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趙雯琪 每經編輯 王麗娜

11月29日,滴滴網約車執行總裁陳熙在媒體開放日上披露的數據顯示,滴滴拼車4年累計使用人次29億次,最近一年累計行駛45億公里,平均每天爲乘客節省時間276萬分鍾。

而在用戶分佈上,數據顯示,90後、00後佔比40%,60後、70後佔比10%,80後佔據半壁江山。

同時,《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現場瞭解到,在業務上線四年之際,滴滴拼車還推出了全新產品,可分別滿足時效和高性價比的用戶需求。對於更注重快速出發的用戶,可在快車頁面勾選“接受拼車”再發單,空車和已接到拼友的載人車都能來接駕,從而在排隊打車時幫助用戶更快出發。

實際上,早在11月1日,就有乘客發現滴滴拼車規則發生改變,相比於以前“拼不拼得上都是一口價”,新的規則只有拼車成功才能享受更低的拼車價格,而拼車不成功則仍按快車計費。當時有業內人士分析,拼車新規執行後,滴滴對拼車業務的補貼大幅降低,乘客拼車積極也會更高,平臺收入則有望明顯提升。

對此,陳熙回應道,新規則並不意味着滴滴出於營收壓力減少補貼。“過去拼成拼不成都是這個折扣,現在拼成折扣更低,拼不成沒有折扣,只是讓定價和體驗更加匹配。”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11月7日,滴滴重新上線順風車業務,在業內看來,雖然模式不同,但是順風車和拼車均屬於共享出行方式,而滴滴這一個月的密集舉動,或許也是其將共享作爲重點佈局方向的一個徵兆。

而在滴滴上線順風車後,11月28日,交通運輸部運輸服務司司長徐亞華也對出行平臺公司提出新的要求,其中包括平臺必須嚴守安全底線、快速響應處理客戶投訴、駕駛員所從事順風車行爲必須不以盈利爲目的,同時要對每車每日的合乘次數有一定限制等。

陳熙稱,從2016年網約車新政頒佈以來,滴滴一直在推進合規化的問題,包括駕駛員、車輛的合規進程。“我們還是非常堅定地在合規化這條道路上走下去,也期待未來能夠進一步提高合規化比例。”他表示。

滴滴聯合創始人兼CTO張博表示,在滴滴出行之前,司機30%的時間和油被消耗在找需要打車的乘客上。滴滴拼車的初心是聚合需求,降低馬路上行駛車輛的數量,將承載乘客的運輸單位由車變爲座位。這是解決城市道路擁堵最高效的方式。

“做好拼車這件事,確實不是簡單的爲了解決一個短期的供需不匹配問題,或者成本的問題,歸根到底是我們相信在未來的出行生態當中,拼車肯定會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能夠爲未來更加智慧、高效、綠色的出行生態提供非常有益的貢獻。”陳熙表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