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书为陈蕃翻案,立五色棒打死宦官头目的叔叔,半夜跑去行刺宦官张让,以及他在济南国做的一些事,都让宦官集团对曹操的容忍度越来越低。唯独陈蕃、曹操在治理济南时,这种现象才得到扭转。

汉灵帝光和末年,张角组织多年的太平道教众,因为一场告密,不得以提前爆发。于是短短数月之间,中原各个州郡纷纷落入了战火侵袭之中。
尽管这场规模浩大的起义军,在经过九个月后便被镇压了,但不少枭雄却在这场战乱之后,迎来了崛起之路。刘备、孙坚、曹操、公孙瓒等枭雄,都是靠着镇压黄巾军的军功,才得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尤其是曹操,《后汉书·皇甫嵩传》中便提到:“会帝遣骑都尉曹操将兵适至,嵩、操与朱雋合兵更战,大破之。”
曹操当时是朝廷的骑都尉,因为配合皇甫嵩将颍川贼剿灭,从而得到了朝堂的嘉奖,不久后迁为济南相。济南国,位于青州境内,辖内有十余个小县城。曹操这位国相在上任之后,立即便烧了两把火。
首先,曹操肃清了济南国的官员阶层,“长吏多阿附贵戚,赃污狼藉,于是奏免其八”。这么一来,当地的贪官污吏便得到了严重打击。
其次,曹操扫除了歪风淫祀的不良风气,“禁断淫祀,奸宄逃窜,郡界肃然”。应劭《风俗通义》中说,东汉中期以来,济南附近便一直存在这种迷信的歪风邪气,持续了长达三百年。唯独陈蕃、曹操在治理济南时,这种现象才得到扭转。
由此可见,曹操这般做法,是在向前辈党人陈蕃致敬。就在前不久,他还亲自上书给汉灵帝,请求为陈蕃等人翻案。这事虽然闹的沸沸扬扬,但并没有起到多大成效。人微言轻的曹操,或许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党人集团的亲近之意吧。
不久之后,曹操虽然在济南相上做出了不少政绩,但由于他行事不留分寸,导致朝中有些人对他不满,遂找了一个借口,将其调往了东城做个闲散太守。但令人意外的是,一向在仕途中表现地非常激进的曹操,却一改常态,“不就,称疾,归乡里”。那么这时的曹操,到底在想些什么呢?
实际上,这段归隐生活虽然短暂,但他却直接影响了曹操日后的人生道路。关于曹操称病归乡,现有不少解释,不妨来一一看下:
其一,曹操有避祸之意。裴松之便赞同该说法,于是他注引《魏书》说:“于是权臣专朝,贵戚横恣。太祖不能违道取容。数数干忤,恐为家祸,遂乞留宿卫。拜议郎,常托疾病,辄告归乡里。”
这一点不难理解,曹操自进入仕途之后,经常折腾自己。上书为陈蕃翻案,立五色棒打死宦官头目的叔叔,半夜跑去行刺宦官张让,以及他在济南国做的一些事,都让宦官集团对曹操的容忍度越来越低。倘若曹操不加以收敛,自然会惹祸上身。
其二,曹操的心态发生了改变。从他之前的折腾来看,刚入仕途的曹操,应当是个热血青年。只可惜,汉室王庭的衰微,宦官集团的丑陋行径,奸臣们的当道,都让曹操心忧不已。
尽管屡遭挫折,但曹操还保持一些乐观态度,他在《述志令》中这般写道:“内自图之,从此却去二十年,待天下清,乃与同岁中始举者等耳。”这说明曹操本人,还是对汉室充满了一丝希望的。但济南相之后,曹操“违迕诸常侍,以为强豪所忿,恐致家祸”,这就导致他的心态,开始发生了变化。
在此之前,曹操最大的心愿便是“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倘若自己不幸身死,墓碑上刻有“汉征西将军曹侯之墓”,他便已经很开兴了。但现实的残酷,却让他对朝局失去了信心。他对党人集团与宦官集团,都无比失望,所以曹操在这段时间内,便改变了自己的心志,这也是他野心雏形的显现。
其三,曹操在确立目标后,开始充实自己。裴注《魏书》又说:“筑室城外,春夏习读书传,秋冬弋猎,以自娱乐。”既然选择走上枭雄之路,曹操又开始努力的充实自己。
春夏之际气候宜人,曹操便刻苦研读诗书与兵法,不断充实自己;待到秋冬之际时,曹操又利用严酷的气候环境锻炼自己的体魄、磨练自己的意志、操练自己的武艺,从而让自己的文才武略,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正因如此,这段岁月才是曹操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段日子之一。他不仅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还确立了日后的枭雄之路,曹操的人生的拐点,便在此时。因此,很多人都感慨:真不愧为枭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