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会辨宗

公元713年,禅宗第六代祖师慧能和尚在岭南新州圆寂。据说当年五祖弘忍把袈裟传给慧能的时候嘱咐道:“当初达摩祖师初来汉土,信众稀少,所以用袈裟作为印证的表记。如今禅法已经日益光大,继续传承袈裟会造成纷争,所以袈裟到你为止,不要传下去了。”慧能听从了五祖的嘱托,因此并没有确立谁是他的继承人。

五祖的弟子中有十来人造诣比较精深,五祖死后他们就分布在各地传法。其中影响最大的要算神秀,他身在京城洛阳,被奉为“两京法主、三帝门师”,门人众多,影响广泛。相比之下,慧能偏居岭南一隅,影响就小得多了。尽管六祖的弟子如南岳怀让、青原行思等人都是禅宗史上有名的一代祖师,在当时还是比不上北宗的势力。

神秀禅师虽然身居高位,但在有生之年从来不说自己是五祖的嫡传法嗣。他的弟子中有些人想不通,就议论说:“五祖大师圆寂后,谁也没见过那件传说中的袈裟。我们的师父一直被五祖视为得意弟子,又是老和尚排名头一位的徒弟,他不是六祖,谁是六祖?”

神秀得知后,叫来众弟子,严肃地说:“我再跟你们讲一遍,祖师把袈裟传给了慧能和尚,袈裟现在在岭南南华寺,慧能和尚是本宗第六代祖师,以后不可随便议论!”

弟子们口头上不说,心里还有些不服。果然,神秀禅师圆寂后,他的弟子普寂就公然宣称自己是禅宗第七代祖师,并追认神秀为禅宗六祖。普寂也有很大的政治影响力,当时京城的不少王公贵族都是他的弟子;他还有一些弟子如一行等,在社会上也很有名望。这时候六祖慧能已经去世二十年,普寂这么一闹,大家仿佛真的以为北宗是禅宗正统,南宗的处境越来越艰难了。

在北宗声威日益壮大的情势下,当初南下求法的神会决定北上洛阳,辨明宗派,为南宗取得一席之地。有人劝他说:“这次北上十分危险,普寂禅师在北方神通广大,又有朝廷的支持,你跟他作对不是自讨苦吃吗?搞不好还会有性命危险!”

神会笑笑说:“我受六祖大师的教诲,身负弘扬禅法的责任,如果这时候畏缩逃避,任由是非颠倒,法统不明,怎么对得起六祖大师呢?又怎么对得起当年神秀禅师对我的期待呢?至于艰难险阻,出家人本来就不在意,也无需多虑。”

于是,神会只身来到洛阳,在荷泽寺演说南派顿悟禅;又在滑台大云寺举办无遮法会,亲自与北宗门徒展开辩论。最终,荷泽神会在辩论中大获全胜,划定了“南顿北渐”的法脉之分,也确认了慧能作为禅宗六祖的宗教地位。南宗禅法正式在北方扎稳了脚跟。

但是,北宗门人并没有甘心认输。他们动用自己的势力,对神会进行迫害。朝廷把神会逐出京城,使他以八十岁的高龄四处颠簸,直到安史之乱后才重新回到洛阳。不久之后,神会禅师就圆寂了。

尽管如此,在神会的不懈努力下,南宗顿悟禅获得了信众的支持,最终也得到了朝廷的认可。公元796年,朝廷认定神会禅师为东土禅宗第七代祖师,顿悟禅也就成了禅宗的正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