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行,未能成行----6月國產電影票房迎來大災難

文:何超傑 ([email protected]

三人行,未能成行----6月國產電影票房迎來大災難

注:《三人行》原定於6月24日上映,“三人”古天樂、趙薇、鍾漢良各自擁有強大的影迷基礎,被業內看好在6月爲國產電影贏得聲譽,但影片最終調檔至7月。

幾小時前,電影《三人行》終於宣佈戰略撤退6月,調整至7月。這已經不是第一部國產電影臨時宣佈調整,在他之前,《路邊野餐》、《賞金獵人》、《天亮之前》已先行改檔七月,不管他們之前宣傳了多少亮點,但在票房壓力下,不得不撤離6月。

至此,6月國產電影將註定沒有一部片子可以票房過3000萬,我多麼希望自己是烏鴉嘴,希望有國產以黑馬姿勢橫空出世,但是翻看6月片單,你終究會發現,現實就是現實。

強大的對手,孱弱的國產陣容

如果把6月比作一場奧運比賽,那麼對手的陣容真是過於豪華:《X戰警》、《魔獸》、《海底總動員2》、《驚天魔盜團2》、《獨立日2》。

而我們選手則顯得寒磣,《動植物大戰》、《記憶碎片》、《提款機》、《雷鋒俠》、《人魚笑話》……你聽說過這些電影麼,你會去看麼?

按現行院線排片慣例,院線給予大製作、大宣傳的片子的排片支持是碾壓式的,即便有10部影片可以排片,其中1部大片將會得到30%-50%的排片支持,而剩餘留給另外9部的也只是非黃金時段的小廳而已。

這對影壇新生製作團隊來說,這無疑給他們成功路上添置了更多的不可能,一部沒有賣點的國產片即便是製作上乘,上映首日排片之可能是零星,沒有排片數量,就無法形成口碑,會迅速淹消失在電影院,這也造成了國產片熱衷於購買票房,從某種角度來說,也屬無奈。

6月爲何兇險,7月因何安全

爲何這麼多進口大片選擇在6月廝殺?

爲何這麼多國產片紛紛選擇在7月安營紮寨?

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國產保護月,既國家電影局從扶植國產電影的角度考慮,2004年口頭下達的希望全國各院線支持國產影片的通知,或7月到8月期間,不鼓勵引進海外分賬大片。

進口大片如果不在6月上映,那麼就只能在8月底上映,網絡途徑如此發達,海外7月上映的片子將會在很短時間內以盜版形式流至國內,這不但影響票房,還降低了觀影的新鮮度,很多國內影迷來說,花錢去看一部已經能在網上看到的電影是一次不合算的行爲,例如2014年7月在北美上映的《超體》推遲在同年的10月24日在中國上映,最終只取得了2.78億元的票房。

14年《分手大師》、15年《殺破狼2》成功保住國產片顏面

相對於今年的國產片凋零,過去2年有二部國產片在6月成功突圍好萊塢大片,他們分別是2014年的《分手大師》及2015年的《殺破狼2》。

三人行,未能成行----6月國產電影票房迎來大災難

注:鄧超在《分手大師》戲裏完成喜劇大師夢想,更一舉將“鄧超導演”品牌打響,成爲票房保證。

2014年6月27日,《分手大師》與《變形金剛4》同日上映,《變形金剛4》開映前就被全球媒體提前預定爲2014年度票房冠軍,《分手大師》與這樣級別的對手競爭中,有效利用了對手預熱的電影市場,及被放棄的2D影廳,最後靠鄧超一個月跑了20個城市每個城市走訪影院不少於5家的代價,贏得了6.65億元的票房,成功開啓鄧超喜劇導演時代。

三人行,未能成行----6月國產電影票房迎來大災難

注:吳京爲《戰狼》、《殺破狼2》路演近300多家影院後,終於靠二部片子成功殺入“10億”票房男星俱樂部,成爲硬漢代表。

2015年6月19日,《殺破狼2》上映,與之競爭《侏羅紀世界》、《分歧者2》,《殺破狼2》熱賣主要受益於二個月之前上映吳京的自導自演《戰狼》票房與口碑的雙高,對普通觀衆來說還一度以爲《殺破狼2》就是《戰狼》的第二部,最後吳京如法炮製《戰狼》的宣傳手法,《殺破狼2》最終票房定格在5.6億元。

唯有正面交鋒,才能彰顯國產電影的實力劇增,還記得鄧超宣傳《分手大師》時說的話麼:“大片來了,國內很多電影總是躲,要挪檔期……我希望對手越來越強大,這是良性的促進,我們就應該敞開門,(讓人家)狠狠揍我們幾下。我覺得躲不是個事,要直接面對。”

或許有一天,我們自信了,電影保護月也就沒有了,因爲我們只有在家門口敢於與世界級的大片競爭,我們纔會有機會走向世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