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國擁有11艘重型航母,因此兩棲攻擊艦上搭載的STOVL戰機基本不承擔艦隊防空任務,兩棲攻擊艦滿載STOVL戰機作爲航母使用的情況也很少出現。韓國海軍目前擁有兩艘“獨島”級兩棲攻擊艦,並打算再建造一艘3萬噸級的兩棲攻擊艦,以實現固定翼艦載戰鬥機的使用能力。

這幾天兩棲攻擊艦這個艦種又成了“網紅”,雖然說按照軍事愛好者們“三分鐘熱度”的毛病這“網紅”也當不了幾天,不過在4月23日這個特殊的日子之前一天下水的第二艘兩棲攻擊艦,也着實能驅散一些這個春天裏因疫情而籠罩在人們心頭的陰霾。當然,高興歸高興,關於兩棲攻擊艦的一些問題還是有必要搞清楚的,其中一個很關鍵的問題就是:擁有兩艘兩棲攻擊艦,到底意味着什麼?


圖注:澳大利亞“堪培拉”號兩棲攻擊艦與LCM-1E機械化登陸艇

說起兩棲攻擊艦這個地位很特殊的艦種,這幾年可是各國海軍競相發展的“熱門IP”。兩棲攻擊艦往往因其外形酷似航空母艦、以及其巨大的體積而奪人眼球,不過兩棲攻擊艦的本事可不僅僅是能夠起降直升機。作爲兩棲作戰艦船中體積和噸位最大的一類,兩棲攻擊艦雖然始於航母,但同航空母艦已經出現了相當大的分野。如果從概念上來說,兩棲攻擊艦可以視爲直升機母艦與船塢登陸艦的總和,也就是說兩棲攻擊艦既能夠搭載運輸直升機運載登陸部隊進行垂直登陸、或搭載武裝直升機執行灘頭火力支援任務,也能夠夠使用塢艙內的氣墊船搭載登陸部隊進行搶灘。

圖注:美國黃蜂級兩棲攻擊艦

從建造和使用成本來說,兩棲攻擊艦相比於同等級別的航空母艦更加低廉,但即便如此,目前擁有兩艘或兩艘以上兩棲攻擊艦的國家也不多,其中美國是當之無愧的龍頭老大。美國海軍目前擁有9艘兩棲攻擊艦,包括8艘“黃蜂”級和1艘“美國”級,並計劃建造總計11艘“美國”級完全替換“黃蜂”級。意大利海軍訂購了3艘“的裏雅斯特”級兩棲攻擊艦,該級艦不但要替換目前服役的“聖喬治”級船塢登陸艦,而且還將替換“加里波第”號輕型航母。法國海軍裝備有3艘“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另外法國還曾向俄羅斯出口兩艘“西北風”級,但最終出口計劃流產、已經建造完畢的兩艘“西北風”級被出口給埃及,俄羅斯則打算另起爐竈自行建造兩艘兩棲攻擊艦。


圖注:韓國獨島級兩棲攻擊艦

在亞太地區,目前唯一一個明確將裝備三艘兩棲攻擊艦的是韓國海軍。韓國海軍目前擁有兩艘“獨島”級兩棲攻擊艦,並打算再建造一艘3萬噸級的兩棲攻擊艦,以實現固定翼艦載戰鬥機的使用能力。澳大利亞海軍擁有兩艘“堪培拉”級兩棲攻擊艦,該級艦是西班牙的“胡安·卡洛斯一世”號兩棲攻擊艦的改進版本。除上述國家外,目前沒有其他國家明確裝備或計劃裝備兩艘以上的兩棲攻擊艦,可見兩棲攻擊艦事實上已經可以算作是衡量海軍實力強弱的一種標準了。


圖注: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

由此來看,擁有兩艘或更多數量的兩棲攻擊艦,其實是個“門檻很高”的事。而從兩棲攻擊艦的兵力投送能力,可以對擁有一艘以上的兩棲攻擊艦有何意義加以判斷。以“黃蜂”級爲例,該艦最多可搭載1184名陸戰隊員、車輛艙可容納5輛M1主戰坦克、或25輛AAV-7兩棲裝甲運兵車、或8輛M109自行榴彈炮、或68輛“悍馬”高機動車,飛行甲板和機庫總共可容納4架CH-53運輸直升機、12架CH-46運輸直升機、4架AH-1W攻擊直升機、6架AV-8B垂直起降攻擊機、2架UH-1N通用直升機。從搭載兵力和航空、海上兵力投送能力來看,一艘“黃蜂”級出動一次,可以投送包括部分重裝備在內的一個營的兵力。在營級單位越來越多地成爲基本戰術單位的情況下,這種投送能力的意義不言自明。


圖注:CH-53E“超級種馬”重型運輸直升機在黃蜂級兩棲攻擊艦上

當然,這種兵力投送存在缺陷——由於“黃蜂”級只能搭載兩艘LCAC氣墊登陸艇,因此在轉運重裝備時難以一次性成建制投送。而如果有兩艘或更多的兩棲攻擊艦,則能夠實現在不依賴其他兩棲作戰艦船的情況下成建制投送重型裝備。另一方面,也能夠通過在兩艘或多艘兩棲攻擊艦上進行不同的兵力搭載,實現戰術上的靈活性。比如可以由一艘兩棲攻擊艦多搭載突擊直升機運載人員、另一艘兩棲攻擊艦多搭載重型運輸直升機運載物資和裝備,或一艘兩棲攻擊艦上搭載主戰坦克、另一艘兩棲攻擊艦上搭載自行火炮,由此可以實現不同方式的兵力搭配、對兩棲作戰中出現的多變局面應對能力顯著增強,可見裝備兩艘兩棲攻擊艦比起只有一艘,絕不僅僅是“能多運載一個營”那麼簡單。


圖注:MV-22“魚鷹”傾轉旋翼機在黃蜂級上

關於兩棲攻擊艦的另一個問題在於究竟是否需要搭載短距起飛/垂直降落(STOVL)戰機。目前在兩棲攻擊艦上搭載STOVL戰機的國家分爲兩類,一類是將STOVL戰機主要作爲登陸作戰時的火力支援和掩護登陸艦隊的制空機型,代表國家爲美國;另一類是主要將STOVL戰機作爲艦隊防空戰機使用,代表國家爲西班牙、澳大利亞。這兩種對於STOVL戰機的運用方式大相徑庭,其原因在於兩者海上力量的不同規模和不同運用思維。美國擁有11艘重型航母,因此兩棲攻擊艦上搭載的STOVL戰機基本不承擔艦隊防空任務,兩棲攻擊艦滿載STOVL戰機作爲航母使用的情況也很少出現。反之,對於其他大部分裝備兩棲攻擊艦的國家來說,本來就航母數量短缺、甚至根本沒有航空母艦,因此兩棲攻擊艦必須承擔輕型航母的作戰任務,STOVL戰機的運用模式也以艦隊防空和對海攻擊爲主。


圖注:F-35B戰鬥機在“埃塞克斯”號兩棲攻擊艦上降落

應該說,無論哪一種運用模式,都證明STOVL戰機對於兩棲攻擊艦絕非毫無用途,因此如果有能力的話,爲兩棲攻擊艦發展STOVL戰機仍然是必要的。明確這一點後,剩下的問題就是STOVL戰機的使用方式。目前亞太地區仍然是一個軍事競爭激烈、特別是海上安全形勢複雜的區域,如果在裝備兩艘兩棲攻擊艦後,能夠爲兩艘兩棲攻擊艦滿編STOVL戰機,可以認爲等同於增加了兩艘輕型航母的戰鬥力。雖然兩棲攻擊艦的航空攻擊能力遠不如大型航母、且只有在兩棲作戰任務空閒時期才能夠作爲輕型航母使用,但毫無疑問能顯著提升海上力量應對突發局勢的能力。

由此來看,無論是從兩棲作戰方面還是提升海上安全能力方面,裝備兩艘兩棲攻擊艦都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其作戰能力並非簡單的一艘兩棲攻擊艦的翻倍。而兩艘兩棲攻擊艦的建造和裝備,本身也是海上力量實現攻防兼備的題中之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