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縱觀西方素描藝術的發展,我們不能不提到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那裏出現了一批世界上最傑出的繪畫巨匠以及作品——達·芬奇對透視學和人體比例的研究、米開朗基羅的解剖研究等,但當時探索這些造型規律時所繪的素描僅作爲創作草圖隨着創作過程的具體需要而出現,處於從屬於創作的藝術。英國的盧西安·弗洛伊德,他始終把素描作爲獨立的繪畫形式不斷地進行探索,他反覆畫他身邊的人,人物的極端情感和近距離視角使他的作品具有怪異的真實感。

《素描的高度》選擇了西方從十五世紀到今天的三十位藝術家的素描作品,作爲相對完整的教學資料以及便於學習研究。目錄按藝術家的生辰時間作排序,每個藝術家都有獨立的單元,每個單元的作品爲十到二十件左右;並對每個藝術家的生平、作品特點和創作背景加以剖析。同時需要說明的是在藝術家的選擇上並未完全以該其在美術史上的地位和影響力而定。我們的定位是素描作品基本涵蓋在寫實和具象範圍以內,便於藝術院校學生和美術工作者對於當下國外的素描風格的瞭解和學習,同時也有意識地相對壓縮了在文藝復興和近代作品的部分,增加在國內很少見到的當代國外藝術家的素描作品。另外在素描的表現材料和方式選擇上並不侷限於習慣上對於素描的定義,還包括很多諸如石版畫、彩色粉筆、水彩和銅版畫中的蝕刻、銅刻等材料,我們儘可能在作品的標題部分加以註釋、標明。我們的理解是無論畫家用何種形式,繪在或刻在何種材料上,只要具備素描的基本特徵即可。素描藝術發展到今天已經不是單純的從屬藝術,而是一種具有豐富的藝術內涵與表現力的獨立的藝術形式。

縱觀西方素描藝術的發展,我們不能不提到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那裏出現了一批世界上最傑出的繪畫巨匠以及作品——達·芬奇對透視學和人體比例的研究、米開朗基羅的解剖研究等,但當時探索這些造型規律時所繪的素描僅作爲創作草圖隨着創作過程的具體需要而出現,處於從屬於創作的藝術。那時的素描尚未以獨立的藝術形式出現。

在同一時期的北方——德國的丟勒,他對知識充滿渴望,和達·芬奇一樣,是一位數學家、建築學家和機械師。他的素描作品生動的反映了作爲一名學者刻苦鑽研研究對象並據此剖析人類靈魂的探索精神。丟勒的藝術極具理性,他和稍晚一些的同胞荷爾拜因對於素描語言的探索,使素描具有了相對獨立的藝術形式,可謂素描創作過程中的一個里程碑。德國素描與其哲學傳統緊密相關,在兩百多年後的門採爾和康勃夫,他們傳承了德國人的嚴謹風格,還有後來的德國表現主義版畫家和雕塑家凱綏·柯勒惠支。他們把素描藝術推上了第二個高峯。

在文藝復興之後,世界藝術的中心由意大利轉移到法國。在那裏,湧現了許多傑出的繪畫大師及素描家。安格爾在古典主義沉舟之中,在他的近乎霸道保守的觀念中,憑着性格上的執着,最終把學院派素描推到了頂峯,他的素描堪稱學院派的最高成就。德加是一位承上啓下的素描大師,出於安格爾門下。他特別強調用記憶的方法作畫,他精於捕捉動態的瞬間形象,有着敏捷的觀察力和記憶力,並且以自己精確的素描技巧表現出那些生動的形象,他把握的形態生動而特徵細膩,堪稱出神入化。羅丹和他的兩個學生馬約爾和布德爾,被譽爲歐洲雕刻"三大支柱"。羅丹的人體寫生,線條流暢洗練之極,動態生動之極;傳出一種近乎音樂般的節奏和旋律,猶如詩一般的意識流動。凡高雖身處異邦,但孕育他藝術成長的文化背景和土壤卻是法國,他的素描強有力地表現出他個人感受的主觀精神,他一生受孤獨之苦,但這種寂寞與憤懣之情卻在他的作品中轉換爲對生命和光明的強烈渴望。

綜上所述,從寫實主義的範疇來講,繪畫的藝術中心,在法國現代派的衝擊下,又轉移到俄羅斯,此時俄羅斯的文化藝術臻至高峯。如巡迴展覽畫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列賓、蘇里科夫、謝洛夫以及弗魯貝爾等。在列賓的創作生涯中,肖像畫佔有重要的地位,歷史事件,小人物刻畫以及肖像畫,都是列賓詮釋的主題。在他的畫中,有深刻的情感與強烈的意識,令人感動。天魔是弗魯貝爾終生心醉的創作題材,也是他傾一生之力而不斷爲之的題材。他的畫與任何畫家的作品都不同,具有一種病態的憂鬱和哀傷。他的畫作中充滿了古怪魔鬼般的形象,也充滿了神祕的色彩。俄羅斯的素描風格沉雄博大,具有濃郁、深厚的民族性格。

十九世紀的素描藝術,無論是就描繪人類視覺對客觀世界的認識抑或藉助自然形態發揮個性而言,都達到一個新的頂峯時期。

二十世紀,尤其在世界藝術中心由歐洲轉移至美國後,具象藝術受到各種藝術流派前所未有的衝擊。但是總有特立獨行的藝術家依然孜孜不倦地在探索着具象藝術。英國的盧西安·弗洛伊德,他始終把素描作爲獨立的繪畫形式不斷地進行探索,他反覆畫他身邊的人,人物的極端情感和近距離視角使他的作品具有怪異的真實感。弗洛伊德不僅把素描作爲獨立的藝術在創作,而且把由習作到創作的程序顛倒過來,在《大室內景》這件力作中,先畫油畫,後畫素描。弗洛伊德的創作狀態和美國的安德魯.懷斯非常相似,他們都非常重視身邊的生活, “參禪悟化”般的解出自己的精神世界。他們都好象與西方美術界發生的現象毫不相干。懷斯的畫蒼涼傷感,弗洛伊德的畫疑重哀愁。此外,我們還看到賈克梅蒂的“存在”,洛佩斯的“魔幻”,大衛·霍克尼的“平淡”……正是他們,給二十世紀到今天的具象繪畫增添了如此繽紛的色彩。

素描,看似簡單的繪畫方式,卻蘊含着無窮變化。西方人對素描藝術的執着探索和所達到的高度,值得我們學習。研究西方之精華,目的爲了豐富自己,以東方文化的視角去分析和吸取。本書基於藝術院校素描教學參考的考慮,選擇編輯了這些作品,希望對學習素描和想了解西方素描的朋友有所幫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