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上海,編輯 林琦)訊,在2008年金融危機時,股神巴菲特頻頻出手,借幫企業紓困之機,低價入手優質公司股票。但是本次金融危機中,巴菲特始終沒有等到合適的收購機會。

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巴菲特在5月3日凌晨股東會上的表述不禁讓人引申:美聯儲出手太及時。

"現任的美聯儲主席將來可能也會被載入史冊,因爲在3月中旬就採取了行動,看上去吸取了2008年、2009年的教訓,他們的回應是非常大的行動。"他說。

美聯儲在3月中將利率降至零,並出臺無限量的量化寬鬆政策,並出臺一系列政策工具來緩解市場流動性,包括薪資保障計劃(PPP),大衆(Main street)貸款便利措施(MSLP)以及擴大一級和二級市場企業信貸工具(PMCCF和SMCCF)以及定期資產抵押證券貸款工具(TALF)。

無論是金融機構,還是大型企業,中小型企業,都能或多或少從美國政府援助計劃和美聯儲的信貸支持中獲得救急資金。而在2008年金融危機時,美國政府及聯儲出手的力度遠不及當前,部分急需資金只能向巴菲特等手握大把現金的機構求助,後者也獲得低價入股或高額拆息的機會。

"我們沒有做任何大規模的收購,是因爲我們看不到任何有吸引力的機會可以去做。現在,這種情況可能會很快發生改變,但也有可能不會改變。"巴菲特在股東會上坦言。

另外,上次金融危機中的重災區--金融業,這次反而是安全得多,無論是銀行,還是保險投行,財務狀況都是相當健康。要知道,金融業是巴菲特一直的"最愛",但是沒有"危"就沒有"機",巴菲特此次只能手握現金空感嘆。

巴菲特在股東會上亦表示,"目前來看,銀行體系不會發生太大的問題。雖然能源公司或者消費者信貸可能會出現一些狀況,但銀行體系資本充足,儲備很多,所以銀行業不是我們主要的擔憂方向。"

據剛公佈的一季報,伯克希爾旗下保險公司及其他企業共擁有現金及等價物共1247億美元,其中1055億美元投資於國債。一季度伯克希爾斥資17億美元用於回購自家公司的股票。

"如果伯克希爾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和美國國債持有量減少到200億美元以下,我們將不會回購我們的股票。在伯克希爾,財務實力和寬裕流動性永遠是最重要的。"季報指出。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