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舰载攻击机,曾经是美国海军舰载机部队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即使用今天的眼光来看,类似于A-6这样的重型攻击机依然可以算得上是一款出色的多用途攻击机,而在潜射战略导弹出现之前,可以搭载核弹实施毁灭打击的航母舰载攻击机,是美国海军最重要的战略威慑工具。
核阴云笼罩下的大海
自从二战在太平洋上战胜日本以后,美国的海军航空兵就一直独步全球。在二战刚刚结束那会儿,美国海军总计拥有多达99艘航空母舰,超过2000架舰载飞机。二战末期,美国使用B-29重型轰炸机向日本的广岛、长崎分别投下了一颗原子弹。在原子弹实际列装部队后,人类正式进入了原子时代。不过在冷战的早期,特别是1959年12月30日,美军首艘弹道导弹核潜艇——乔治·华盛顿号下水服役之前,美国的战略核打击力量,除了依靠空军的远程轰炸机外,就只能依靠海军的舰载攻击机来实施。

二战时期美军强大的战略轰炸给所有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尽管弹道导弹在二战时期就已经投入使用,而且美国自己在缴获的德国V-2导弹的基础上,在1950年代早期也曾经在自家航母上进行海上弹道导弹的发射实验,并且取得了圆满成功。但是对于当时的海军而言,仿制德国的V-2导弹最大射程只有320公里,虽然其1吨的有效载荷确实可以携带小当量的原子弹,但是导弹射程上不及当时海军舰载战斗机作战半径。而且在1950年代,潜射弹道导弹尚未出现,所以单凭水面舰艇携带着射程仅300多公里的导弹是没有办法形成有效核威慑力量的。

B-29轰炸机+原子弹是整个50年代最具有威慑力的战略组合。图为美军的B-29正在准备起飞
由于二战在日本广岛、长崎连续投掷2枚原子弹,正式验证了核武器的实战效能,美国在1947年9月18日将原先的陆军航空队从陆军中剥离,成立了专门的空军,而且,以第一代B-29战略轰炸机为核心,专门组建了用于执行战略核打击任务的战略航空兵部队。在当时,由于核武器的毁灭性威力,所以核打击成为1950年代世界主要大国都在讨论的战略,而具备核打击能力的军种无论是在美国还是苏联,都得到了空前的重视。

图为美军B-29轰炸机和其挂载的核弹。显然,其庞大的身躯无法塞进海军航母
一时间美国空军风头无限,每年的军费拨付甚至超过美国海军。而被戏称为一等人的美国海军自然心不甘情不愿,但是无奈自身配备的大多是需要在航母上起降的舰载机,吨位和体积都受到严格限制,难以和空军的B-47、B-57、B-52等大型喷气式轰炸机相提并论。所以美国海军很快就展开了新式核轰炸机的研发工作,希望能够在国会面前展示海军的战略核打击能力,以便争取更多军费。
会“下蛋”的飞机:A-5“民团团员”攻击机
实际上A-5攻击机的研发和列装,本质上可以看作是美国海军和空军之间军种争夺的一个产物。在核打击为王的年代里,只有证明自身具备核打击的能力,才能够获得重视,进而分得更多的军费,这是美国内部军界多年的潜规则之一。所以美国海军不遗余力的开发这样一款具备投掷核弹能力的舰载机,就是为了向美国国会证明:海军也具备核威慑的能力。

体形硕大的A-5民团团员攻击机,这种飞机的唯一任务,就是执行核打击任务

飞行中的A-5攻击机,其气动布局中规中矩
A-5攻击机英文绰号Vigilante,通常翻译为民团团员或者义务警员,也可以翻译为治安官,这个特殊的职位是美国建国早期的西进运动时代,设立在美国广阔的西部地区,作为美国政府执法者象征的一个官职。用它命名A-5很显然是希望该机能够像当年西部的治安官一样,维护美国定义的世界和平。

A-5的气动设计可以说是中规中矩

对于彼时的美国海军来说,A-5的大小正适合作为战略核轰炸机使用。图为A-5在航母起飞瞬间
A-5攻击机由当时著名的美国北美航空公司于1953年开始研制,1958年首飞、1961年正式量产装备部队,是美国海军最早的战略核打击力量。A-5攻击机的设计可以说是中规中矩,该机采用了标准的机身两侧进气,双发、单垂尾、上单翼常规气动布局。飞机本身采用了全金属半硬式结构,主要部件为航空铝合金制造,核心部件则采用了钛合金生产。A-5的机翼采用了变弯度上单翼设计,全液压操作,由于取消了副翼,所以设计了效率更高的襟翼,其襟翼最大偏转可达50°。A-5攻击机采用双座串列式驾驶舱设计,但是后座的核武器投掷员由于座舱封闭,仅留有两个小舷窗,所以视野非常恶劣,一旦前座飞行员出现意外,后座的武器操作员很难单独驾驶飞机安全返航。

A-5攻击机采用双座串列式驾驶,前座为飞行员,后座为武器操作员。图为打开座舱盖的A-5

后座的武器操作员的座舱相对封闭,注意后座舱仅有两个小窗。
由于A-5攻击机研制的时期,世界各主要强国已经相继进入了喷气式战斗机的时代,面对苏联米格战斗机的拦截,A-5攻击机也采用了简单粗暴的加速跑方式:按照战术设定,A-5攻击机从航母上起飞后,一旦进入敌方空域,就会立即打开发动机家里,以1马赫以上的高速持续巡航飞行。尽管1950年代的战斗机很多已经具备超音速飞行能力,但是没有能够持续超音速巡航的战斗机,所以A-5在执行核轰炸任务时的优势还是相当的明显,套用现在的话说,A-5就是用来踹门的攻击机。在核战争中,第一波出动,使用核弹撕开敌方的战线,然后其他的各种攻击机和轰炸机才能够一拥而上,对敌方实施猛烈的战略轰炸。

为了获得超音速突防的能力,A-5的进气口设计的非常大,图为A-5攻击机进气口

两个进气口后面就是2台通用电气J79航空发动机,这台发动机也是许多经典机型的动力来源,如F-104
作为美国海军一款专用执行核轰炸任务的攻击机,A-5攻击机最核心的任务,就是运载核弹,并将其扔在对方重要的军事或者工业目标头上。不过,A-5投掷核弹的方式,确实极为另类。为了减小飞行阻力,实现超音速巡航,A-5攻击机直接取消了机翼挂架,只在机身内部设计了一个内部弹仓。而且,这个弹仓的舱口也很有意思——不是向下敞开,而是向后敞开。在整个飞机的后机身中,两侧各为一台发动机,两台发动机中间的空间则是A-5攻击机的弹仓。

图为A-5攻击机奇特的弹舱,美国海军称其为“核子列车”

装载一枚MK-27核弹的“核子列车”,两节为副油箱
而且A-5装弹的奇特在于,该机早期只能携带1枚MK27型核航弹,而在这枚航弹前方后方还依次装有2个大型航空油箱。这样,A-5在进行轰炸时,打开弹仓后,油箱和核弹会依次从弹仓内滑出并被投掷下去。同时MK27航弹自身还装有火箭发动机,在被投掷出去后,会和飞机向着相反的方向飞行,尽可能增大飞机的安全距离。这种核弹-油箱-油箱串列式的投掷方式被美国海军飞行员戏称为核子列车。不过也不用担心A-5连投油箱一起扔下去,因为A-5没有设计外挂点用来携带副油箱,所以所有的航空燃油都必须依靠机体内部装载,在飞机起飞后自然是先使用弹舱内油箱中的油料,所以当核弹发射出去时,弹仓油箱基本上也都耗尽,扔掉正好可以减轻飞机重量,有利于撤退。、

图为A-5攻击机与其“核子列车”,可见其长度接近半个机身

A-5攻击机奇特的核弹投掷方式:连油箱一起扔出去,也常被人戏谑为“下蛋”
作为一款专门用于核打击的飞机,A-5攻击机的最大起飞重量高达36吨,是迄今为止美国海军吨位最大的舰载飞机(不要拿C-130来抬杠,那只是做测试,并非制式量产的舰载飞机)。为了更好的执行核轰炸任务,早期的A-5A型只能通过机腹的弹仓携带1枚MK27型核弹,但是没有机翼外挂武器的能力;后期升级版的A-5C型攻击机除了机腹弹仓外,在机翼下也增加了一对挂架,可以用来携带新式的B43型核弹,或者MK83/84型常规炸弹执行攻击任务。尽管可以实现超音速飞行状态下投掷核弹头,不过总体而言,A-5飞机自身功能非常单一,因此作战用途非常有限,最终大部分A-5被改装成RA-5用于战术侦察任务。

图为A-5攻击机驾驶舱,主要为机械仪表
作为一款战术核打击飞机,A-5量产时刚好赶上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所以A-5攻击机和随着美国海军的航母一起被派往越南执行任务。在早期,由于A-5A型攻击机不具备携带常规炸弹实施轰炸的能力,但是该机吨位大,速度快,所以在一开始就被美国海军作为战术侦察飞机使用。

A-5攻击机是迄今为止美军装备过的吨位最大的舰载飞机,和当时的E-1B预警机、A-4攻击机相比,确实庞大

换个参照物比,A-5果然“庞然大物”,足足占了3架A-1攻击机的面积
依照美军的作战规律,在轰炸越南目标前都需要派出侦察机进行侦察,以确认目标的战术情况:比如说目标的位置、性质(例如目标是工厂、交通枢纽、居民区还是军事基地等等)、周边防空力量部署、气象条件等等数据,作为空袭作战计划的依据。而在美军发动空袭之后,还需要再出动侦察机对空袭结果进行评估,如果发现并未摧毁目标,那还需要进行补刀。

图为执行侦察任务的RA-5侦察机

这是一架RA-5C侦察机拍到的画面,一枚北越SA-2防空导弹划过RA-5C侦察机,但没有命中。令人不可思议
而空袭前的侦察和空袭后的评估,通常由改装的RA-5侦察机来完成。而越军则抓住了美军这一作战规律,专门瞄准前来侦察和事后评估的RA-5飞机打。这种规定的战术安排导致RA-5型侦察机经常被越南防空部队击落。根据战后统计,在整个越南战争中,美军一共损失18架RA-5侦察机,其中13架被高射炮击落,2架被地空导弹击落,1架被越军米格-21战斗机击落,还有2架因为不明情况坠毁。

和美军同时代其他战机一样,A-5加装了弹射座椅。图为正在测试弹射座椅的A-5攻击机

A-5也曾经改装为加油机,但是由于其奇葩的设计,所以很快就被美国海军放弃了
A-5攻击机本身是为美国海军专门设计的一款核打击飞机,早期的A-5A型仅能携带1枚MK27型核弹,后期的A-5C型增加了一对机翼挂架,除了MK-27外,还能携带多枚MK83/84型常规炸弹执行空袭任务。但是由于该机体积大、重量大,低空飞行性能差,在航母上使用调度也很不方便,所以尽管1961年才装备美国海军,但是到1963年就已经停止生产,1979年时全部退出现役。

改装后的A-5C攻击机,挂载得到了很大的升级,图为A-5C可挂弹种

图为A-5攻击机剖面图,可见其加装的侦察吊舱
头大身子小:A-6“入侵者”攻击机
在1963年A-5攻击机停产后,美国海军随即开始量产并装备格鲁曼公司研制的新式的A-6入侵者式攻击机。不过实际上A-6攻击机和A-5攻击机的研制目的上其实并没有什么交集。A-5研制的目的就是纯粹的让美国海军航空兵同样具备核打击的能力。而A-6研制的缘由则很大程度上源自战争的经验教训。

美国海军中的老黄牛:A-6入侵者式攻击机

美军需要的是一款全天候都可以执行打击任务的攻击机。图为飞行中的A-6“入侵者”攻击机
在战争时期,尽管美军掌握着绝对的武器装备的数量优势,经常可以使用铺天盖地的火海战术对付敌人,但是由于当时的美军飞机设备还比较简陋,所以无论是美国空军还是美国海军,都不具备全天候攻击的能力,因此在夜色或者恶劣天气,美军飞机不能出动的时候,就难免挨打。

全天候、多用途,成为美国海军的主要需求。图为A-6“入侵者”攻击机

A-6“入侵者”攻击机采用“阁楼轰炸”的方式投放核弹。图为轰炸方式解析
所以,为了改变战场上这种不力的局面,美国海军在提出A-6研制计划时,首要的一条就是具备全天候作战的能力,而对于其他要求反而不是特别迫切,而且受早期航电系统自动化程度不高,系统不够稳定的影响,A-6采用的双座并列式座舱布局,这让该机的大脑袋成为自身的特色。

早期的A-6“入侵者”设计为发动机角度可调,但后来取消了

2台普惠J52(JT8A)为A-6提供动力,并带来了极强的挂载能力
作为替代A-5的重型舰载攻击机,A-6的长度为16.7米,翼展16.15米(折叠后为7.72米),最大起飞重量27.4吨,虽然最大飞行速度只有0.85马赫(1037公里/小时),但是航程却高达5200公里,而且最大载弹量超过8吨,和当前苏-30MKK重型战斗轰炸机相当,因此足以执行远程纵深轰炸任务。

尽管不能进行超音速飞行,但是A-6胜在载弹量奇大,堪称是美国版炸弹卡车

A-6入侵者攻击机可以挂在核弹与常规炸弹。图为B61战术核弹
A-6攻击机外形上最大的特点就是它圆圆的大脑袋,由于2名飞行员采用并列式坐席,所以A-6飞机驾驶舱宽度很大,发动机则采用了肋下进气的设计,巨大的鼻子内部装备有一台诺顿 AN/APQ-92 搜索雷达和一台海军航电厂的 AN/APQ-112 跟踪雷达,同时A-6完善的电子系统可以让该机在任何气象环境下正常作战,后期A-6E换装性能更强大的AN / APQ-148雷达。

图为A-6“入侵者”攻击机驾驶舱,为并排双座设计

图为后期A-6E使用的AN / APQ-148多普勒机械雷达
同时A-6相对于前代的A-5攻击机最大的进步在于,其可以兼容个多种美军空对地武器,除了常规的火箭弹、普通炸弹以外,A-6还可以携带鱼叉反舰导弹、哈姆反雷达导弹、AGM-65空地导弹、宝石路系列激光制导炸弹等等。同时A-6也保留和核攻击能力,能够携带核弹头对敌方纵深实施核打击。为了充分挖掘A-6的潜力,美军甚至尝试过给A-6携带战斧巡航导弹,而该机确实也通过了携带战斧导弹的实弹测试,只不过由于战斧实在太过笨拙,所以一直到退役,A-6也没有把携带战斧作为其作战任务之一。

A-6家族最出名的型号之一:EA-6B“徘徊者”电子干扰机,该机参加了冷战后期,

EA-6B“徘徊者”电子战机,可见其4座设计。图为“徘徊者”4人机组(女飞)
由于A-6从1963年开始就已经批量生产装备美军,因此在越南战争期间,A-6是美国海军的主力攻击和轰炸机之一。根据统计,从1965年到1973年,A-6攻击机总共在越南执行了超过35000架次的轰炸任务,其投弹总量甚至超过了著名的B-52战略轰炸机!美军对于A-6攻击机的评价颇高,这也是该机后来一直长期在美国海军中服役的重要原因。

图为A-6“入侵者”攻击机座舱打开方式。
即使在主力的A-6攻击机被后来的F/A-18大黄蜂舰载战斗机所替换后,由A-6攻击机改装的KA-6D加油机和EA-6B徘徊者电子干扰机,依然在美军中服役多年,一直到21世纪初,这两种飞机才陆续被F/A-18战斗轰炸机所取代。

强大的挂载能力,造就了A-6攻击机强悍的战斗力。图为A-6“入侵者”攻击机武器挂载展示

图为A-6攻击机剖面图,其挂载十分丰富
烈士暮年:渐渐远去的A-5、A-6等专用舰载攻击机
1959年美国海军第一艘战略导弹核潜艇——乔治·华盛顿号正式下水,并于同年交付美国海军服役。由此美国海军终于找到了真正适合自己的战略核力量——战略导弹核潜艇。和张扬的攻击机相比,战略导弹核潜艇们深藏在大洋之中,并且携带者和数十枚潜射战略导弹,每一枚导弹都带有6~8个分导核弹头,一艘潜艇一个齐射,就足以毁灭一个中等水平的国家!这才是战略导弹核潜艇的可怕之处,而舰载飞机用于投掷核弹,一方面是飞机的载荷、航程都太小;另一方面航母目标太大,无法实现核打击的战役突然性,而且舰载机在天上飞,很容易被击落,而战略导弹的突防成功率显然比舰载机要高出许多。

由于技术的进步,多用途战斗机已经可以完全替代攻击机,所以A-5、A-6这些专业攻击机逐步下岗。图为F/A-18
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战斗机自身的多用途性能已经越来越强,传统的战斗机和攻击机之间你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很多原先需要专门的攻击机才能执行的任务,如今依靠多用途战斗机也一样可以完成,而且由于多用途战斗机自身不仅具备强大的攻击能力,还具备强大的空战格斗能力,所以还减少了执行任务所需的护航战斗机的架次,从而腾出更多的 飞行小时来执行其他的作战任务。如今美国海军主力的F/A-18大黄蜂战斗轰炸机正是多用途飞机的代表,而且其编号F/A即为战斗/攻击的英文缩写。

战略导弹核潜艇的出现,终结了海军舰载航空兵的核威慑生涯,图为美国海军俄亥俄级战略导弹核潜艇
经过数十年的不断发展,航母和舰载机虽然依然保持着透着核武器的能力,但是这种能力已经基本被弃之不用,世界各国,包括美国自己的海基战略核武器都已经是核潜艇为主,而曾经强悍的A-5、A-6这种专用的攻击机也逐步被兴起的多用途战斗机所替代。最终到了今天,美国的航母甲板上已经是清一色的F/A-18大黄蜂在支撑台面,也许未来很快美军即将开始换装F-35C舰载战斗机,但是多用的F/A-18依然会在美国海军的航母上服役很多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