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消息,據彭博社報道,中國有數百家初創企業押注於電動汽車革命,在蔚來資本(NIO Capital)看來,在一個需要大量技術投資的行業裏,將只有1%的初創企業能夠存活下去。

  該風險投資基金的管理合夥人朱巖稱,他們對投資電動汽車初創企業仍持非常審慎的態度。蔚來汽車持有蔚來資本的部分股份。他說,公司正尋求爲一隻在岸基金籌集人民幣100億元(約合15億美元),傾向於投資汽車初創企業和傳統汽車製造商之間的聯合項目,因爲它們能夠將創新與實際的製造能力結合在一起。

  “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生態系統,從頭開始打造一輛汽車需要大量的投資和大量的人力。”朱巖8月3日在其北京辦公室接受採訪時表示。“因此,所有的這些電動汽車初創企業的存活率都將非常低。”

  中國想要在電動汽車領域走在世界前列,因而吸引了大量的投資者,投向初創企業和生產的規模達到數十億美元。在特斯拉在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還沒有形成大氣候之時,小鵬汽車和蔚來汽車等公司一直在爭先站穩腳跟。蔚來汽車曾獲得騰訊的投資。

  日益激烈的競爭

  中國的電動汽車公司大多數還沒有進入大規模生產階段,或者還不具備大批量地將汽車交付給消費者的能力,但這並沒有妨礙這些公司在最近的融資中取得數倍於北京汽車、長城汽車等傳統中國汽車製造商的估值。

  隨着中國政府允許外國汽車品牌在當地全資擁有子公司,該市場的競爭勢必將會進一步加劇。目前,該國佔據全球一半以上的電動汽車銷量。世界最大的兩個經濟體之間的貿易摩擦,也促使寶馬和特斯拉等知名國際汽車製造商加快推進在中國本土生產電動汽車的計劃。

  朱巖表示,貿易戰還將爲技術投資帶來更多的障礙,進而放緩汽車行業轉向自動駕駛汽車的步伐。

  貿易摩擦

  他說,近幾周愈演愈烈的中美貿易摩擦,“對全球經濟和技術發展構成了實質性的障礙”。“如果它持續下去或者出現升級,那將推遲智能電動汽車的商業化進程,並減緩全球改善交通安全和效率的努力。”

  因此,蔚來資本正着眼於在中國和海外地區收購汽車技術公司的少數股權,而不是試圖進行大規模收購。他說,這樣的話,該基金既能享受到電動汽車和自動駕駛汽車興起帶來的紅利,同時又能將全面收購可能帶來的風險降至最低,其中包括出於安全考慮的監管阻力。

  知情人士透露,蔚來資本即將完成規模約5億美元的第一輪離岸融資。英國石油公司BP旗下投資機構BP Ventures上個月說,它向該基金投資了1000萬美元。

  朱巖稱,離岸基金將聚焦於中國汽車相關公司以及計劃在中國發展的海外公司。“我們不會投資一家與中國毫無關聯的公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