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2.0版香港人”張永康:到內地發展要接地氣

  中新社北京7月24日電 題:“2.0版香港人”張永康:到內地發展要接地氣

  作者 陳小願 林凱潼

  1997年首次到上海,24歲的張永康坐出租車時只能寫字告訴司機目的地。“那時香港的親戚朋友說,港人初到內地是‘又聾又啞’。”

  20多年過去,現爲香港金融青年會主席的張永康近日在北京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分享他來到內地發展的故事。

  張永康是家中長子,曾在加拿大讀大學,弟弟、妹妹常住加拿大。他說,那裏的生活很舒適,但並不適合發展事業。香港迴歸祖國的第二年,張永康被滙豐銀行派往位於上海的亞太總部,開啓了他在內地20餘年的工作與生活。

  擔任貿易服務部副經理一年之後,26歲的張永康就成爲滙豐銀行中國區電子銀行和現金管理部總經理。他強調,中國內地發展快,很多新產品“跳躍式發展”。港人只要願意來,把握“天時、地利、人和”,就有機會開創適合自己的事業。

  “當初,包括講普通話在內,我要面臨很多挑戰。任何改變都是痛苦的,但痛苦意味着成長。克服困難後,你的邊界就越來越大。”曾因講不好普通話而睡不着覺,張永康熬過適應期後,語言能力突飛猛進。

  2004年,張永康已升至高級副總裁。“我還在成長期,在原部門很舒適。但工作很舒適就代表沒有成長,所以我想嘗試新工作。”他打算“跨界”到投資銀行工作,但有人說,香港人到內地投行做執行工作沒優勢。

  張永康決定證明自己:“你要把別人給你的標籤作爲一種動力。人家說你不行,你證明你行,成就感就會非常大。”

  從事投行工作六年、取得外人看來“不俗的成就”,張永康認爲自己“又到了需要改變的時候”。已有所積累的他,開始投資內地具潛力的公司。煤礦、音樂、電競、生命科技……八年來,他投資了40餘家公司,涉及領域頗廣。

  事業有成,如今張永康投入不少精力來幫助香港青年瞭解內地、尋找事業切入點;他在2013年發起成立香港金融青年會,支持青年來到內地實習。

  “有港人不瞭解,一講到內地市場就認爲很亂。”張永康說,不瞭解就貼標籤,是很危險的事。對任何事情不能太早下定論,要把事情研究透,瞭解其“好與不好”。可能所謂的“不好”蘊藏着機會。如果草率下定論而不能把握機會,香港年輕人就容易被邊緣化。

  20餘年來從完全不瞭解內地到逐步融入,“我是2.0版的香港人”。他說,1.0版的港人較瞭解香港和歐美,而2.0版是既瞭解香港和歐美,又瞭解內地,是接地氣的。

  “如果當初因別人笑話我普通話不好就害怕或生氣,我不會有今天。”張永康說,改變是不容易,但你會在不知不覺中成長。

  如今,張永康作爲“新經濟投資人”,投資“麥唱”“餓了麼”“懂球帝”“英雄互娛”等內地知名新興品牌。他認爲,改革開放40年來,港商過去的角色主要是將海外的資金、技術等引入內地;現在,可以更多地幫助內地企業“走出去”。

  目前,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前景廣闊,張永康說,港人要找到適合發揮自身價值的位置,做好準備,擁抱改變。尤其香港年輕人要融入內地社會,提升自己在國家發展大局中的競爭力。“不一定要創業,可以先工作一段時間,瞭解內地,跟着市場與時俱進。”(完)

責任編輯:孟湘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