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5月11日至13日,國軍整編74師在整編83師和整編25師的掩護下,從山東省蒙陰縣垛莊北穿插至黃鹿寨、舊寨、野豬旺等地,後被我第9縱隊擊退,隨後改爲攻佔楊家寨、佛山角、馬牧池等地,準備在14日攻佔蒙陰縣重鎮坦埠。


戰場瞬息萬變,我華東野戰軍利用迂迴戰術割斷了整編74師和整編83師以及整編25師的聯繫,同時還消滅了整編25師一部。到了13日晚上,整編74師的前沿據點都遭到了我軍的攻擊,這個時候的整編74師師長,還準備在14日繼續按計劃攻佔坦埠。

國軍整編74師是“國軍五大主力之一”,由原74軍整編而成,實際的建制依然還是一個軍的規模,總兵力仍爲三萬多人,拱衛南京,被譽爲天下第一師。師長正是蔣公的得意門生張靈甫。


張靈甫所率領的整編74師孤軍深入,並且在失去和整編83師以及整編25師的聯繫後,憑藉着天下第一師的名頭,依然我行我素,完全沒把我野戰軍放在眼裏。等14日早上,張靈甫聽完部下彙報後,才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如是才放棄繼續佔領坦埠的原定計劃,改而向孟良崮方向撤退。

這個時候張靈甫退守孟良崮,我軍雖然對其形成了圍攻態勢,但合圍還不是很嚴密,加上外圍還有國軍在伺機而動,離最近的只有區區10千米,最遠的也不到50千米。如果這個時候憑藉整編74師的戰鬥力,裏應外合,突圍出去根本就不是問題的。


但當張靈甫身陷險境時,身爲國軍最高統帥的蔣公確認爲危機與機會並存,他認爲以整編74師的戰鬥力,又控制制高點,享有地利優勢,再加上外圍還有雄厚的部隊兵力,正是和共軍決戰的大好時機,因此他命令張靈甫堅決固守,吸引我軍主力,來個中心開花。蔣公電文如下:

“顧司令祝同兄北恩伯、靈甫兄勳鑑: 今已得知靈甫之74師被圍孟良崮,甚驚,又甚喜。其驚之因是靈甫被困,隨時有危險發生。其喜之因是靈甫給我國軍尋找了一個殲滅敵於孟良崮的大好機會。因爲我74師戰鬥力強、裝備精良,且處於有利地形;再之,有恩伯、敬久、歐震三兄兵團大軍雲集,正是我國軍同敵決戰的好機會,現命令74師靈甫部堅守陣地、吸引共軍主力,再調10個師之兵力增援74師,以圖裏應外合,中心開花,夾擊敵軍,決戰一場,殲敵大部或一部之兵力,一舉改變華東戰局。總之,一切均仰仗諸位精誠團結,協同作戰,爲黨國大業獻身出力,乃千秋之榮也。”

狂妄的代價換來的就是毀滅,張靈甫的整編74師,在不合適的時候,孤軍深入不合適的地點,更是碰上不合適的對手(粟裕所率領的華東野戰軍)。當我軍各部對張靈甫發起全面進攻時,外圍的國軍也在拼命前來援救,但奈何我軍將士讓敵援軍在距張靈甫最近5公里左右,再也無法前進一步。


張靈甫也感覺到即將被圍殲,也不再繼續執行命令,準備突圍,但我軍已經對其形成了合圍之勢,再加上附近羣衆的大力支援,我華東野戰軍最終經過艱苦的戰鬥拿下了國軍整編74師,並擊斃師長張靈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