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公孙度到任后,用雷霆手段实行严刑峻法,有效打击当地豪强势力,逐渐深得民心,当时是令行政通,其羽翼渐丰,对辽东的控制权也逐渐达到了顶峰,似已有自立为王的趋势,但缺一个良机。公孙康没有继承父亲的强硬政治手段和军事才能,对自我身份以及与三国之间的关系,心中的界定也不清晰,只当是俯首称臣的状态,唯一一件,值得说道的事情便是,公孙康将袁绍藏匿辽东的两个儿子,袁尚、袁熙的首级取下献与曹操,端是进贡低下之姿,而这曹操对此十分适得,便将公孙康封为左将军,至此就可见这燕国无长久之势。

即使不知道东汉末年的三国具体指哪三国,但普罗大众通过罗贯中如雷贯耳的著作《三国演义》也知道东汉末年三国鼎立。那么如今所传的东汉末年是四国鼎立,又是从何而来?
这第四个国其实是被很多人忽略的一股地处辽东的势力而所形成的,这个所谓的国家,实则是其创建者自封的,只是圈地为王罢了,从它建立到覆灭仅短短的48年时间,同时也完全不具有合法性,与他同时期的魏蜀吴三国无法进行等量齐观。
那为什么今天还是要讲一讲这第4个国家呢?这要从其开国君主——公孙度说起。
公孙度少随父迁居玄菟郡。初为玄菟小吏,深受玄菟太守公孙琙的喜爱;建宁二年(169年), 继升尚书郎、冀州刺史,后因谣言被免官。
初平元年(190年) 经同乡徐荣推荐,被董卓任命为辽东太守。公孙度到任后,用雷霆手段实行严刑峻法,有效打击当地豪强势力,逐渐深得民心,当时是令行政通,其羽翼渐丰,对辽东的控制权也逐渐达到了顶峰,似已有自立为王的趋势,但缺一个良机。
巧的是,不久后中原地区董卓乱起,各地军阀无暇东顾,最重要的是董卓被吕布所杀,最后一股束缚公孙度自立的力量也就消失了。于是公孙度趁机自立为辽东侯、平州牧,建立燕。
新官上任都有三把火,更别说成王上位了。既已经建国,公孙度自然野心不小,为了扩展疆土,不久后便率军东伐高句丽,西击乌桓,南取辽东半岛,越海取胶东半岛北部东莱诸县,威震海外;除此之外,招贤纳士,设馆开学,广招流民,所作所为都仿效王者礼仪,“立汉二祖庙,承制设坛𫮃于襄平城南,郊祀天地,藉田,治兵,乘鸾路,九旒,旄头羽骑”。
曹操当时已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企图通过汉献帝授公孙度为“威武将军”,欲笼络其人,奈何当时的公孙度以是“辽东王”,怎会屑于这等虚名,故而将曹操授予的官爵印绶藏到武库中。
可惜,燕国建立14年后,建安九年(204年)公孙度死,子公孙康嗣位。
公孙康没有继承父亲的强硬政治手段和军事才能,对自我身份以及与三国之间的关系,心中的界定也不清晰,只当是俯首称臣的状态,唯一一件,值得说道的事情便是,公孙康将袁绍藏匿辽东的两个儿子,袁尚、袁熙的首级取下献与曹操,端是进贡低下之姿,而这曹操对此十分适得,便将公孙康封为左将军,至此就可见这燕国无长久之势。
后来三国鼎立进入尾声,诸葛亮病死,蜀国开始全面收缩,吴国也无起势,曹操便终于有时间解决这心中的疙瘩。公元238年6月,魏国派出司马懿率大军出兵辽东,旨在拿下燕国的首都襄平,可悲的是,当时的“君主”是公孙康之子公孙渊,其懦弱无能更甚其父,兵临城下,便投降伏地。至此这辽东之国,不复存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