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李舜臣是韩国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一代武将。尤其是1598年在露梁海战中牺牲,大败丰臣秀吉的侵略军,名扬史册。但是其实在韩国人眼中,古代还有两位救国英雄,但是由于并非跟日本作战,因此没有大书特书,他们分别是乙支文德和姜邯赞。需要注意的是,乙支文德属于高句丽,而这个民族历史上历来属于中国,却被韩国人始终奉为英雄,令人感到气愤。
3 乙支文德

乙支文德,扶余人,隋唐时期名将,生卒年不明,生于高句丽。乙支文德是7世纪早期[杰出的中国东北少数民族高句丽族将领,也是中国东北最出色的军事家之一。他的军事才华对高句丽战胜隋帝国百万大军的征讨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乙支文德文武双全,同时为政治家,曾经担任高句丽宰相。他在击败隋帝国的征讨时给隋将于仲文所写的《遣隋将宇仲文》“神策究天文,妙算穷地理。 战胜功既高,知足愿云止。”是中国东北高句丽民族现存最早的诗词之一。反对民族大融合那时的高句丽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割据中国东北的强权,经常与隋朝、百济和新罗发生战争。

612年,隋炀帝发百万大军征讨高句丽。面对隋前无仅有的庞大攻势,高句丽的将军乙支文德采取了反复请降的拖延战术与隋朝军队周旋了数月。在隋军回师的必经之地萨水(清川江),乙支文德命人筑坝蓄水。当隋朝军队过河之时,乙支文德下令开闸放水。大批隋军因此被水淹死。随后乙支文德带领早已埋伏好的高句丽军队对断粮多日的隋军队发动猛攻。萨水之战的胜利在高句丽与隋的第二次战争中起了一定作用,但隋军战败的主要原因是后勤不济与将领轻敌。
事实上,“高丽”和“高句丽”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王氏高丽时期,那时高句丽已亡二百多年,二者年代有差距,且二者不存在连续性和继承性。高句丽属于中国历史。因此,这位名将其实是被韩国人盗走的中国名人。
2 姜邯赞

姜邯赞 (948年—1031 年),高丽王朝大臣、将领。初名殷川,其名又作邯瓒 ,高丽衿州(今韩国首尔南)人。高丽成宗年间参加科举,获状元及第,高丽显宗时官至门下侍郎同内史门下平章事,死后谥号仁宪。因在1019年的龟州大捷中大破契丹,被后世朝鲜半岛视为民族英雄。

当时,高丽和契丹围绕江东六州和国王入朝问题关系紧张。朝鲜显宗于这年十月任命姜邯赞为西北面行营都统使,负责防御契丹。十二月,契丹东平郡王萧排押(《高丽史》误记为萧逊宁)率领号称10万的大军入侵高丽,显宗任命姜邯赞为上元帅,与上将军姜民瞻领兵20万迎战契丹,在兴化镇(今朝鲜平安北道义州郡威远面)以12000名骑兵设伏山谷,又以大绳贯牛皮塞城东大川,契丹军来到时决塞发伏,大破敌军。契丹军继续向开京挺进,姜邯赞先在涟州(今朝鲜平安北道价川市)、渭州(今朝鲜平安北道宁边郡)一带取得小胜,然后于翌年二月初一在龟州(今朝鲜平安北道龟城市)与契丹军决战,利用天时大胜契丹军,几乎使其全军覆没,史称“龟州大捷”。龟州大捷后,契丹方面放弃了对江东六州的索取和国王入朝的要求,高丽也离开了动荡年代,步入了太平盛世。
1 李舜臣

李舜臣(1545年-1598年),字汝谐,本贯德水(今朝鲜黄海北道开丰郡) ,生于朝鲜首都汉城(今韩国首尔)。李氏朝鲜时期名将。官至三道水军统制使、全罗道左水使。在十六世纪抵抗日军侵朝(壬辰倭乱)时,曾立下汗马功劳。1597年,他在朝鲜南部的珍岛与朝鲜本土的鸣梁海峡(今属韩国)仅靠12艘舰船击败日寇300余条船(战船133艘,后勤船200余条)。1598年在露梁海战中牺牲,享年53岁。谥号忠武,死后追赠领议政,与乙支文德、姜邯赞一并被后世朝鲜半岛奉为三大救国英雄。

1597年10月26日,日军以330艘战船和9200人的兵力向朝鲜水师发起进攻,在敌我双方兵力十分悬殊的情况下,李舜臣胸有成竹,沉着应战。他先派出一艘战船进攻敌舰,将大批敌舰引入鸣梁海峡。不久,潮水退落,敌舰被暗设的铁索;木桩所阻,无法驶出。李舜臣即派水师反攻,以12艘战船击沉敌船30多艘,歼敌1000余人。这就是朝鲜历史上著名的“鸣梁大捷”,也是世界海军史上以少胜多的光辉战例。随后李舜臣移师古今岛(今莞岛),建立基地。1598年11月在露梁海战中,与陈璘等指挥联合舰队大败敌船队,但在追击逃敌时中弹牺牲。两年后,朝鲜朝廷为表彰他的功绩,封他为一等宣力功臣。1643年即他死后的45年,赠谥“忠武”,从此,朝鲜半岛人民为了纪念他,称他为“忠武公”。遗著辑成《李忠武公全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