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國考古精彩紛呈,成果衆多。在2019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即將揭曉之際,澎湃新聞·私家歷史欄目特別邀請9位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學者,撰寫10篇總結性稿件,對去年中國的重大考古發現做全時段、全方位梳理,以饗讀者。

三國兩晉南北朝是中國古代歷史上一個較爲特殊的時期,其夾處於秦漢和隋唐兩大帝國之間,我們經常會使用過渡時期這一概念。歷經長達四個世紀之久的戰亂和分裂局面,這一時期的物質文化面貌呈現出強烈的階段性、地區性和不均衡性。中國古代的都城制度、墓葬制度、建築技藝、手工業生產、佛教藝術都在這一時期發生劇變,呈現出明顯的承上啓下特點,爲秦漢文明向隋唐文明的轉變奠定了重要基礎。

相對於其他各時段考古發現而言,2019年度應該說是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考古的小年。在2020年1月10日公佈的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考古雜誌社承辦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2019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入圍及獲獎名單中無一上榜,而在即將開始的具有中國考古學界“奧斯卡獎”之稱的“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36項入圍名單中,屬於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考古發現也僅有2項。

2019年度的考古新發現基本延續往年考古的情況,與其他各時段考古大致相似,主要體現在城市和墓葬兩個層面,這也恰是生與死的兩個世界。網上有句名言叫“上班如上墳”,其實考古不只是在挖墓,相對於生後世界而言,生前的活動無論是在空間還是時間維度上都要遠超後者,考古所需面對的對象也更爲複雜,工作開展更具歷時性。

城市考古

2019年的城市考古工作目前見諸報道的主要以漢魏洛陽城和東魏北齊鄴城爲主,六朝建康城以及北魏重鎮武川鎮也進行了少量工作。漢魏洛陽城和東魏北齊鄴城均爲持續性考古工作,漢魏洛陽城遺址的考古工作主要集中於宮城區前半部,重點在以太極殿宮院爲核心的部分開展工作;東魏北齊鄴城遺址的考古工作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宮城區考古集中於宮城區後半部和外圍,以探索宮城區整體佈局爲核心學術目的;南郭區宗教、禮制建築羣的考古亦爲持續性工作,重點圍繞北齊大莊嚴寺和明堂園展開。作爲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最爲重要的兩處都城遺址,兩者目前所開展的考古工作具有極強的互補性,對於探尋中古時期都城制度發展演變具有重要學術意義。

漢魏洛陽城遺址

漢魏洛陽城遺址的田野考古工作繼續以宮城太極殿宮院爲核心,着力於太極殿及其附屬宮院建築羣空間佈局的研究。主要有三項:1、對北魏太極殿宮院西門址的解剖發掘,基本釐清了該門址的形制、規模和時代變化。該門址平面建築形制與北魏宮城閶闔門遺址極爲相似,而且建造與沿用時代一致,僅規模略小,顯然是統一規劃下的產物。從門址所處特殊位置來看,極有可能與文獻記載的曹魏及北魏宮城西門神虎門有關,但是否兼有太極殿宮院西側出入口和宮城西門兩重功能,尚值得探討。門址西側發現的道路遺蹟推測與戰國至曹魏時期的夏門內大道有關,極大豐富了城址文化內涵。

2、太極殿北側廊道與宮門址的解剖發掘,發現不同時期廊道礎石、鋪磚地面、門道鋪石等重要遺蹟,基本釐清了太極殿北側廊道及宮門的建造與沿用,以及太極殿宮殿建築羣與北側宮院的空間圍合和分隔,確定了該組廊道建築既是曹魏與北魏太極殿宮院的北界,也是從太極殿向北進入下一組宮殿建築羣的重要通道,進一步加深了北魏宮城大體是在曹魏洛陽宮基礎上修建沿用的總體認識。

3、太極東堂北側的十三號和十六號宮院內大型夯土殿基與廊道的新發現,豐富了我們對太極殿北側第二座正殿兩側宮院建築羣總體格局的認識,同時也爲探索顯陽殿兩側宮殿建築院落與宮殿建築的形制佈局和建築結構提供了重要基礎資料。

圖1 漢魏洛陽城遺址2019年發掘

東魏北齊鄴城遺址

東魏北齊鄴城遺址在2019年度主要開展了兩項田野發掘工作,其一是對東魏北齊宮城區的發掘,其二是對東魏北齊南郭區宗教、禮制建築羣的發掘。宮城區的發掘確認了宮院西南角的平面形制,其平面呈曲尺形,夯土寬約6米,檯面殘存有礎坑7處,礎坑周圍還分佈有小型柱洞十餘個;瞭解了宮城區北部206號大型建築基址北側和東北部附屬建築的平面形制,206號基址東北部結構較爲複雜,南半爲206號基址東側廊房的北延部分,北半爲206號基址北面院落的東側廊房的南端,兩者形成曲尺形拐角,建築形制亦存在差異。南郭區宗教、禮制建築羣的發掘確認一處近方形大型夯土建築基址,其地上臺基邊長超過30米,地下基礎由7條條形夯組成,形制較爲獨特。上述發現爲探尋東魏北齊宮城區平面佈局、北齊大莊嚴寺範圍和明堂園結構均提供了較爲重要的線索。

圖2 東魏北齊鄴城宮城區206號大型建築基址及其附屬建築

六朝建康城遺址

六朝都城建康城位於江蘇省南京市,東晉南朝時期視建康爲漢文化正朔之所在,不過由於歷朝歷代的城市變革和現代南京城的疊壓,六朝建康城遺址的考古工作相對於中原北方地區的洛陽、鄴城而言,要顯得略爲滯後。在1999-2000年和2001-2008年兩個時間段,鐘山南朝祭壇類建築遺存以及大行宮地區夯土城牆和道路等遺蹟的發現,極大推動了六朝建康城的平面佈局研究。

2019年,在南京雨花臺區西營村發掘發現六朝建築基址3處和水井1口,其中一處建築基址爲方形夯土臺基,該區域發掘出土佛教造像殘塊、泥塑像殘塊和蓮花瓦當等南朝遺物,爲研究六朝時期佛寺佈局、建築技術和佛教造像藝術提供了重要實物資料。玄武區碑亭巷53-91號位於六朝宮城範圍之內,2017年曾發現孫吳和東晉磚砌水井、南朝石構遺蹟等遺存,2019年對這一區域再度發掘,廓清了南朝石構遺蹟南側形制和範圍,同時在該遺蹟南側還發現溝類遺存,出土大量六朝時期陶瓷器和磚瓦類建築構件,爲六朝都城佈局研究進一步積累了材料。

武川壩頂遺址

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縣是北魏六鎮之一武川鎮所在,對於武川鎮城的具體位置目前仍有較大爭議,主要有二份子城、希拉穆仁城、烏蘭花城、下南灘遺址、土城梁城等幾說。壩頂遺址位於武川縣大青山鄉壩頂村西南的蜈蚣壩壩頂之上,海拔高度達1660米,與土城梁古城隔白道遙望,所在地勢較爲平坦。2014年,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曾對壩頂遺址進行了詳細調查,根據現存土丘平面呈圓形形制,結合採集到的遺物初步推斷其爲一處北魏祭祀遺址。爲進一步明確該遺址性質,2019年對其進行了正式發掘,發現圍垣和壕溝等遺存,結合圍垣和壕溝三重環繞的平面形制及壕溝內出土的馬、羊等動物骨骼,發掘者進一步認定該遺址應與北魏皇室陰山祭天有關。

圖3 武川壩頂遺址航拍

墓葬考古

2019年考古發現並已見諸報道的這一時期墓葬並不多,其中以西安焦村十六國大墓和入圍“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20項名單的贛江新區七星堆六朝墓羣最爲矚目,此外,六朝都城建康和孫吳早期都城武昌等地區周邊亦發現一些六朝時期墓葬。

陝西西安南郊焦村十六國大墓

焦村十六國大墓地處西安南郊的鳳棲原上,地勢高阜,爲西安南郊歷代古墓葬密集分佈的區域。2010年,西安市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院在航天基地鼎潤新城一期項目勘探發現古墓葬27座,並於2014-2015年對其中24座古墓進行了考古發掘,包括十六國時期墓葬1座,北周墓葬2座,隋唐以及後墓葬21座。當時勘探發現的還有2座墓葬因條件不具備而推遲至2018-2019年進行了發掘。

經發掘發現,M25和M26東西並列、坐北朝南,均爲帶長斜坡墓道的土洞墓。其中M26爲前後雙室土洞墓,出土騎馬俑、九盤連枝燈、陶罐、帳座、銅帳鉤、鐵帳鉤、鐵鏡等遺物。M25爲前、中、後三室土洞墓,墓道過洞及甬道上方均雕刻有門類建築形像,內容包括門扇、直欞窗等。墓室均爲長方形土洞結構,四角生土雕刻柱礎和方形角柱,推測墓頂爲穹窿頂或四角攢尖頂。墓室四壁彩繪壁畫,可見儀仗圖、翼獸圖以及部分題記。因多次被盜擾,該墓僅出土文物68件,其中包括具有較典型關中十六國特徵的合歡帽俑、十字髻女俑等。該墓是迄今發現十六國時期墓葬中規模較大、等級較高、結構完整、出土文物豐富且帶有壁畫的大型墓葬,墓道上方的土雕建築和出土文物均具有濃郁的時代特徵,體現出民族融合大背景下不同文化之間相互影響與交融的特點,墓葬規制與建造方法開後期墓葬之先河,具有較爲重要的學術價值。

圖4 西安焦村M25十六國大墓

江西贛江新區七星堆六朝墓羣

七星堆六朝墓羣位於江西贛江新區儒樂湖新城建設工地,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組建考古隊在建設區域內清理發現73座古墓葬,出土遺物700餘件,以陶瓷器和金屬器爲主。其中六朝墓葬規模宏大、數量衆多、形制豐富、級別較高,特別是A發掘區發現的16座六朝墓葬,排列有序、佈局合理、規劃嚴謹,同時還發現大量墓園建築廢棄物。七星堆六朝墓羣是國內同時期罕見的保存較好的大型六朝墓羣,結合帶有“周侯”、“豫章海昏中郎周遵字公先”、“甘露元年”等內容銘文磚的發現,推測A發掘區所發現墓葬應爲六朝時期周氏家族的墓地。該墓羣的發現豐富了江西地區六朝墓葬研究的基礎資料,爲探討南昌城市變遷以及南昌城和江西地區在六朝時期的政治地位提供了新的實物資料。墓羣出土遺物豐富,來源和產地多元,反映出長江中下游地區在六朝時期存在着非常密切的社會交流,其中一些具有典型異域特徵遺物的發現對於研究六朝時期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具有重要學術意義。

圖5 贛江新區七星堆六朝墓羣A區

圖6 贛江新區七星堆六朝墓羣出土銘文磚

圖7 贛江新區七星堆六朝墓羣出土鸚鵡杯

南京地區六朝墓葬

2010年,在南京市棲霞區金堯路和公園東路交道口東北角曾搶救性發掘一座墓葬,根據墓室南側壁龕直欞假窗上部發現的“昇明二年”的紀年銘文磚,可推定該墓年代不早於南朝劉宋時期。該墓雖爲早年發現,但系本年度首次公佈,墓中出土70多枚銅錢,爲東晉南朝時期以建康爲中心的墓葬編年研究積累了較爲重要的材料。此外,江寧街道新市鎮建設PPP項目亦發現不少六朝早期墓葬,多爲小型疊澀頂磚室墓。

鄂州地區六朝墓葬

2019年,鄂州地區共發現三處較爲集中分佈的六朝墓羣:對面山墓羣、青龍山墓羣、鄧家咀墓羣,這三處墓羣均位於鄂城區楊葉鎮古塘村,屬於湖北鄂州國際物流樞紐項目工程機場建設核心區。對面山墓羣勘探發現12座墓葬,其中M7、8爲東晉時期大型磚室墓,共出土文物77件,金銀玉器18件,有金手鐲、金指環等。青龍山墓羣清理發現六朝時期墓葬11座,可分A、B兩個區域,其中A區7座,多爲雙室墓;B區4座,均帶長方形墓道。兩區墓葬佈局合理、規劃嚴謹、設施完備、形制獨特,可能爲同一時期的家族墓地,排水溝的砌法爲以往所不見,墓葬共出土金屬器、瓷器、陶器等各種質地文物100餘件。鄧家咀墓羣發掘發現東晉時期磚室墓7座,出土銅鏡、盤口壺、雞首壺、青瓷盞、青瓷碗等遺物。上述發現豐富了鄂州地區六朝墓葬的文化面貌,爲研究武昌城周邊地區六朝時期城市與葬地佈局提供了新的考古例證。

浙江紹興平水小岙墓地

小岙墓地位於紹興市柯橋區平水鎮,坐落於平水盆地腹心地區,發掘發現戰國至明清時期墓葬104座,其中一組墓羣佈局規整、排列有序、形制統一,出土一批具有典型時代特徵的青瓷器,推測應爲以“潘”姓爲主的家族墓地,爲浙江地區六朝墓葬考古研究增添了新的資料。

綜上所述,2019年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考古發現多集中於當時的政治、經濟或文化中心,如洛陽、鄴城、建康、長安、武昌等地區及其周邊,與地方城鎮相關的發現僅有武川、南昌、紹興等處,經發掘或確認的遺址或墓葬也多與皇室或世家大族有關,這應和低等級遺址或墓葬在考古發現後因特徵不鮮明而難於辨認有一定關聯。當然前面所列舉的這些考古發現的信息多來自網絡、報紙等媒體,考古新發現的報道往往具有滯後性,前面所提到的肯定不能代表2019年度考古發現的全部。從有限的新聞報道來看,值得欣慰的是傳統的大型都城遺址仍然在持續開展工作,並不斷取得新的突破,而以往開展工作較少但實際非常重要的一些遺址也逐漸開始有計劃的開展工作。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發現中幾乎所有墓葬包括一些遺址都是在工程建設中發現,當遇到重要古代遺存時,在密集建設工期的不斷催促下,如何做好考古發掘和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值得深思。

重要展覽

值得一提的是,大約十年前,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河南安陽安豐鄉西高穴村發掘發現的2號墓被認爲是三國時代的開創者魏武帝曹操的高陵,曾一度掀起了三國考古熱潮,之後又有一系列新的考古發現:如2010年洛陽發現曹操族子三國名將曹休墓,2015-2016年安徽馬鞍山當塗縣發現“天子墳”,2016年洛陽發現西朱村曹魏大墓,同年蘇州虎丘路發現出土“吳侯”銘文磚的孫吳大墓。2013年南京棲霞區獅子衝發現的梁昭明太子蕭統安陵及其母親丁貴嬪的墓葬,雖非三國時期墓葬,但亦引起了民衆及社會對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考古的關注。出於對三國時期歷史的極度熱愛,2008-2010年,由日本創價學會名譽會長池田大作先生創意和發起,日本外務省、文化廳和中國文化部、國家文物局等單位聯合主辦,中國文物交流中心與日本東京富士美術館、黃山美術社共同策劃的《大三國志展》,在日本東京、北海道、中國上海、武漢、北京等14座城市進行了巡迴展覽,展覽前後歷時達兩年半之久,日本觀展人數約100餘萬人次。時隔10年之後,爲紀念中日文化交流協定簽署40週年,中國文物交流中心再度與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九州國立博物館、朝日新聞社等聯手主辦了“三國志——文化主題特展”,此次展覽特別引入了安陽西高穴大墓、洛陽曹休墓、南京江寧上坊村孫吳大墓等墓葬出土遺物。2020年1月23日,“三國志——文化主題特展”結束了在日本的展覽,回到國內從北京中華世紀壇藝術館開啓國內巡展。

圖8 “三國志——文化主題特展“海報

此外,2019年度還有幾場屬於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重磅級展覽:2018年12月21日至2019年4月14日,由南京博物院策劃、主辦,山西博物院、大同市博物館、南京市博物館總館協辦的“琅琊王——從東晉到北魏”展,以北魏琅琊王司馬金龍的一生爲引,通過對建康出土的東晉文物和平城出土北魏文物的對比與闡釋,揭示了在不同政治制度、經濟模式和藝術風格下,兩種不同族羣文化的碰撞和交流,從而展現了5-7世紀南北方不同民族的交融與變革。

2019年8月6日至10月26日,中國國家博物館與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共同主辦了“和合共生——臨漳鄴城佛造像展”。該展覽是鄴城遺址北吳莊佛教造像埋藏坑在2012年發掘之後首次系統展出,共計171件文物,從造像出土環境、本體特色、地域時代風格及造像藝術等層面展示了鄴城造像的獨特魅力與歷史、藝術價值。

爲紀念磁縣灣漳北朝壁畫墓發掘三十週年,中國考古學會三國至隋唐考古專業委員會、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磁州窯博物館聯合主辦了《千秋萬歲》特別展覽,展覽從2019年11月30日開始,首次系統展示了灣漳北朝壁畫墓出土的包括陶俑、壁畫、陶禮器等在內的四百餘件文物。

圖9 千秋萬歲——磁縣灣漳北朝壁畫墓發掘三十週年紀念展

2019年12月12日,山西博物院隆重推出了“壁上乾坤——山西北朝墓葬壁畫藝術展”,首次大規模集中展出了山西地區發現的如北齊婁叡墓、九原崗北朝壁畫墓、水泉梁北齊壁畫墓等墓葬發現的壁畫,均以裸展形式呈現,生動且鮮活的呈現了北朝時期的高超繪畫藝術。

上述展覽內容雖然並不是2019年度的最新考古發現,但不乏經考古整理研究後首次系統展出的重要文物,從文物角度而言,於公衆不可謂不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