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好像已经很少人再捧着纸质的书细细品读了,好像电子阅读成为了人们眼中的香饽饽。

而我却独独喜欢书本拿在手中的厚重感以及字里行间流露的淡淡的墨香。

不知不觉我上班已有十九年,但在这个岗位上看似书不离手的我,却很久没有真正的静下心来去读书了,更不要提从书中汲取营养,涤荡心灵。


现在想想满是羞愧。当初我对读书是如此热爱,那种如饥似渴的状态现在还历历在目。

我认真反思自己,决定重新找回遗失的自己。纵然生活忙碌,也不能忘记对自己的提升,更不能忘记阅读对人生的重要意义。

从小我对文字都特别敏感,读着读着就走入了人物的内心,看到他们快乐,我便喜形于色,看到他们受苦,我便忍不住暗自落泪。也正是这样,我与书之间便有了一种内在的连结。

就这样,我买来了自己喜欢的古诗词和散文,把它们捧在手心的那种踏实感又重新回到了我的身边。

翻开唐诗宋词,鲜活的人物仿佛就站在眼前。李白的浪漫情怀把我深深的陶醉和吸引,他那新奇的想象让我们感叹。“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把瀑布的磅礴气势展现到了我们面前,未见却仿佛就在眼前。“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又把思念家乡的心绪寄托于明亮的月亮,是那么自然,又那么感人至深。“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一个人,一壶酒,一轮明月,一身影,最后却独自分散,又把作者寂寞、孤独的心境展现在我们面前。


李白的一生也并非一帆风顺,也在遇到了坎坷磨难,但他心胸开阔,丝毫不为现实所扰。虽然结局令人唏嘘,也掩盖不了他身上的光芒。

南唐后主李煜,也是一个悲情的人物。他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后因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阐述了一代后主的兴衰荣辱,他一心潜没于诗词文学的深海,却不喜关心朝政和国家大事,对于身为一个皇家的他,他从无鹤立群雄当皇帝的心思。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豪迈思国之感,开创了词亦可抒情的先河。一首《虞美人》葬送了一代伟大的词人,但与此同时也造就了这位悲剧词人的千古流传。

抚摸着这些有温度的文字,它不仅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更向我们展现了不同人物的悲欢离合。

诗词如此,小说亦如此,比如《追风筝的人》。

主人公阿米尔是一个有着复杂形象的人物,在与哈桑玩耍时怂恿哈桑用弹弓将胡桃射向邻居家的狗、朝山羊掷石头等恶作剧被发现后,从来都由哈桑来背负,并且认为理所当然。

阿米尔设计使哈桑父子离开的片段体现了人性当中的劣性战胜人性中的善性,但最终阿米尔踏上为自己也为父亲的赎罪道路也展示了人性中的善最终战胜劣,小说的主题得到升华。

唯有读书,生活才不会单调乏味,平静如水。在书的世界中陶醉,在书的世界中静听自己声音。

书让我的心更加宁静,也抚平我烦躁的心灵。因此,我们要经常读书,品味其意境,陶冶自己的情操。

就是书中散发的淡淡的味道,沁入我的心脾。我要继续遨游在书海,寻找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