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鹿鼎記的朋友應該知道,康熙小時候就表現出了明君風範,不論是處理政務還是騎馬射箭,都是有模有樣的。在劇中,康熙少年時期的主要任務就是把大奸臣鰲拜剷除,奪回屬於他的權力。鰲拜也是個名人,都知道他驍勇異常,是滿清第一勇士。

劇中哦設定是這樣,真的歷史上鰲拜也大差不差,一樣是個猛人。鰲拜出身女真貴族,是將門之後。爲清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所以順治帝是比較欣賞他的,不然也不會讓他當輔政大臣。清朝有個習慣,如果皇帝駕崩的早,儲君還年幼,他就會留下幾個輔政大臣幫助小皇帝處理政事,確保政權的穩定過渡。本意和初心都是好的,然而結果卻出乎意料。順治留下了四個輔政大臣,索尼資歷老歲數大,基本不管事。蘇克薩哈出身不好,收到滿清貴族的來歷。遏必隆是馬屁精,就跟着鰲拜。

三個輔政大臣都這樣不靠譜,鰲拜最後不專權纔怪。蘇克薩哈爲了維護尊嚴,倒是和鰲拜處處對着幹,鰲拜聯合其他大臣先斬後奏把他殺了,康熙也無可奈何。不過蘇克薩哈的死,成了兩人矛盾爆發的導火線,康熙徹底怒了。

身爲皇帝,哪怕沒有真的親政,那也是皇帝。大臣如此觸犯威嚴,明擺着就是不把他放在眼裏。康熙仔細考慮後,就對他下手了。和電視劇裏差不多,康熙找了幾個好手圍攻鰲拜,順利把他擒獲。鰲拜遭遇大難,也是失去了理智,一心只想着自己爲了大清做了這麼多功勞,皇帝怎麼能這麼對他?

這法子有用,一下就說的康熙犯難了。鰲拜有過不假,但他是清朝開國元勳,一樁樁功勞都是實打實的。朝中擁護者無數,就這樣把他扳倒必然會在朝中激起一場風波。左思右想,康熙沒有頭緒,就先不殺他了,把他關進了天牢。

鰲拜的功勞實在太多,擴充國庫、推行開墾荒地政策、實行四格六法考覈官員,鰲拜能坐上輔政大臣的位置實在是讓人心服口服。可他如此不敬,康熙又如何能忍受?權衡利弊之下,康熙心軟了,沒有立即殺了他,而是將其囚禁起來,算是給了他面子。而鰲拜也意識到自己凶多吉少,不再把功勞放在嘴邊,兩人達成了默契,鰲拜就這樣老死在了天牢裏。到了康熙五十二年,康熙還恢復了鰲拜的地位,算是寬大處理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