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帕泰岛是拉穆群岛中最大一个岛屿,当地人还常说600年前有20个中国水手在一艘中国海船沉没前,为了逃生爬上了帕泰岛,而这岛上的居民也自称是中国人的后裔,在生活习性上保有很多中国方面的传统,甚至非洲的一位叫谢里夫的女孩说自己是郑和船队的后裔,在2005年特意跑到中国来“寻亲”。在600年前,明成祖朱棣派航海家郑和率领240多艘庞大的海船、2.74万名船员远航,郑和七次下西洋,每次都是从苏州刘家港出发,先后访问了30多个在亚洲和非洲的国家,最远到达了非洲的麻林和慢八撒,分别是今天的马林迪和蒙巴萨港,都位于肯尼亚。

2018年8月2日,在非洲肯尼亚境内拉穆群岛的一个帕泰岛上,发现了中国明朝古墓,这无疑是中国和非洲乃至是对于整个世界,都是一个重大的发现,同时人们也非常疑惑为何明朝古墓会在非洲,经过仔细挖掘后,专家仰天长叹:600年前中国真是强盛。


帕泰岛是拉穆群岛中最大一个岛屿,当地人还常说600年前有20个中国水手在一艘中国海船沉没前,为了逃生爬上了帕泰岛,而这岛上的居民也自称是中国人的后裔,在生活习性上保有很多中国方面的传统,甚至非洲的一位叫谢里夫的女孩说自己是郑和船队的后裔,在2005年特意跑到中国来“寻亲”。

在600年前,明成祖朱棣派航海家郑和率领240多艘庞大的海船、2.74万名船员远航,郑和七次下西洋,每次都是从苏州刘家港出发,先后访问了30多个在亚洲和非洲的国家,最远到达了非洲的麻林和慢八撒,分别是今天的马林迪和蒙巴萨港,都位于肯尼亚。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历史上耗时最长、规模最大的航行运动,同时还是当时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险,郑和能够七次下西洋可见背后国家的繁荣昌盛和强大,郑和更是成为了拉穆群岛上的一个传说。

郑和,1371年出生,年轻时候就服侍在朱棣的身边,还为朱棣出谋划策,富有军事才能,朱棣对郑和也颇为重视,靖难之役后,朱棣当了皇帝,郑和就升为了内官监太监,世称“三保太监”,宣德八年,郑和第七次航海返航时,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去世,也就是今天的印度卡利卡特。


虽然在拉穆群岛流传着中国的传说,不过因为这个地方在17世纪发生过战争,大多定居的物证也损毁殆尽。2010年2月23日,中国第一次跨国考古,在非洲肯尼亚来寻找有关600年前郑和船队下西洋的文物、遗迹等,当时发现了40多处有关中国古瓷的遗址。

而2018年在帕泰岛上发现的古墓,因和穆斯林的墓地差异太大,它的墓碑是朝向东北方向的中国,镶满墓壁的是中国瓷器,墓地里还有不少的永乐通宝铜钱,与穆斯林西北方的朝向和阿拉伯铭文等大相径庭,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后考古和专家表示,这出自中国明朝时期。


据说幸存的郑和船队船员先是在帕泰岛的老上加村居住,14世纪到16世纪也是非常繁荣,17世纪时受到战争的影响,一些远走他乡,一些则是迁往距上加村10公里外的西尤村,从此定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