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陸九齡當時有詩《鵝湖示同志》:“孩提知愛長知欽,古聖相傳只此心。這首詩的背景是淳熙二年(1175)“鵝湖之會”,朱熹和陸九齡、九淵兄弟,誰也說服不了誰。

鵝湖寺和陸子壽

(宋·朱熹)

德義風流夙所欽,

別離三載更關心。

偶扶藜杖出寒谷,

又枉籃輿度遠岑。

舊學商量加邃密,

新知培養轉深沉。

卻愁說到無言處,

不信人間有古今。

陸子壽,陸九齡。這首詩的背景是淳熙二年(1175)“鵝湖之會”,朱熹和陸九齡、九淵兄弟,誰也說服不了誰。陸九齡當時有詩《鵝湖示同志》:“孩提知愛長知欽,古聖相傳只此心。大抵有基方築室,未聞無址可成岑。留情傳注翻榛塞,著意精微轉陸沉。珍重友朋勤切琢,須知至樂在於今。” 陸九淵也有詩《鵝湖和教授兄韻》:“墟墓興哀宗廟欽,斯人千古不磨心。涓流積至滄溟水,拳石崇成泰華岑。易簡工夫終久大,支離事業竟浮沈。欲知自下升高處,真僞先須辨古今。”三年後再次相逢,朱熹寫了這首和詩。

八百多年後旁觀這場著名爭論,有點無關的小感觸:人是不能被說服的,一定要自己醒悟纔可以。讀書治學的目的也不是去說服別人,而是突破和完善自己。一“轉”一“加”,說的都是不斷進境、學無止境。

前兩天,老師忽然問:是不是到了“每日讀詩”幾週年了?早忘了這茬,查了下,果然按陽曆,今天是八週年。

八年,第一反應,一場戰爭也該勝利了,可以告一段落。這八年於我而言,還真是脫胎換骨,化蛹三變。自己都能感覺到那種骨骼格格作響的變化。當然,八年也可能什麼都不是。面壁十年,還差兩年;取經十四年,還差六年。只是還在路上,一直在路上。

2012年5月2日“每日讀詩”開始的時候,有兩個人看到了,留言支持。一位是老同學潘燕,一位是師妹張天鴿。感謝微博留痕。忽然非常想請她們一起喫個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