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在還有一封生還者周侶雲(女,據太平輪三等艙乘客登記名單,應爲“周侶芸”)寫給雙親的家信,其信中所憶述的她被同學“功哥”救護的經歷,多多少少還能讓人看到《太平輪》裏國軍通信兵佟大慶(佟大爲飾)與護士於真(章子怡飾)在沉船後互救的電影故事原型。《申報》首篇報道,開篇即大幅援引一位生還乘客的憶述,基本還原了“太平輪”沉船事件的現場細節,驚天慘劇如親歷眼前,令人過目難忘。

15年八月,《太平輪-彼岸》上映,總算是給這艘中國沉船的傳奇故事,畫上了一個畫面唯美、情感充沛的句號。記得《太平輪(上)》上映之後,《太平輪1949》一書的臺灣作者張典婉,曾在微博上說:“當吳宇森導演說他要拍太平輪時,我也一直期待可以貢獻什麼故事……吳導說謝謝我的書,他不是拍我的《太平輪一九四九》,只是拍一個一九四九年的愛情故事。愛情故事裏有艘太平輪。”顯然,這不是一部以確鑿史料或當事人口述史爲基礎的“紀錄片”,而是以亂世愛情的基調,用一張借史料抒情的“舊船票”去試圖抵達觀衆的情感彼岸的“文藝片”罷了。

還原“太平輪”沉船事件的歷史真相與細節

1949年初,上海黃浦江畔客輪舊影。美國《生活》雜誌記者傑克·伯恩斯(Jack Birns)所攝

然而,當年那些生還者的人生故事,是否真的與電影中的故事有過交集或是相似?那麼,不妨簡要回放、還原一下,那些關涉着“太平輪”沉船事件的歷史真相與細節罷。

“太平輪”沉船事件發生於1949年1月27日,由於超載加之夜間航行,在舟山羣島海域的白節山附近與一艘貨輪“建元輪”相撞沉沒,“建元輪”立刻沉沒,船上72人溺水而死,其中有2人被救起;太平輪在1分鐘後跟着沉沒,船上有超過900人遇難,僅有36人被救起,其中有3名爲船員。死者多數是國民黨高官、社會名流或工商鉅子,有山西省主席邱仰浚一家、遼寧省主席徐箴一家、蔣經國留俄時的好友俞季虞、袁世凱之孫袁家藝、《時與潮》總編輯鄧蓮溪、號稱“天才音樂家”的南京國立音樂學院院長吳伯超、亞洲女首富龔如心之父龔雲龍等。

還原“太平輪”沉船事件的歷史真相與細節

《太平建元兩輪互撞沉沒》(《申報》1949年2月1日)

《申報》首篇報道還原“太平輪”沉船事件細節

上海《大公報》、《申報》等大小報刊,於1949年2月1日起,開始報道“太平輪”沉船事件。其中,尤以《申報》的報道最爲詳盡及時,一直延續到當年3月初。可以說,查閱《申報》相關報道,一篇被“史料壓垮”的論文,就已然呼之欲出了。《申報》首篇報道,開篇即大幅援引一位生還乘客的憶述,基本還原了“太平輪”沉船事件的現場細節,驚天慘劇如親歷眼前,令人過目難忘。現將這段文字摘錄如下:

農曆除夕前夜,即一月廿七日夜十一時四十五分,本市中聯公司行駛上海基隆間之太平輪,在離滬四十餘海里舟山羣島附近洋麪,突與由基隆載貨來滬之益祥公司建元輪發生互撞,結果兩船間告沉沒。建元輪上七十四名船員只有兩人獲救,太平輪上船員乘客計千餘人,亦只救起卅六人,實爲今年繼江亞輪後又一大慘劇。

據太平輪獲救生還乘客追述:太平輪原定廿七日晨啓椗離滬,因臨時有鋼條一批計六百噸須裝載附運,費時甚久,嗣在裝入一百五十噸後,發現載重已逾船身規定之水平線,當時各船員曾要求勿再繼續裝入,但該輪業各主任以此項鋼條運費已全部收訖,故卒堅持裝運四百五十噸後始行啓椗,啓椗時間延至下午四時一刻。

該輪因仍欲於預定時間趕抵基隆,故駛出後開行速度極高,且未依規定航線行駛,而改航近路。據該乘客談:太平輪在夜十一時三刻駛抵舟山羣島附近時,海面無霧無風,但究因何故竟與迎面駛來之建元輪互撞,殊覺無法想象。渠憶當時太平輪除速度過高,航線不符外,桅杆上之信號燈亦未燃點。至建元輪之航線似亦未合規定,故兩船互撞時之位置系成直角,太平之船首猛觸建元船尾左舷五分之二部分,而兩船於事前均未拉汽笛。建元被撞後曾燈火通明,船員紛紛躍水向太平求救,船則於十五分鐘內全部下沉。太平因急解救生艇不下,即以繩板救起兩人,迨發覺本身艙內亦已進水,乃又以全速向附近一小島回駛,但此時船身已漸向右傾,偏斜並下沉,至傾斜達四十度左右時,船內馬達聲即告停止。在太平船身尚未進水前,全部乘客已聞聲驚醒,紛紛搶登頂層,吶喊呼救,迨船首逐漸下沉,海面一海里外突發現有一巨型輪船駛過,可能由於喊聲所吸引,該輪曾用強烈之探照燈向太平輪之方向照射,但旋即熄滅,並繼續開駛,並未趕來施救。根據生還乘客事後調查,該輪似系由基隆駛滬之中興輪,因當時航行方向及時間適與中興輪符合。在該輪駛離後,太平傾斜愈甚,未逾半小時,最後終告翻覆,頂層乘客亦合被壓入海中,其中有卅六人因略諳泅泳,乃得攀附木板箱籠,隨波漂流,直至廿八日晨六時半始有澳軍艦一艘因曾於事前接獲呼救電,駛來一一撈救。其餘乘客殆已全部葬身海底。

……

還原“太平輪”沉船事件的歷史真相與細節

《申報》報道“太平輪尋人啓事及章士釗出任太平輪善後委員會法律顧問”(1949年2月4日)

災難過後,遇難者理賠及善後事宜成爲輿論焦點

在大幅援引了生還者的憶述之後,《申報》的報道中,緊接着公佈了“建元輪”2名、“太平輪”36名,共計38名生還者大名單。之後,“太平輪”乘客家屬尋找失蹤者的各種努力還在繼續,包機尋訪、懸賞搜索、打撈死難者遺體等各項工作,依次開展;1949年2月的《申報》如同一本連環畫,“太平輪”沉船事件在這裏的報道每天都在翻篇。

可以看到,在《申報》版面上,尋找龔雲龍、毛信永、周逸民、吳芳安、齊春和、齊藍玉、吳紹瓊、齊小秦等人的啓事,一直刊登到2月12日,才告停息。也即是說,在沉船之後半個月的時間裏,人們都在期待奇蹟發生,始終不願相信,或者說不願接受失蹤親友已經遇難的事實。

此後,關於遇難者理賠及善後事宜的處置,也漸次成爲“太平輪”乘客家屬及社會輿論的關注焦點;曾經爲陳獨秀做過辯護律師的章士釗等也公開登報,出任了善後委員會法律顧問。而“中興輪”也連忙登報聲明,稱其事發當天並未航經“太平輪”沉船現場,鄭重其事地撇清了“見死不救”的傳言。可以說,“太平輪”沉船事件,成爲1949年農曆新年之際的全國性大事件。

應當說,《太平輪》電影所選取的歷史背景,與這些史料中透露的某些歷史信息,是有比較高的契合度的;但除此之外,這些史料中卻根本沒有什麼亂世愛情的悽楚故事,更找不到《太平輪》電影裏那三段傳奇愛情的原版與原型。這些足以滿足後世讀者好奇心的史料,注滿了真實、沉重的史實細節,但卻絕不唯美,也難以抒情。

還原“太平輪”沉船事件的歷史真相與細節

《太平輪脫險旅客的一封信》(《輪機月刊》1949年復刊第3卷第2期)

太平輪生還旅客的一封信

好在還有一封生還者周侶雲(女,據太平輪三等艙乘客登記名單,應爲“周侶芸”)寫給雙親的家信,其信中所憶述的她被同學“功哥”救護的經歷,多多少少還能讓人看到《太平輪》裏國軍通信兵佟大慶(佟大爲飾)與護士於真(章子怡飾)在沉船後互救的電影故事原型。

這封信的原文,刊載於1949年2月15日印行的《輪機月刊》第3卷第2期上,題爲《太平輪脫險旅客的一封信》。事實上,這本月刊的主辦方就正是“太平輪”所屬營運公司——中聯企業股份有限公司,此刻刊載生還者的家信,意味深長、心態複雜。1948年7月14日,中聯企業股份有限公司以每月7000美元的價格租下太平輪,主要行走上海至臺灣基隆的航線,進行客貨兩運的營生。運營剛過半年,竟出現瞭如此驚天巨禍,實在令人始料未及,接下來的賠償遇難者家屬及相關善後工作,也令這家公司徹底陷入困境,直至破產解體。當然,這還是後話。

翻看這篇生還者家信,“太平輪”沉船時的慘烈情形,以個體體驗的方式獨白出來,比之《申報》的專訪報道更具震撼與觸動力。生還者周侶雲這樣寫道:“一陣海水湧上來,大家失去知覺,我只覺得身體往下沉,水從耳邊滑過,還可以聽見水從耳邊滑過的呼呼聲音,好像身體被夾在什麼東西里,水不斷從嘴、鼻、耳裏進入肚子,我一時想着什麼都完了。”但求生意志的支配之下,這樣一位根本不會游泳的女學生,竟然可以“抓住一塊木板,但是木板太輕又沉下去了,又抓了些死屍,還是不行。結果不知怎的,被衝近一個大方木塊,有四五個人坐在上面哼,我抓住一個鐵柄子……這時我纔開始覺到冷,渾身打抖。直捱到翌晨七時許,纔有一隻軍艦來救”。獲救後,她說:“現在我眼睛一閉上,就覺得身體漂浮在水裏,漸漸往下沉,往下沉,我想一定是上天不允許我去臺灣的……”

這封信的作者,生還者周侶雲當時就讀於國立交通大學,這位不會游泳的女生在其同學葉以功的傾力救護之下,奇蹟般地脫險生還。但更爲奇特的是,周侶雲與葉以功,這兩個名字並不在太平輪生還者36名的大名單上;也即是說,僅以《申報》等公佈的太平輪生還者名單來覈算,又多出了2名生還者,太平輪上應有38名生還者了。或許,還有更多的生還者,還有更多的生命奇蹟並不完全呈現在有限的史料文獻中,正如周侶雲所說的那樣:“……聽說一部分人被救上另一隻船,開往香港去,還有些人被衝上附近的小島去。”當然,周侶雲與葉以功,在生還之後的歲月裏有沒有過愛情故事,這隻能是屬於自由馳騁的時空想象了,因爲無需也確實沒有史料可以查證了。

還原“太平輪”沉船事件的歷史真相與細節

1949年3月8日,《申報》報道,又發現有17位生還者。這些生還者曾被7艘漁船救起,“當時因受傷甚重,暫留荒僻鄉下就醫,故一向未與外界聯絡。”

於此,吳宇森所演繹的《太平輪》,可以不再簡單地理解爲“愛情故事裏有艘太平輪”,也可以理解爲“生命故事裏有艘太平輪”。或許,每個人心裏都有一艘“太平輪”。在這艘駛入白晝或潛行於暗夜裏的航船之上,每個人都在演繹生命的故事,每一條航線都將預演一場場人生的故事,那些史料與抒情,互爲沉浮,此消彼長,並沒有固定的比例可循。或沉沒或打撈,或追述或改寫,生命始終向着未知的彼岸遠航,卻從未真正抵達命運的彼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