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共:3830 字 21 圖

預計閱讀時間: 10 分鐘

跆拳道到底能不能實戰,大家一直有爭議,但從很多方面看,跆拳道都像極了傳武(中國傳統武術),只不過比傳武推廣的更好而已。

不管你認爲它能不能實戰,它都活的好好的,至於你想說些什麼,人家或許根本不在乎。

——玩君

近幾日,跆拳道表現有點搶眼。

今天剛剛結束的Bellator伯明翰站的比賽,一個驚豔的KO炫瞎了N多人的雙眼。

美國腿王雷蒙德·丹尼爾斯在第一回合4:36先是用一記轉身踢擊倒對手,在對手起身後緊接着又以一記漂亮的720度轉身大擺拳KO了對手,帥氣無比。這位號稱世界上打法最華麗的美國腿王已經不止一次在擂臺上炫技了,練習空手道和跆拳道的他曾經以一記轉身騰空兩連踢KO對手而被評爲GLORY歷史最佳KO。

這個天賦異稟的搏擊鬼才告訴世人,跆拳道的華麗腿技,也可以在擂臺之上綻放!

關於跆拳道,前幾天還有一個“黑帶高手”被團滅視頻刷了屏,幾個跆拳道學員與另一幫人打鬥,最後一起躺在地上碰瓷,被警方帶走。

他們用躺了一地的、扎眼的、繫着黑色腰帶的道服男告訴世人, 跆拳道能不能打不知道,武道精神的灌輸有沒有效果也不清楚,但碰瓷手藝倒是用的挺溜。不過在遍地都是直播的時代,這種碰瓷已經顯得有點幼稚了。

關於傳統武術,玩君寫了不少文章,畢竟有民族情結在裏面,希望它更好。

對於跆拳道,我卻一直沒寫過,也不知道它到底算不算是格鬥,就像擊劍,像推手,或許只能歸於體育運動。

在做拳館分類目錄時,搏擊圈裏一個朋友告訴我,他和他的朋友們從不把跆拳道當做搏擊術,而是將其與傳統武術歸爲同一種類型。

跆拳道和傳統武術確實有太多相似之處,但卻遭受了截然不同的境遇。

爲什麼呢?

今天藉着這些個熱點,試着探究一下。

1

二者共性很多

一、 都有些年頭

據說中國武術的歷史可追溯到原始社會,人們不斷總結、完善和傳承的狩獵經驗形成了武術的雛形,後經過先秦劍術的發展、漢代鐵兵器的興起、晉代“口訣要術”的出現,一直到唐朝“武舉人”制度的出現,武術慢慢走向頂峯。

跆拳道應該算是日本空手道和朝鮮古典武道的雜交品種。它最初是在1955年由一個叫崔洪熙的朝鮮人將松濤館流空手道帶到朝鮮並結合本地古典武道創立的,而空手道則是18世紀中國傳統武術經琉球被船越義珍引進到日本並改良後的產物,它的名字“空手”就源自沖繩“唐手”,因此跆拳道是中國傳統武術一支血脈的說法也沒毛病。

二、都生了兒子

傳武的兒子叫散打。

現代散打源自對傳統技擊術的歸納、整理,捨棄了它們的具體形態,找出其中帶有共性的規律,即對中國各拳種門派的基本拳法和基本腿法進行規整並最終總結出它們的基本運動形式,同時參照一些外國武術整合確立的。

跆拳道的兒子叫WTF(也叫WT,據說是因爲忌諱WTF和某罵人的話縮寫一樣,所以省略了F)。

ITF(International Taekwondo Federation 國際跆拳道聯盟)是正統的跆拳道,更接近於武術,被稱爲北朝鮮跆拳道。明顯特徵是比賽時不穿護具,但是帶拳套、腳套和護齒。非常注重以一對多的打法,據說一個正宗的ITF跆拳道一段高手可以打敗五個左右的WTF跆拳道一段。

WTF(World Taekwondo Federation 世界跆拳道聯盟)被稱爲韓國跆拳道,是韓國政府在1973年從ITF分支出來的一項以競技爲目的體育運動,也就是你在奧運會上看到的那種跆拳道。明顯特徵是比賽時穿護具,戴頭盔,不戴拳套,突出了腿法而削弱了拳法等其他技法。我們在社會上所學的跆拳道基本都是這種閹割後的體育運動。

傳武和跆拳道,雖然都生了兒子,但一個是爲了提高實戰性,另一個則是爲了進奧運而削弱了實戰性。

三、都愛玩套路

傳武套路多如牛毛,以套路練習爲核心的武術在我們國家被稱爲學院派武術,練好了升學能加分,練到極致的被稱爲武英級運動員。

跆拳道也有把防禦和攻擊的基本動作做成套路來訓練的練習體系。ITF的套路叫特爾,一共24套。WTF的套路叫品式,一共25套。每套可由20~30個技術動作組成。

四、都喜歡點到爲止

二者都看重招式和技巧訓練,不重視力量和耐力練習。

傳武講究點到爲止,無論是推手、說手、喂手還是聽勁,都會相互給面子,不會讓你太難堪。

跆拳道的比賽也不提倡重擊,比如ITF跆拳道比賽規則就規定衝拳2次或連續多次以上會被警告,全力重擊則會被直接扣分。

五、都提倡以德服人

二者都講究內外兼修,推崇尊師重道,重視禮儀和道德品質的培養。

無論傳武強調的武德,還是跆拳道提倡的“以禮始,以禮終”的尚武精神,都反映出它們對品行塑造的重視。

六、都上升爲了“道”

將技擊與處事態度、人生價值緊緊聯繫在一起,都提升到了哲學思想與文化精神的高度。

傳武哲學博大精深,武俠文化根深蒂固,大家都耳渲目染,不必多說。

跆拳道亦是如此,單從名字上看,ITF的24套特爾基本上都是用朝鮮歷史名人的名字命名;WTF品式則更復雜,除了太極八卦還有神話故事和天地十長生啥的,跟傳武有的一比。

七、都擅長留人

爲了留住學員,都會刻意拉長訓練週期。

傳武強調基本功練習不紮實就不能傳授新技能,實則是爲了保住學生。那些反覆忽悠你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其實只是想多掙點你的錢......

而跆拳道則是通過段位激勵大法讓你成就感滿滿的學下去,並且心甘情願的花錢考級。

八、都可以表演

它們都可以進行單獨或團體套路表演。

傳武還有舞臺上充滿刀光劍影的、驚心動魄的、啪啪作響 的模擬對打,跆拳道也有華麗麗的旋風踢、雙飛踢、後旋踢等等以踢得更高、踢得闆闆更多、旋轉的圈數更多爲終極目標的腿法表演。

除了這些,也都有胸口碎大石或手刀斷磚塊等保留節目。

九、都不太能打

雖然創立的初衷都是以打人和防身爲目標,但實戰效果都不如主流現代搏擊術。

傳統武術門派種類繁多,技術特點各異,但實戰效果不一。既有以實戰爲靈魂的摔跤,也有丟了實戰性而演化成養身操的太極,還有像詠春那樣既能打普通人,又難以與現代搏擊抗衡的拳法。

而跆拳道就屬於像詠春那樣的。說它不能打吧,有些練過的也成功轉型其它現代搏擊術了,每每說起來就是出身詠春或跆拳道,就像“飛踢哥”安東尼·佩蒂斯。

既然跆拳道和傳武有這麼多共同點,還有親緣關係,爲什麼境遇不同?

2

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兩者目前的境遇大不同,只因三點原因:

一、跆拳道有一套成熟的標準化體系。

跆拳道就跟麥當勞一樣的,服裝、禮儀、訓練、考試、比賽都有統一的標準進行規範, 整體上給人一種高層次、高素質的感覺。再加上奧運的光環,韓國政府不遺餘力的推廣,從衆心理的推波助瀾,使其更適合推廣普及。

傳武則不同,更像麪館,既有4元一碗的熱乾麪,也有60元一碗的明星拉麪,到一家陌生面館喫麪,入口之前你絕對無法知道會是什麼味道。缺少了政府的支持和管理,整個圈子長期處於無序發展的狀態,既缺乏現代化的經營理念,也沒有國際化的推廣模式,大部分拳館很難 在大城市找到立足之地,只能在低端和生死線上徘徊,無法以一種統一的形象得到公衆認可。

二、跆拳道的品牌形象塑造的更時尚

有人說媽媽帶着寶寶給阿姨們打一套歐巴拳,踢個木板,給中年婦女帶來快樂就是跆拳道的核心競爭力。哪怕水平差到渣,表演不了華麗特技,最不濟每次升段領證換腰帶時也是可以發個圖 嘚瑟一下的吧。

傳統武術就差了點,能曬的頂多是翻個跟頭或者鯉魚打挺啥的。衣服沒人家洋氣,動作沒人家帥氣,訓練環境再寒酸點,還擔心發到朋友圈會被人說把孩子練得肌肉硬了影響發育啥的,哪好意思顯擺啊。

三、跆拳道更加務實而不是務虛。

除了摔跤、詠春等少部分強調對戰的拳法之外,現在的傳武大部分缺少真正的實戰切磋,大家對實戰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想象之中:“如果被我打到,他會……”,“如果他的胳膊在這裏,我會這樣抓住他,然後……”,“這一招你每天練一千遍,一旦實戰,你就可以……”,“這個是殺招,不到萬不得已不能用”……如此練習,操練者根本無法驗證自己真正的實戰水平究竟如何,只能通過玄之又玄的勁道感覺來臆想。

而跆拳道則不同,雖然大部分人學的是爲了適應奧運而經過閹割的WTF,但無論是招數練習還是對打,都是實打實的。從基本的身體素質練習到腿法、拳法,其後又有品式、戰術和攻防練習,最終運用到實戰,每多練一天就能收穫多一點進步,就像玩遊戲時打怪升級一樣,富有成就感。其訓練體系經過多年來的反覆驗證,操練者不僅可以通過動作難度或擊打木板厚度等得到直觀的反饋,也可以在模擬實戰中得到一定的驗證。

雖然實戰性都趕不上現代搏擊術,但傳武在神化和虛化的路上走得太遠,以至於失了根本,而跆拳道雖然是殘缺的,但至少留下的這部分是腳踏實地的。

雖說跆拳道源自傳武,但其發展勢頭早已讓傳武望塵莫及。

即便人們都知道跆拳道的實戰性不及各種主流的搏擊術,但卻並不影響它成爲一項世界性的競技運動,尤其是成爲奧運正式比賽項目20年以來,吸引了大量的練習者。

在國際化的進程中,跆拳道早已大大領先於中國武術,它們是否能成爲傳武學習的榜樣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