的資產,二是啓用降成本,我們現在X86是非常多的。

整個佈局來講,有了頂層設計,大的部分做了很好的框架,往裏面研究基本上就出來了,來不及填的時候慢慢迭代,現在比較流行迭代輸入,其實很多資源可能是不夠的,資源永遠都不夠,不可能是無窮的資源給你,在任何一個行業、任何一個崗位、資源永遠是不夠的,怎麼辦?先把框架搭好,搭好之後逐步的根據不同的時間點分批次、分階段提交,再具體實施。如圖這是一個大的框架,任何一個公司的網絡費用是很高的,大家怎麼解決網絡資費的問題?選運營商,要有災備、很多DBN是很花錢的,這一塊的規劃非常重要,還包括設備,這一塊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地方。

我們也在進行AI的嘗試,最近AI也是非常火爆的題目,對大家來說最好不要研究算法,因爲抽象能力和研究能力,我們側重於應用端,用應用倒逼基礎的改革,慢慢做纔行,現在要一開始做一個算法真的很難。我們也做了一些嘗試,業務系統把數據弄過來作爲預處理,都是用這種方法,我們也選了一個點,因爲我的人員也是有限的,我們做了一個團險報價,因爲團險特別大,要招標、風險、報價能不能持平,保本爲利,這是符合民生的重要的抓手,讓世界美好就從定價開始,我們也從團險的自動報價做了嘗試,效果還不錯,目前項目的效果還可以,但是其中也有很多坑,對於AI這一塊的應用,不求算法最複雜最精準,要選擇合適的方法,先要會選,我就不講成功的地方了,有坑的地方值得大家去嘗試。

第二要有時間,外部的壓力很快,實際上一個迭代的過程需要時間或者人去填,時間就是一個逐步完善的過程,我最開始的時候想的很美妙,必須兩到三個月推出,實際上是非常難做到的,時間的坑一定要高度重視,一定要從高層或者應用層去溝通時間比其他資源更重要。

第三是技術和業務本身,技術不求高大上,關鍵在業務,沒有消費沒有技術,剛纔祕書長也提到了,交易和消費是很重要的,倒推技術的生存的點,沒有消費沒有應用就廢了,這個分支立馬就沒了。

自動化運維也是,自動化運維我們還是做的比較多的,我們現有的做它的分析,主要關注事前預警,這一塊非常不容易,預警這一塊有“響尾蛇”等產品,預警這一塊通過AI+探測和預測,通過算法來測算系統可能在哪方面有問題。這一塊我們探索的還不錯,效果還可以,至少在今年預警了兩三次,預防和可能要出大事情的一些點。

非常感謝,今天就跟大家做了溝通,可能有很多地方說的不到位,錯誤的地方請各位專家批評指正,歡迎多交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