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將要忘掉一首歌的時候,我又聽到這首歌,那是一個雨天,畢業的前一天,空曠的教室裏,有一個張姓同學在播放着一盤譚詠麟的磁帶,我,還有另外一個女生坐在教室裏,人們都在心慌慌着,想着離開,很少有人在雨天還來教室,我漫不經心地看着窗外的雨聽着譚詠麟的歌曲,都是一些新歌,國語歌,當《一生中最愛》的旋律輕輕地響起,當譚詠麟用國語輕輕地唱出這首歌,我的心潮湧動,特別是副歌部分,我終於聽清楚譚詠麟在唱什麼:一生一次/看見我已愛得好真/生命中哪些是你哪些是我已密不可分/一生一次/發現被愛傷得好深/要我承受再也看不到你我真的不能。向雪懷的填詞非常好,他是香港非常有名的音樂製作人,但是我更喜歡國語的填詞,不知道何惠晶是何許人也,在網上搜尋了半天也沒有介紹,我想僅憑這一首歌,他也會名流千古的。

每個人年輕時都會戀愛,每個人年輕時都會愛上幾首歌。

我年輕時是一個愛的懦夫,我用我的詩歌來編織愛情故事,女主角永遠像瓊瑤電影裏的林青霞,像是不食人間煙火的仙女,最好還要長髮飄飄,長髮飄呀飄地飄到夢裏,魂牽夢繞。瓊瑤寫過很多書,編織過很多精美的愛情故事,我也曾讀遍她的小說,當然也讀遍了金庸和梁羽生的武俠小說,那些言情和武打的故事如今都已經忘得差不多了,只剩下一些名字。但是我一直覺得瓊瑤說過一句話很有道理,那就是幻想不是戀愛。大致是這麼一句話。她這一句話讓我知道我年輕時不曾戀愛過。想起來心裏有些小小的悲涼,青春只不過是一篇寫滿廢話連篇的發黃易脆的紙片。

我們那個時代的人是禁止戀愛的,因爲有很多束縛。我的束縛來自自己,我總是告誡我自己不要輕易墜入愛河,不要讓任何一個自己愛的人受傷。所以我永遠坐在角落裏,抬頭看蜘蛛織網,而自己只是埋頭寫詩,寫一些不着邊際的朦朧詩。這些詩如今都已經找不到原來的意境,被我改得沒有一點過去的意象,那些被我寫進詩歌裏的人永遠也不知道有人在爲她們寫詩。

我寫詩,同時也愛上很多歌曲,有張國榮的,有姜育恆的,有譚詠麟的,有童安格的,有王傑的,有齊秦的,有齊豫的,有蘇芮的,有伍思凱的……那時候我最愛的張薔已經不再出唱片,滿大街都再也聽不到她的聲音,港臺流行風潮席捲過封閉已久的大陸。我檢索自己的記憶,竟然沒有喜歡過那個時代任何一首國產歌曲,儘管這些是電視晚會、廣播裏的主題曲,是各種大獎賽的主打歌曲。

喜歡過譚詠麟的幾首歌,《朋友》、《像我這樣的朋友》、《忘不了你》、《愛在深秋》……這首《一生中最愛》尤甚。

《一生中最愛》是電影《雙城故事》裏的一首歌,在電影中是粵語歌曲,今天又在電視上看了一遍《雙城故事》,那是張曼玉、譚詠麟和曾志偉的最好時光,張曼玉精緻的臉,圓潤生輝;譚詠麟意氣風發,面無一點皺紋;曾志偉淳樸自然,還不像江湖大佬。這也是我的最好時光,青春放射着光芒,卻不曾與人相映成輝。記得那是在師專的閱覽室裏看到的這部電影,閱覽室在星期天晚上會開闢成錄像廳,放一些港臺的片子,武打、言情、槍戰會混着播放,滿足不同人羣的口味。我是來者不拒,我那時可以說看遍了港臺電影。當時特別喜歡這部電影,現在看來,你會覺得片子拍得很粗糙,場景和人物也都很臉譜化,故事情節也很老套。但是你還會爲電影裏的情誼感動得落淚,當這首歌再次響起,我還是禁不住流下幾滴清淚。當電影的畫外音響起譚詠麟的一句話:時間總是不停地往前走,而我的心總是停留在過去。仍然會讓人感同身受。

這裏就不再敘述故事情節,這是影評人做的事情,還可以劇透。

我只想寫一首歌,一首在生命中讓我不斷感動的一首歌。

電影播放完之後,我的心裏一直迴旋着這首旋律,因爲是粵語,一直不知道歌詞唱的是什麼,特別是副歌部分,我總是把那句唱成如傻如癡,這之間我經歷了一次暗戀的破滅,暗戀的人是可恥的,我一直套用張楚的那句歌詞孤獨的人是可恥的。暗戀的人註定是失敗的,他們永遠不敢正視自己,也不敢正視自己所愛的人,他們的生命、他們的戀情只在天馬行空的幻想裏,到最後卻只是自己導演的一場戲。或許每個人在年輕時都暗戀過,每個人都是自己人生的導演。

這個旋律在我心裏盤旋一陣過後,就漸漸地淡了下去,每個人都是這樣不會單戀一首歌,流行歌曲的生命或許只是一個季的榜單,再唱就會有人笑話你。可是這首歌在我還不曾熟悉時就被我給遺忘了,我們那時候正在忙着畢業,正在忙着拍照留念,有很多想留在生命裏的東西卻不曾留下來。那些留不住的時光總是把人欺。我曾經對很多不屑於師專生活的人說過同一句話:這是你們人生最美的時光。他們不信,多少年後,他們對我說,那真是人生最值得留戀的時光,無憂無慮,天高地遠,天空就是歌裏唱到的生命終究難捨藍瑩瑩白雲天。可是當時人們都在想着逃離。這可能是每個人的普遍想法,就是在一個地方久了,就想逃離,逃離所有熟悉的人熟悉的事。找一個陌生的地方重新來過。

在我將要忘掉一首歌的時候,我又聽到這首歌,那是一個雨天,畢業的前一天,空曠的教室裏,有一個張姓同學在播放着一盤譚詠麟的磁帶,我,還有另外一個女生坐在教室裏,人們都在心慌慌着,想着離開,很少有人在雨天還來教室,我漫不經心地看着窗外的雨聽着譚詠麟的歌曲,都是一些新歌,國語歌,當《一生中最愛》的旋律輕輕地響起,當譚詠麟用國語輕輕地唱出這首歌,我的心潮湧動,特別是副歌部分,我終於聽清楚譚詠麟在唱什麼:一生一次/看見我已愛得好真/生命中哪些是你哪些是我已密不可分/一生一次/發現被愛傷得好深/要我承受再也看不到你我真的不能。這歌詞的意義立刻讓我淚落如雨,好在並沒有關注一個坐在角落裏的人。我看着陰雨綿綿的窗外,遠處的麥田正在等待收割,這是一片等待被佔用的麥田。我輕輕地擦乾眼淚,走到無人看管的錄音機前,倒帶,播放,這熟悉的歌又迴盪在空蕩蕩的教室,張姓同學在黑板上板書,那個女生在看一部什麼名字的小說,我想一頭扎進磁帶裏,跟着譚詠麟一起唱這首歌《一生一次》,這是一首寫給暗戀者的歌。

我反覆地播放着這首歌,看着磁帶封套的歌詞,一句一句地想把這首歌烙印在心中。那個看小說的女生走過來問,你喜歡這首歌?我說我喜歡,相當喜歡,你也喜歡嗎?她也是一個喜歡寫詩的女孩,寫黃昏旋轉的陀螺,她擁有她自己的愛。然後我們沒有再說一句話,這可能是我們在一起三年同學說過的最多的幾句話。我是一個沉默寡言的人。我一再反覆地聽這首歌,很多人來了又走了,我還在聽,一直在聽這讓人心碎的歌。

麥子被收割的時候,我們離開這個叫鳳凰之城的燕都。鋪天蓋地的大雨傾斜而落。我在車站等車的時候看到這盤叫《讓愛繼續》的磁帶,封面爲譚詠麟騎摩托的形象。在等車的時候,我讓老闆反覆地播放這首歌,候車大廳裏全是這個悲傷的旋律。這盤磁帶伴着我回到家鄉,這盤磁帶成了我生命的一種寄託。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我會用雙卡錄音機播放這一首歌,這是一首讓人不能自拔的歌曲,會讓一個人深入不可見底的歲月深淵。

我還喜歡這盤磁帶的主打歌《讓愛繼續》,彷彿給人一種期待。

一個人在風塵僕僕中最容易忘掉一些事情。當生活變得真實,那些理想總會讓人想起另一首歌曲的名字:再見,理想。

很多年後,我將自己封閉起來,像忘記一首歌的前生後世。

很多年後,我找到了一生所愛,這首歌更是被遺忘在忙碌的生活之後。

當家庭電腦逐漸普及後,當MP3成爲一種普及音樂的形式,這首歌又回到我的生命中。每次聽到這首歌曲時,早已經沒有了當時撕心裂肺的悲涼。一首歌不只是一首歌,會幻化成生命中的一種旋律底色,將你從生命的深淵裏輕輕地打撈出來,讓你知道你的生命曾如此光輝。每一個年輕的生命都是發光體,照耀着自己的前程。

愛過一首歌,一首寫給暗戀者的歌。

注:《一生中最愛》的粵語歌詞作者爲向雪懷,國語歌詞作者爲何惠晶,曲作者爲伍思凱。

《雙城故事》是陳可辛導演的第一部電影。

電影《雙城故事》裏的張曼玉和譚詠麟。彼時伍思凱還名不見經傳,所以他譜寫的一些歌曲,都要拿給大牌演唱,像張學友的《情網》、譚詠麟的《一生中最愛》,不過他還是很幸運,終於自己演繹了那首紅遍大街小巷的《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這也是我們畢業那年最流行的曲子。向雪懷的填詞非常好,他是香港非常有名的音樂製作人,但是我更喜歡國語的填詞,不知道何惠晶是何許人也,在網上搜尋了半天也沒有介紹,我想僅憑這一首歌,他也會名流千古的。譚詠麟在各種場合唱得最多的還是粵語歌曲,這首國語歌反倒在網上很少。

一生中最愛/李文立

也許日夜煎熬 才能夠感天動地 讓銀河飛瀑

莫待到花飛花謝時 漫天飄雪傷心處一個人跳舞

暴雨如注 往日成澤湖 流光淹沒終將荒蕪

就算衷腸難以傾訴 難平復波瀾起伏的肺腑

也要讓人間不平路 山窮水盡柳暗花明終成坦途

悲欣交集 這用心良苦 塵埃落榮華都成土 哦

如泣 如訴 心絃奏鳴琴瑟和睦

大道如青天我輩終會得出 共朝朝暮暮

如火 如荼 愛火點燃照徹千古

荒蕪是永恆忘卻是記住 愛芬芳吐露

也許日夜煎熬 才能夠感天動地 讓銀河飛瀑

一生中最愛/向雪懷

如果癡癡地等 某日終於可等到 一生中最愛

誰介意你我這段情 每每碰上了意外 不清楚未來

何曾願意 我心中所愛 每天要孤單看海

寧願一生都不說話 都不想講假說話欺騙你

留意到你我這段情 你會發覺間隔着一點點距離

無言地愛 我偏不敢說 說一句想跟你一起 Woo~

如真 如假 如可分身飾演自己

會將心中的溫柔獻出給你唯有的知己

如癡 如醉 還盼你懂珍惜自己

有天即使分離我都想你 我真的想你

如果癡癡地等 某日終於可等到 一生中最愛

一生一次/何惠晶

也許慢慢的愛 才能讓你感覺到 什麼叫付出

別等到分手那一天 連我給過你什麼 仍然不清楚

不要再說 你寧願孤獨 也不願意把我留住

就算夜夜爲你失眠 到最後你仍覺得不再乎

也不要留任何痕跡 讓發生過的曾經都成爲包袱

洶湧的愛 在心頭起伏 每一次都讓我痛苦 哦

一生一次 看見我已愛得好真

生命中哪些是你哪些是我 已密不可分

一生一次 發現被愛傷得好深

要我承受再也看不到你 我真的不能

也許慢慢的愛才能讓你感受到什麼叫付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