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郭嘉的“十胜十败”论,认为曹操有多个方面胜于袁绍的观点,其实荀彧、贾诩都曾经提出过。政治上,为曹操举荐了钟繇、荀攸、陈群、杜袭、戏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

说起三国时期刘备手下的谋臣,大家都立刻想起诸葛亮,确实诸葛亮智力非凡,有勇有谋,但是不仅仅只有刘备有能人,曹操麾下的谋臣也是多的数不胜数,正是由于这些谋臣才能帮助曹操最终统一了北方。说起曹操的谋士,大家肯定都会说郭嘉,但实际在正史中郭嘉并没有现在很多吹的那么厉害。


郭嘉

郭嘉的“十胜十败”论,认为曹操有多个方面胜于袁绍的观点,其实荀彧、贾诩都曾经提出过。并不是郭嘉独有的见解。征刘备其实也是曹操自己的主意。曹操对郭嘉也不是每次都言听计从,曹操在赤壁之战后所说的“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其实是毫无根据的。那曹操手下功劳最大的谋士是谁呢。《三国志》中,陈寿把三人列为一传排在最前面,这三人就是曹操手下的三大谋士。那这三人是谁呢。我们来看看。


荀彧

一、荀彧(163年-212年),字文若。颍川郡颍阴县(今河南许昌)人。东汉末年政治家、战略家,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

荀彧早年被称为“王佐之才”,之后投奔曹操。官至侍中,守尚书令,封万岁亭侯。因其任尚书令,居中持重达十数年,处理军国事务,被人敬称为“荀令君”。荀彧在战略方面为曹操规划制定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战略方针而获其赞赏,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战术上,曾面对吕布叛乱而保全兖州三城,奇谋扼袁绍于官渡,险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奇袭荆州等诸多建树;政治上,为曹操举荐了钟繇、荀攸、陈群、杜袭、戏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荀彧在建计、密谋、匡弼、举人等方面多有建树,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


荀攸

二、荀攸(157年-214年),字公达,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荀彧之侄,东汉末年谋士。

曹操迎天子入许都之后,荀攸成为曹操的军师。 曹操征伐吕布时荀攸劝阻了曹操退兵,并献奇计水淹下邳城,活捉吕布。在官渡之战中,计斩颜良,又计斩文丑,又策奇兵派徐晃烧袁绍粮草,又力劝曹操采纳许攸之计奔袭乌巢,又力劝曹洪接纳张郃、高览,皆立下大功。建安八年(203年),刘表强盛。荀攸力排众议,主张趁袁绍诸子不和而先攻河北,被曹操上奏朝廷封为陵树亭侯。荀攸行事周密低调,计谋百出,深受曹操称赞。建安十九年(214年),荀攸在曹操伐吴途中去世。谥曰敬侯。荀攸被称为曹操的“谋主”,擅长灵活多变的克敌战术和军事策略。他生前设奇策共十二计,只有钟繇知道。钟繇整理未全就去世了,故后世不得而知。


贾诩

三、贾诩(147年-223年8月11日),字文和,武威郡姑臧(今甘肃武威)人也。凉州系的代表人物,东汉末年至三国初年著名谋士、军事战略家,曹魏开国功臣,后官拜大魏太尉,位列三公之首,魏文帝之帝师,死后配享魏文帝庙。

贾诩原为董卓部将,董卓死后,贾诩献计李傕、郭汜反攻长安。李傕等人失败后,后投奔同乡段煨,辗转成为同乡张绣的谋士。张绣曾用他的计策两次打败曹操,官渡之战前他劝张绣归降曹操。官渡之战时,贾诩力主曹操与袁绍决战。赤壁之战前,认为应安抚百姓而不应劳师动众讨江东,曹操不听,结果受到严重的挫败。曹操与关中联军相持渭南时,贾诩献离间计瓦解马超、韩遂,使得曹操一举平定关中。在曹操继承人的确定上,贾诩以袁绍、刘表为例,暗示曹操不可废长立幼,从而暗助了曹丕成为世子。黄初元年(220年),曹丕称帝,拜其为太尉,封魏寿乡侯。曹丕曾问贾诩应先灭蜀还是吴,贾诩建议应先治理好国家再动武,曹丕不听,果然征吴无功而返。黄初四年(223年),贾诩去世,享年七十七岁,谥曰肃侯 。贾诩精通兵法,还著有兵书。

【原创声明:本文由作者原创编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抄袭!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