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餘年》劇照

獻禮季收尾,不少古裝大劇都開啓了“年末清倉”模式,繼《鶴唳華亭》之後,11月26日,被第五屆豆瓣年度榜單提名爲“最值得期待劇集”的《慶餘年》也火速上線。

經過一系列撤檔、禁播風波,這部IP大劇最終以“突襲式定檔、零宣發開播”的形式與觀衆見面。

豆瓣數據

即便如此,首播當日,成績依然喜人,豆瓣評分7.9分,愛奇藝電視劇熱度榜第一,騰訊累計播放量過億,口碑更是持續升溫。

張若昀微博底下的“應援樓”

勢如破竹的《慶餘年》,大有在年底前殺出重圍、創造下一部古風傳奇之勢,成功的底氣在哪?濃郁唐風漢韻,根植東方傳統

影評人“木易電影”曾在悟空問答上評價過《慶餘年》這個IP影視化的難度:“它構建了一個格局宏大的故事,無論是慶國還是龐雜的人物關係,都是需要付諸想象力去實現的,裏面的自然環境、角色服飾、權謀鬥爭等場面,表現起來並不簡單。”

確實,架空題材,首先要面臨的就是複雜的劇本修改問題。由於可供參考的資料寥寥無幾,《慶餘年》劇組的前期準備,工程浩大,難度不小。如何解決?製片人請來原作者貓膩坐鎮、大神級編劇王倦親自操刀,兩人合力完成改編工作,將穿越題材以“戲中戲”的形式呈現出來,在遵循原著的基礎上,進行了合理化的二次創作。

對仗工整的佈景

基於這樣的創作背景,劇中許多情節,不僅做到了特別有意思,而且保有了一定的文化內涵。比如故事發展的引線,出自《紅樓夢》第五回中,十二支紅樓曲裏的留餘慶,一曲紅樓,逆轉古今;再比如慶國與北齊國宴上,範閒爲掩飾潛入皇宮的計劃,醉酒成詩扮詩仙的場景,舉手投足間,唐韻十足。

其次,劇中服化道的設計,在落實的時候,恰成爲了架空題材下較佔優勢的一部分。相對弱化的時代設限,意味着,所有美而具象的場景都有機會出現在劇作裏。

劇中市井風光小覽

範府街邊高旗大馬,酒樓萬家;京都建築鱗次櫛比,構造精妙,畫在紙上, 從中間一折, 便可重疊;沿街商鋪叫賣,藝人雜耍,紅塵市井被臨摹無比生動精妙,簡直就像是《清明上河圖》的微觀縮影。

顯而易見,精良的製作以及濃郁的文史底蘊,爲《慶餘年》增添了一份別樣的層次感與親近感,讓沉浸在這一場景下發展的情節與人物,表現的尤爲合理動人。交織現代意識,啓蒙平等價值觀

《慶餘年》的現代開場,風格簡潔,節奏明快,獨具匠心。文史學專業學生張慶(張若昀飾),拿着自己寫的小說找葉教授(袁泉飾)指導,運用第一人稱,首先概括戲劇衝突點,關於現代思想和古代制度的碰撞;接着點明主題,假如生命再活一次;最後介紹選擇這一主題的緣由:每一個人心裏,或多或少都想過重活一次,因爲人生總是有太多遺憾。所以這故事真正的意義,是珍惜現在,爲美好而活。

現代開場

整個過程,像列寫作提綱一樣,邏輯清晰的交代了所有背景,只用30秒,一氣呵成。隨着張慶那聲“老師,現在方便把我電腦,連到那塊屏幕上嗎?”,場景正式進入古代,順理成章的用影視化效果還原了小說中的內容。

五竹叔救下嬰兒範閒

故事開篇,鏡頭搖晃着升起,竹林間,殺機四伏,這時畫外音響起:一個患有重症肌無力的現代青年,穿越重生,睜眼醒來,成爲了竹筐裏的嬰兒,腦海卻還保留着現代社會的一切技能,疑惑之間,嶄新的世界迎面而來。鏡頭穩定,救下嬰兒的五竹叔出場,承接流暢、節奏緊湊,令人拍案稱絕。

眼熟的小范閒,在電影《我和我的祖國》飾演過“鼕鼕”一角

劇作第一集花大量鏡頭講述幼子範閒的故事,小演員韓昊霖靈氣逼人的演技,一出場就得到了觀衆的認可。

從第二集開始,少年範閒上線,讓人沒有想到的是,一向以沉穩示人的張若昀,在演繹少年感的時候,也是駕輕就熟,有些肉感的臉,喫起飯來狼吞虎嚥,作揖告別的時候嘴裏還嚼着東西。表演行雲流水,一臉憨態天真。

“雞腿嫂子”李沁

第三集名場面“雞腿定情”中,範閒初見林婉兒,彷彿見到仙女一般呆若木雞的表情,更是讓每幀鏡頭都自帶萌點。

範閒第一場吻戲是真的

連着看了四集,權謀主線漸漸明晰,難得的是,劇作借“穿越”之便,嘗試用現代人的視角去看古代不平等的東西,並將“平等”思想貫穿始終,在殺戮與爭渡之間,加入了很多輕鬆、溫暖的部分。比如幼子範閒送別教自己醫術的老師時,送了老師一副用羊腸做的手套;再比如,在離開儋州時,少年範閒對祖母深情一吻;還有範閒在京都與父親的許多對話,往往沒有父子尊卑,完全像朋友一般的自在交談。

這是很多同類型的劇都很難達到的一個高度,通過主人公範閒成長、成熟、歷經的一切,以及這個人物體現出來的對自由的嚮往、對生命平等的尊重、對霸權的反抗,向觀衆傳遞出積極正向的民主價值觀。

文明與文明之間平等的交流對話,在《慶餘年》中,被拉往同一時空,成爲可能,那句“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推陳出新,革故鼎新”也被落到實處。劇作利用天馬行空的想象和氣勢浩湯的情節,凝聚了傳統文化的古典情懷,運用細膩的情感與理想主義的光輝,凸顯了現代意識的奇思妙想。大IP聯手騰訊,實力不容小覷

《慶餘年》前期宣傳力度不大,是因爲在時間跨度和產品開發種類上,幕後團隊與合作伙伴達成了一致的戰略眼光,選擇尊重原著內核,耐心做長時間的版權深挖,而不是急於收割流量變現。這種長期營銷戰略手段,與爆款《陳情令》有些相似,卯足後勁而發力。

《慶餘年》的發展潛力,從以下兩個方面得以彰顯:

其一,IP扶持,粉絲流量數額可觀

《慶餘年》由同名小說改編,原著自2007年開始在起點中文網連載至今,持續保持在歷史類收藏榜前五位,曾入圍2017胡潤原創文學IP價值榜,在網文市場擁有超高人氣,是當之無愧的頭部IP。

小說究竟火到什麼程度?QQ閱讀、起點讀書雙平臺,讀者粉絲貢獻超10萬次打賞、340餘萬張推薦票,已聚集超百萬粉絲,形成一個以內容爲核心的讀者社區,粉絲自發創作的廣播劇、地圖疆域、武功排行、人物漫畫、同人文等層出不窮,擁有超高人氣基礎。不僅如此,電視劇《慶餘年》劇組,從出品人程武、曹華益、到編劇王倦、導演孫皓,乃至主演張若昀,也都是原著的忠實粉絲。

毋庸置疑,IP所具備的成熟故事框架,以及高粘度原著粉,對劇作關注度與流量的吸引,有着難以忽略的助推力。

這意味着,只要故事說的好,就有更多的人願意爲之買單。

其二,金主支撐,影視化產業鏈完整健全

仔細看劇,可以發現,劇作第一集就在爲騰訊造勢,對騰訊網絡文學大賽的宣傳,側面反映了這部劇的幕後金主。

出品方騰訊影業,在之前《擇天記》試水的基礎之上,顯然,對《慶餘年》開發的表現更爲從容。騰訊的想法是,先把小說進行劇集的轉換,在第二季的電視劇結束後推出一部大電影,保留大部分的主創班底,同時再輔以動漫、遊戲,讓更多的觀衆對故事有更全面的瞭解。

除此以外,騰訊還聯手新麗、閱文等具有較高製作能力的公司,以追求更大的製作規模,更廣的創作領域,及更高的品質呈現。

從目前已經落實的幾個項目——3D MMORPG同名手遊《慶餘年》的預約量,以及電視劇主題曲的播放數據來看,各方反響都非常不錯。

總而言之,《慶餘年》用文韜武略、刀光劍影再現的這個江湖,頗具情懷,並且仍有諸多亮點等待挖掘,我們期待劇情之後的表現,也期待《慶餘年》劇組能給大家帶來更多驚喜與感動。

EN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