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聯社曾報道稱,中曾根康弘的政治生涯始於強烈的“民族主義”,譴責美國從1945年到1952年對日本的佔領,但外交政策上卻與美國交好,任職期間着重加強與美國的同盟關係。在外交方面,中曾根康弘被公認爲日本最“國際化”的領導人,以與美國前總統羅納德·里根的親密關係而聞名,他們的關係還媒體被稱之爲“Ron-Yasu”(里根-中曾根,名字縮寫)。

綜合外媒報道,11月29日,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在東京醫院去世,終年101歲。

中曾根康弘於1982年11月成爲日本第71任首相,在任5年時間裏,他推動了日本戰後的軍事和經濟發展,使日本成爲當時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被稱爲日本最有影響力的首相之一、“政壇的風向雞”。

美聯社曾報道稱,中曾根康弘的政治生涯始於強烈的“民族主義”,譴責美國從1945年到1952年對日本的佔領,但外交政策上卻與美國交好,任職期間着重加強與美國的同盟關係。

中曾根康弘出生於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最後一年),是家中的次子,父親是一位木材商人。不過,中曾根家族自詡日本歷史上武家第一名門望族源氏的直系後裔,中曾根康弘長大後也選擇跟隨祖先腳步,1941年從東京帝國大學畢業後,加入日本海軍,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

1945年日本戰敗後,中曾根康弘決心進入政壇,於1947年在日本國會贏得席位,此後20多年中先後出任內閣和自民黨內幾乎所有重要職位,於1982年至1987年出任日本首相。

上任後,中曾根康弘很快就提出“戰後政治總決算”口號。1985年8月15日,他以公職身份穿喪服參拜靖國神社,在日本投降40週年之際對二戰中喪生的日本士兵表示哀悼,成爲二戰後首位參拜靖國神社的日本首相。

此舉很快引發國際社會強烈譴責,NHK報道稱,當時就連日本國內也有不少人批評中曾根康弘“政教合一”,對他表示強烈不滿。從這以後,中曾根康弘就不再參拜靖國神社。

在外交方面,中曾根康弘被公認爲日本最“國際化”的領導人,以與美國前總統羅納德·里根的親密關係而聞名,他們的關係還媒體被稱之爲“Ron-Yasu”(里根-中曾根,名字縮寫)。

中曾根康弘曾說,一旦發生戰爭,他將把日本打造成美軍永不沉沒的“航空母艦”,並封鎖蘇聯海軍。他還說:“里根總統是投手,我是接球手。當投手發出信號時,我會毫不猶豫地合作,但如果他有時不遵從接球手的信號,比賽就贏不了。”外媒評論稱,中曾根康弘一直在謀求自己和里根的平等關係。

然而,中曾根康弘卻曾在言論上冒犯美國人,引發不小爭議。1986年9月,他聲稱美國人的平均智商低於日本人,因爲“美國有許多移民、波多黎各人和黑人,他們使美國人的平均智商水平下降”。後來他澄清稱 ,自己是爲美國經濟成功感到高興,只是遺憾存在“有問題的”少數民族。

1987年,中曾根康弘因“以權謀私”的政治醜聞,被迫辭去首相一職,隨後退出自民黨。但幾年後,他又重返政壇,仍大受歡迎。

直到2003年,中曾根康弘85歲時,時任日本首相的小泉純一郎要求他與其他年長的政治家一道退休。然而,中曾根康弘的政治理想至此尚未實現,他在2010年接受路透社採訪時坦言,自己沒能實現修改日本戰後和平憲法的夢想。

去年5月27日,恰逢中曾根康弘100歲生日,他在當天召開的日本憲法改革年會上再次聲明,自己的工作還沒有結束,“我決心爲國家、爲人民、爲家鄉做最後的貢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