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张学良最后选择了退回关内,他深知,只靠他一个人的力量,就是把30万东北军都填进去,都挡不住关东军,与其送死,不如保存力量,等到以后再战,如果那个时候张学良选择跟日本人死磕,那可能丢的不是东北而是整个华北地区,而西安事变则可以很好的证明,张学良却是是站在民族大义上,一心想要抵抗外族侵略,夺回自己的故土。张作霖死后,张学良接手东北,当时日本人和苏联人都虎视眈眈,都想吞下东北,张学良放弃了独立,宣布加入国民政府,希望能够得到蒋介石的庇护,保全东北大局,当日本人入侵时,张学良满怀期望的希望蒋介石能够派军队前往,但是左等右等,别说军队,就是一颗子弹都没有给。

纵观张学良的一生可谓是跌宕起伏,毁誉参半,他这一生也只是因为两件事被改变,一是不抵抗事件,二是西安事变,如果我们可以站在张学良的角度去考虑这两个事情,无疑会重新看透张学良,他所做的一切也正如他晚年所说:如果我们张家父子不爱国,又怎么会落的如此下场。
张作霖死后,张学良接手东北,当时日本人和苏联人都虎视眈眈,都想吞下东北,张学良放弃了独立,宣布加入国民政府,希望能够得到蒋介石的庇护,保全东北大局,当日本人入侵时,张学良满怀期望的希望蒋介石能够派军队前往,但是左等右等,别说军队,就是一颗子弹都没有给。
张学良最后选择了退回关内,他深知,只靠他一个人的力量,就是把30万东北军都填进去,都挡不住关东军,与其送死,不如保存力量,等到以后再战,如果那个时候张学良选择跟日本人死磕,那可能丢的不是东北而是整个华北地区,而西安事变则可以很好的证明,张学良却是是站在民族大义上,一心想要抵抗外族侵略,夺回自己的故土。
西安事变的张学良年少气盛,选了发动兵谏,绑架了蒋介石,逼迫其共同抗日,最后张学良被蒋介石拘禁,如果不是在宋美龄和东北军西北军将领的帮助下,张学良早已经丢掉了姓名,但是张学良也用自己五十年的自由付出了足够的代价,一直等到蒋经国去世后,张学良才恢复自由。
此时的张学良已经满鬓白发,对于一个不惑之年的老人来说,落叶归根是最好的去处,但是他心中仍然因为自己的不抵抗而耿耿于怀,所以始终不敢前往,当时周总理的妻子给张学良送来了一封信,表明无论何时,国家都欢迎他的前来,这才打消了张学良心中的顾虑,决定回国。
面对诀别五十年的故土,张学良此时的心情分外激动,他一遍一遍的改着自己的行程计划,希望早一日踏上故土,最后张学良定下了计划,先去看望当时的国家领导人,在那里停足两天,而后再去沈阳,会见自己的旧部,祭祖,最后在沈阳电视台发表演讲,表达对家乡的思念。
等到这一切做完,张学良找到了当时台湾国民党的主席李阿辉,希望他能批准他的形成,没想到李阿辉丝毫没给张学良面子,对他说道:我对你不薄啊,你为什么背着我搞着一套,你希望再来一个台北事变吗。这一下让张学良如坠冰窟,最后张学良决定彻底离开,他对人说到:我现在是两边人,哪边也不去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