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些男人雖然只是跟女人萍水相逢,但他會快速完成態度層面、情緒層面的表達,引導女人進入想法層面的交流,即使他和她並沒有發生實質的關係,但也會產生一見如故、相見恨晚的感覺,這是愛情的一種變形。所以,內向的人要想擴大社交圈,應該腳踏實地從態度和情緒的交流開始,剋制住那些過多和過早的想法,先讓自己走入人羣之中,用友好的態度和自然的情緒去跟別人互動。

我把人與人的交流方式分成三個階段:態度、情緒、想法。

態度,是我想要表現給對方的狀態。

情緒,是我此刻真實的狀態。

想法,是我的認知和行爲。

別不信:你的觀念決定你的社交

接下來,我們用這三個階段來分析飯局中的社交行爲。

比如我今天剛剛失戀,心情沮喪,但是早就答應的聚會還是要參加,於是我硬着頭皮去了。

到了現場,我強打起精神,向在場的朋友表現出開心的樣子,這就是態度——我展現給別人的狀態。

但實際上我的心情是低落的,這就是情緒——我此刻的真實狀態,可是我還不會表現出來。

敬酒的環節把聚會的氣氛進一步推高,我對大家也從友好變成熱情,但這還只是我的態度,不是我的情緒。

再接下來,酒精的作用逐漸讓我們放鬆,大家開始表現出各種平時沒有的樣子,我也流露出了自己的低落。雖然大家不知道我遇到了什麼事情,但他們都關注到了我的情緒並表示關心,這時候我跟周圍的環境開始了情緒層面的交流,我感到這裏有一羣可以理解我、讓我放鬆的朋友。(不過,這只是產生了朋友的感覺,成爲真正的朋友依然需要時間的積累或者行動的證明,也就是通常所謂的“共事”過。)

別不信:你的觀念決定你的社交

從這個角度看,參加一場有效的社交活動,你不一定早到但最好晚走。

在兩性關係中同樣可以看到這個規律。通常一開始男人會紳士禮貌地向女人主動示好,這就是態度交流;然後在聊天中開開玩笑活躍氣氛,把交流推進到情緒層面;再往後,找到適當時機談談人生、談談經歷,讓交流最終進入想法層面。

真正能走入女人內心世界的是那種既能夠跟女人進行情緒互動,又可以跟女人深入探討想法的男人,這纔是人們常說的靈魂伴侶,這跟交往的時間長短無關,跟交往的關係程度也無關。

有些男人雖然只是跟女人萍水相逢,但他會快速完成態度層面、情緒層面的表達,引導女人進入想法層面的交流,即使他和她並沒有發生實質的關係,但也會產生一見如故、相見恨晚的感覺,這是愛情的一種變形。

“態度—情緒—想法”理論屬於交流的層級順序,而我以前的分層升級理論屬於關係的層級順序,在關係層級的每一級都最好遵循態度—情緒—想法交流的遞進去推動社交,至少在上一級表達受阻時不要再往下一級表達冒進。比如,女孩對你的態度冷漠(負面態度交流),你就別再跟人家開玩笑了(積極情緒交流)。

別不信:你的觀念決定你的社交

總之,執行好這個理論需要高超的技巧,違反了這個理論會犯低級的錯誤。

我發現越是不善於社交的人,越是忽略態度層面以及情緒層面的表達,但實際上真正到了想法層面他們也不靈,他們只是一直在YY各種不切實際的念頭和想法而已。

所以,內向的人要想擴大社交圈,應該腳踏實地從態度和情緒的交流開始,剋制住那些過多和過早的想法,先讓自己走入人羣之中,用友好的態度和自然的情緒去跟別人互動。

很多內向的人難以邁出與人交往的第一步,往往是因爲他們把社交這件事想得太複雜、太神奇,總覺得要有口若懸河的本事,要有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技巧……其實這是因爲他們沒有意識到態度、情緒、想法作爲交流的三種方式的區別。

對於工作中和同性間的交際,只要主動擺出積極的態度交流,再配合前面講的“行爲聊法”,基本上就能有個良好開始;而對於男女之間的交際,情緒交流的效果往往會更爲明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