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鱼尾

对这个话题,我们不妨来开一个脑洞。

不伐吴,刘备仁义的招牌怎么打?

假设刘备称帝后,忍住二弟去世后的悲痛,不发动夷陵之战。那么,张飞就不会因为急着置办军备鞭笞手下士卒而被杀,同样,刘备也不会在大败之后急火攻心悲愤交加而去世。同时,蜀汉也不会在伐吴中损失冯习、张南、马良等一大批辛苦培养起来的精英班底成员。这样,就能保证刘备这个皇帝和张飞这个最亲密的开国元老还在,以及蜀汉中央有经验有资历忠诚可靠的核心层的完整,不至于人才突然大规模空缺断档。


刘备

然而,我们要注意到蜀汉集团内部的一个问题。前半生屡战屡败,数次濒临灭亡的刘备,靠的是什么走到最后而称帝的?答案就是,靠的是刘备人格魅力,靠的是刘备的任意招牌。

试想,起初,张飞失徐州时刘备怎么对待张飞?

关羽被迫降曹又归来时,刘备怎么对待关羽?

刘备大舅子糜芳畏罪投降东吴直接导致荆州之败、二爷之死后,刘备怎么对待他哥哥麋竺?

黄权在夷陵之战时被迫降魏时,刘备怎么对待黄权家人?

失徐州后,刘备仍重用培养张飞,这才有张飞后来取巴郡、战嘉萌,震汉中。

刘备不计较关羽降曹,依旧委以重任镇守荆州,这才有关羽斩庞德、降于禁、水淹七军、威震华夏。

面对负荆请罪的麋竺,刘备尽心劝慰,待之如初。

黄权被迫降魏后,曹丕问黄权不担心刘备杀你家人泄愤吗?黄权说,以我对刘备的了解,刘备决不会这样做。果然,成都有人劝刘备杀了黄权家人。刘备却说:

“孤负黄权,黄权不负孤。”

可见,刘备待人之仁义。同样,早年的刘备,相比二袁曹操等人,尽管没什么势力,却能结交到许多名人,并得到他们的肯定。无论在幽州,还是在徐州,都是如此。幽州田豫、牵招,徐州陈登就是证明。徐州土豪麋竺甚至散尽家财资助刘备,嫁妹妹给刘备,乃至一生追随刘备。这都是刘备极强人格魅力的写照。


汉昭烈帝刘备

所以,易中天才在《品三国》里说,

蜀汉政权更像一个家庭,很温馨。

这里有兄弟情,有君臣义。

刘关张寝则同床,食则同器。刘备与诸葛亮是鱼水之情。

为何刘备在早年颠沛流离之时,能召集到关羽张飞简雍孙干赵云诸葛亮这么多人才,让他们心甘情愿跟刘备打拼,就因为刘备对属下有义。义是前期蜀汉政权有强大凝聚力的核心因素。虽败不散。

倘若刘备不因关羽之死而伐吴,那么刘备对属下的这份义便会出现瑕疵。刘备集团赖以生存的义就立不住脚了。有些跟着刘备的人就会开始产生怀疑和动摇:我为什么要追随这位前半生一直失败的主公?

不过,我们也可以设想。刘备及手下所有人全都权衡利弊,决定忍辱负重,不伐吴。包括张飞。那又会怎样?

刘备称帝时的蜀汉疆域

北伐?平定南中?

不打夷陵之战伐吴,刘备就选择北伐吧。

北伐前要先巩固后方。凭刘备的威望,团结凝聚蜀汉内部不难。但要凭蜀汉一个益州之力北伐,就有点够呛。

我们先假设刘备把巩固后方放在首位。虽然刘备在世,南蛮(今川南云南)不一定反叛,但不能保证刘备北伐途中不叛乱啊。

蜀汉南中地区

平定南中是个长期大工程,我们先简单讲讲历史上蜀汉怎么平定巩固南中。平定南中后,可以大大增加蜀汉北伐的人力资本。实际上,诸葛亮北伐时确实征调了许多南蛮土著士兵。

很多人受《三国演义》误导,以为诸葛亮平定完南中,让孟获归顺后南中就安定了。其实不然。诸葛亮征南中后,直到蜀汉灭亡,南中都不稳定,几次反叛。

蜀汉在南中设置庲降都督来管理。但这个位置可不好当。第一任庲降都督邓方死在任上。第二任都督,由出自南中大姓的李恢接任。李恢任上,扑灭数次南蛮叛乱。第三任都督,名将张翼,因对南蛮的铁腕政策不得人心,南蛮再次叛乱。张翼平乱不力被召回成都问责。第四任都督马忠再次平定南中叛乱,并用仁德之政教化南中百姓。在249年马忠死于任上后,南中百姓痛哭流涕。第五任都督张表缺乏史料详细记载。第六任都督阎宇,任上精明能干。但其在258年蜀汉灭亡前夕被召回成都。蜀汉因国力衰弱,也就此废除庲降都督。


蜀汉庲降都督马忠

此外,《出师表》中提到的

将军向宠

,他在240年讨伐南蛮叛乱时阵亡。

从这些事实中,我们可以看出,平定南蛮,非一朝一夕之功。蜀汉对安定南蛮可是下了血本,最后都未必成功。后方不稳,何谈北伐。要平定南蛮这个边疆,首先就要一个稳固的中枢。光靠成都平原这个中枢显然不够。万一北伐打到一半。曹魏一策反孟获朵思大王木鹿大王这些人,够蜀汉喝一壶了。

再说北伐,按照诸葛亮隆中对提法,最好荆州益州并进,单靠一个益州汉中出秦川显然不行。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入蜀困难,出蜀也难啊。东吴孙权那个二五仔,即便修好了关系,后来的历史也证明,这种盟友靠不住。孙权不去合肥送人头成就“孙十万”大名就行了。


克复中原是诸葛亮一生夙愿

失去荆州是蜀汉永远的痛

作为一个四通八达的战略要地,荆州对蜀汉的发展意义不言而喻。既拓展了蜀汉的外部防御空间,又让蜀汉有了一个随时东出北上的交通要道。

荆州

东连吴会,西通巴蜀,北据汉沔,利尽南海,

此用武之国。诸葛亮把荆州的战略意义说得再清楚不过了。


汉末荆州位置

没有了这块直接威胁宛城洛阳许昌等曹魏核心地区的北上通道,单凭益州一地,蜀汉想北伐成功,简直痴人说梦。即使刘备在世,蜀汉内部团结,南中不反并大力支持北伐也没用。

历史上,诸葛亮以益州一隅之地北伐,能数次对曹魏给予极大震动,并打的司马懿龟缩不出,只能拖时间已经很牛逼了。

最后开个脑洞

三国邓艾有句话是“

屯田日久,当建奇功”

。这句话我想也可以反用于蜀汉。假如诸葛亮坐镇成都,刘备忍着失去臂膀兄弟的悲痛,和好东吴,并带着张飞赵云魏延马超等人北上汉中,长期屯田,打消耗战。一点点馋食,一点点磨损消耗曹魏,估计也有六七成可能打出蜀地,进入关中。拿下关中,就好办了。


三国鼎立及周边各势力局势图

这个脑洞我有历史依据。历史上最后一次北伐,诸葛亮抱着死磕之心,在五丈原屯田,打的司马懿龟缩不出。司马懿进也不是,退也不是,进退维谷。蜀汉差点就耗尽了魏军锐气。可惜,天不佑蜀汉,诸葛亮病逝五丈原。

因此这个脑洞,我们就要保证,已经年近六旬的刘备,身体不出问题,能熬到在前线对峙的魏军锐气耗尽,精疲力尽。毕竟,魏国要防的不止蜀汉一家。还有东南的东吴,西方的西羌,北方的鲜卑南匈奴,东北的高句丽。后面那几个狠角都让日后的中原王朝吃尽了苦头。

所以,刘备不发动夷陵之战,修好东吴,安心发展生产,一心北伐,击败灭亡曹魏一统天下,还是有那么六成希望的。但要看刘备身体情况,曹魏外部外交局势以及内部稳定情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