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黑洞照片而言,“根據視覺中國的聲明,並未獲得商業用途的授權,也就是說其他機構或個人將該圖文用於廣告、促銷等商業用途,並不需要從視覺中國處獲得授權,而是需要從權利人處獲得授權”,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中心特約研究員趙佔領表示,如果其他媒體未獲得授權而使用這張照片,視覺中國並不能直接進行起訴,除非它從權利人處獲得了維權的權利。在視覺中國網站,也對這張黑洞照片進行了類似版權聲明。

視覺中國因“黑洞照片”這一導火索,正陷入一場照片版權的輿論爭議中。4月11日,有網友發現,視覺中國網站上出現了昨晚公佈的人類史上首張黑洞照片,該照片的基本信息中配有圖片使用說明稱:“此圖片是編輯圖片,如用於商業用途,請致電或諮詢客戶代表。”此事一曝光,立即引發公衆熱議,也帶出了包括共青團中央、百度、江小白、海爾、360、新浪在內的多個機構和企業質疑自己LOGO圖片“被版權”。

黑洞引發版權風暴

在網民熱議人類首張黑洞照片的同時,4月11日,有網友指出,視覺中國已經拿下該照片在華版權,並提醒相關使用者小心視覺中國的侵權訴訟,就在前一日,杜蕾斯、獵豹、阿里雲等公司圍繞黑洞照片展開公司或產品營銷。

黑洞照片屬於全人類,還是視覺中國?這引發了網友的熱烈討論。視覺中國對爭議並不諱言,它在官方微博回應稱,“黑洞”照片屬於Event Horizon Telescope組織,視覺中國通過合作伙伴獲得編輯類使用授權。該圖片授權並非獨家,其他媒體和圖片機構也獲得了授權。

但視覺中國強調,該圖片根據版權人要求只能用於新聞編輯傳播使用,未經許可,不能作爲商業類使用。商業使用一般包括廣告、促銷等使用場景,視覺中國並未獲得該圖片商業用途的權利。如未經版權人授權,用於商業用途,將可能存在風險。

在視覺中國網站,也對這張黑洞照片進行了類似版權聲明。不過截至發稿,視覺中國已經在版權庫中刪除了這一照片。

視覺中國創始人柴繼軍表示,“用此圖蹭個熱點用於公司廣告等商業目的有風險”。柴繼軍解釋,任何一張照片都有版權,取決於版權人希望這張照片如何使用。

就黑洞照片而言,“根據視覺中國的聲明,並未獲得商業用途的授權,也就是說其他機構或個人將該圖文用於廣告、促銷等商業用途,並不需要從視覺中國處獲得授權,而是需要從權利人處獲得授權”,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中心特約研究員趙佔領表示,如果其他媒體未獲得授權而使用這張照片,視覺中國並不能直接進行起訴,除非它從權利人處獲得了維權的權利。

北京國標律師事務所主任姚克楓也認爲,首張黑洞照片的著作權屬性應當讓渡於社會公共利益,使用黑洞照片的社會公益性遠遠高於拍攝者的私有權利。從社會公衆利益角度、從反壟斷角度,以及從非傳統拍攝角度,首張黑洞照片不具有應獲得保護的知識產權,

儘管措辭嚴謹,但黑洞照片帶給視覺中國的版權風暴愈演愈烈。共青團中央官方微博發佈圖文消息質疑視覺中國:國旗、國徽的版權也是貴公司的?百度、360、海爾、蘇寧、鳳凰網等多家企業也發佈類似微博,質疑視覺中國對這些公司的LOGO主張版權是否妥當。

對於國徽、LOGO類圖片引發的爭議,柴繼軍表示,這些照片很多都是供稿人上傳的,我們已經進行了撤銷版權聲明。

視覺中國攤上大事了!自從團中央官博正面懟了“視覺中國”,蘇寧、360、百度、新浪……紛紛來“訴苦”視覺中國攤上大事了!自從團中央官博正面懟了“視覺中國”,蘇寧、360、百度、新浪……紛紛來“訴苦”視覺中國攤上大事了!自從團中央官博正面懟了“視覺中國”,蘇寧、360、百度、新浪……紛紛來“訴苦”視覺中國攤上大事了!自從團中央官博正面懟了“視覺中國”,蘇寧、360、百度、新浪……紛紛來“訴苦”視覺中國攤上大事了!自從團中央官博正面懟了“視覺中國”,蘇寧、360、百度、新浪……紛紛來“訴苦”視覺中國攤上大事了!自從團中央官博正面懟了“視覺中國”,蘇寧、360、百度、新浪……紛紛來“訴苦”視覺中國攤上大事了!自從團中央官博正面懟了“視覺中國”,蘇寧、360、百度、新浪……紛紛來“訴苦”

商業模式屢遭質疑

值得注意的是,這不是視覺中國第一次遭遇版權非議。在自媒體等圖片需求量較大的行業,對視覺中國“天下苦之久矣”的指責一直不斷。知名投資人、經緯中國創始人張穎直接開炮:“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視覺中國的。”

視覺中國攤上大事了!自從團中央官博正面懟了“視覺中國”,蘇寧、360、百度、新浪……紛紛來“訴苦”

經緯中國在2018年7月曾因圖片版權問題,與視覺中國激烈交鋒。張穎當時指出,視覺中國漫天開價索要幾十萬人民幣鉅額賠償,要挾企業籤年度合同。“從該公司收入角度來看,據說’戰果頗豐’。侵權確實不應該,但這種漫天要價的商業模式更不應該,現在還變成了這家公司的核心商業模式,也是好笑了”。

張穎的態度代表了相當一部分外界聲音,認爲視覺中國存在“維權——訴訟——和解——簽約”的“勒索式商業模式”。

有媒體機構圖片採購負責人透露,視覺中國一年3000餘張圖片使用權,優惠後價格在20萬元左右。“價格有點貴,但由於它的圖片庫確實最大,沒有太多其他選擇”。

據悉,視覺中國早在2017年就研發了圖像互聯網版權保護平臺“鷹眼”系統,自動處理約200萬張/天以上的數據,能夠追蹤到公司擁有圖片在網絡上的使用情況,提供授權管理分析、在線侵權證據保全等一站式的版權保護服務。2017年,通過“鷹眼”系統,視覺中國發現的潛在客戶數量比2016年同期有超過84%的增長,新增年度協議客戶同比增加超過54%。

根據財報,視覺中國2018年前三季度營收7億元,同比增長21%;淨利潤2.2億元,同比增長35%,其中核心業務“視覺內容與服務”營收5.7億元,同比增長34%,佔比總營收的82%。

版權運營怎麼走

儘管質疑不斷,但視覺中國也有苦衷。以自媒體圖片侵權爲例,柴繼軍表示,發現被侵權後,主動去找自媒體,他們一般都比較緊張,採取迴避,或者視覺中國就聯繫不上他們,最後只能走上訴訟的道路。而一起訴就要很高的費用,包括開庭、證據保全、律師等等費用。“實際上到我們這裏來獲得授權並不是特別高的價格,自媒體也需要逐漸培養起圖片版權意識”。

對於張穎的“勒索”指責,柴繼軍並不認可,他認爲,張穎是情緒化的表達,作爲投資人是頂級專家,但在圖片版權領域並不是專家,有誤解很正常。“我們不可能去敲詐勒索。我們是一個商業公司,你跟我合作簽署合同,我給你提供優質服務,就此而已”。

對於“鷹眼”系統,柴繼軍表示,現在的圖片使用場景大多數都是在線上,光靠人工發現侵權不太現實,所以我們開發了這套搜索系統,希望能夠精準找到侵權主體,也希望能夠樹立圖片內容行業的標準。

艾媒諮詢分析師李松霖認爲,輿論對視覺中國一邊倒的質疑,來源於行業裏面積壓已久的版權碰瓷現象,就像當年微軟打擊國內盜版軟件一樣,民衆對這類企業的質疑聲是普遍存在的。加上此次還涉及了黑洞、國徽等如果社會公衆屬性的版權問題,包括視覺中國在內的類似商業模式,如果不能徹底糾正傳統盈利模式,恐怕很難贏得公衆的諒解。

不過,保護版權和避免濫用是個長期角力的過程。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微信公衆號數量超過2000萬個,微博活躍用戶超4億,頭條號超過100萬個,這一龐大的創作羣體,對圖片的使用來源基本都是基於搜索,對圖片來源不是十分清晰,創作者存在版權缺陷,也容易引來版權、碰瓷的問題。

綜合自北京商報、投資家網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