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及在國內,高以翔的去世也引發了許多明星對12小時工作制的抵制。同樣的,因爲高以翔事件,就聯名抵制明星12小時工作制,也不夠理智。

11月的大事太多了,明星的離世轟動着整個娛樂圈,而一旦有大事發生,輿論太盛的話,就會促發一些倡議運動。

比如10月份雪莉的去世,使得韓國有望出臺雪莉法;11月份具荷拉的去世,又使得韓國歌手協會開始呼籲關閉娛樂新聞的評論。

以及在國內,高以翔的去世也引發了許多明星對12小時工作制的抵制。

高以翔讓我們心痛,但是抱歉,明星不該藉此抵制12小時工作制

有啓發和改變當然是好的,說明我們還沒有麻木,還在保持思考,但講實話,在這些倡議和呼聲越來越高的時候,我們也應該警惕:

是不是矯枉過正了?

尤其是生死大事面前,大家的情緒都非常激動,很容易失控。

比如說韓國歌手協會呼籲關閉娛樂新聞這一條,就讓人感覺治標不治本。

高以翔讓我們心痛,但是抱歉,明星不該藉此抵制12小時工作制

看起來是在保護明星了,但若關閉了評論,那請問娛樂新聞的“娛”又往哪體現呢?失去了觀衆的互動,那豈不是跟新聞聯播和學校通知一樣了。

而且除了惡評,網上也有很多客觀積極和保持中立的言論,這類言論是可以促進明星進步的,是一種雙向的正反饋。

就像網友說的:網絡暴力要真是根本原因的話,明星早不知道要死多少次了。

高以翔讓我們心痛,但是抱歉,明星不該藉此抵制12小時工作制

所以說惡評導致的抑鬱症,根本原因是在惡評身上,而不是全部評論。與其一竿子打死,不如加強素質教育,提高網絡整體輿論環境。

同時幫助藝人加強心理健康建設,並出臺相關政策使得網絡不是法外之地。

同樣的,因爲高以翔事件,就聯名抵制明星12小時工作制,也不夠理智。

高以翔讓我們心痛,但是抱歉,明星不該藉此抵制12小時工作制

因爲不管任何行業,加班都是不可避免的,許多諸如醫生、律師、消防,甚至是環衛工人的行業,他們面臨高強度工作的情況並不比明星少。

而且明星的工作時間靈活,彈性很大,而普通人永遠朝九晚五,幾十年如一日,不見得就比熬夜拍戲的明星輕鬆。

在國內,明星本就是暴利行業,如果如此光鮮亮麗的工作還要抵制加班,那對於普通人來說未免有失公平。

高以翔讓我們心痛,但是抱歉,明星不該藉此抵制12小時工作制

而且高以翔的悲劇,嚴格來說與12小時工作制關係不大,主要與節目組的遊戲設置、錄製時間,以及醫護團隊的配備有關係,外加身體原因。

所以高以翔讓我們心痛,但是抱歉,明星不該藉着此事來抵制12小時工作制。

在這件事情上,我們能從中吸取教訓,懂得保護健康,加強節目安全工作就好了,要真談到呼籲或倡議的話,私以爲:

呼籲心肺復甦的普及教育,倒是比呼籲抵制加班來得靠譜多了。

高以翔讓我們心痛,但是抱歉,明星不該藉此抵制12小時工作制

有一組數據是這樣的:心源性猝死,在澳門賭場這種場合的救活率高達70%,而在北上廣城市或家裏,救活率則不到1%。

這說明了:心源性猝死,跟在場的旁人懂不懂得做心肺復甦,有着很大關係。

在黃金4分鐘面前,等醫生和救護車都不靠譜。

高以翔讓我們心痛,但是抱歉,明星不該藉此抵制12小時工作制

如果高以翔發病當下,現場哪怕有一個普通人懂得黃金4分鐘,或哪怕節目組配備了合格的醫療團隊,並及時救治,悲劇恐怕都不會發生。

所以說,悲劇引發思考與討論當然是好的,但任何時候,我們都應該警惕矯枉過正的行爲。

尤其在娛樂圈這個煽動性極強的圈子裏,我們更應該保持理智。

高以翔讓我們心痛,但是抱歉,明星不該藉此抵制12小時工作制

青石電影編輯部 | 希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