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專門設計開發學生喜聞樂見的家庭作業,有的爲學生建立了“教育大數據”,不僅記錄成績,還記錄成長點滴,成爲一個個具有寧波特色的綜合素質評價校本化典型樣本。其中,慈溪以學生成長記錄爲基礎,以發現學生潛能、培育學生個性化發展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爲目標,從德、智、體、美等方面對學生綜合素質進行分析和評價。

怎麼破除“唯分數論”,不再“分分計較”,實現全體學生全面而個性的發展?綜合素質評價已經成爲整個教育界共識的突破口。寧波教育界在這方面探索了15年,已先後完成“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三次改革,走出了一條特色化道路。

研發“教育大數據”平臺避免“千校一面”現象

有專門設計開發學生喜聞樂見的家庭作業,有的爲學生建立了“教育大數據”,不僅記錄成績,還記錄成長點滴,成爲一個個具有寧波特色的綜合素質評價校本化典型樣本。

其中,慈溪以學生成長記錄爲基礎,以發現學生潛能、培育學生個性化發展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爲目標,從德、智、體、美等方面對學生綜合素質進行分析和評價。在初中三年中,每一名學生都隨時可以查詢自己的評價情況,瞭解其他同學的公開情況,充實自己的成長記錄,明確自身努力的方向和目標。

由於不同學校的整體教學水平存在差異,慈溪潛心研發了“教育大數據”平臺,依託大數據雲計算和移動互聯網技術,實現小學、初中、高中多元、開放、高效的綜合評價機制。平臺還創造性地採用模型定製的方法,使不同地區、不同學校通過簡單的個性化設置,就可以生成符合個性需求的操作系統,避免“千校一面”現象。

今年,慈溪市教育局還在區域推進上加大力度,着力構建區域統一和學校特色相結合的評價體系,注重與日常教育教學和管理的融合,實現了新的跨越。

ID+課程、義工章……全市中小學都開展了有益探索

寧波從15年前開始探索實施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並於2004年、2016年、2018年進行了三次改革升級。在這方面,全市中小學都開展了許多有益學生髮展的探索。

以學校課改一體化爲例,寧波國家高新區外國語學校聚焦品德表現、運動健康、藝術素養、創新實踐和學業水平。學校對這五個方面的評價內容以及方式方法都進行了細化,做到了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規定動作與自選動作相結合,讓學生走向自主的ID+課程體系。如7-9學段設置考察研究活動、社會服務活動、設計製作活動、職業體驗及其他活動,最大化豐富學生學習經歷,促進其綜合素質的提高。

寧波市實驗學校則在學生的德育方面做了長足的探索。在學生入學之初,他們便需要領取一本《海韻志願者證》,這本“證書”將在初中三年內始終跟着學生,用來記錄學生的義工完成情況。除了記錄作用,學校還設置了合理詳細的獎勵機制,使得每個學生都能在義工活動中有所得、有所悟。志願者證包括志願者基本情況、參與志願活動時長績效、活動反饋意見等。學生參加校內外志願活動、隨手義撿活動以及社區公益活動後,需要在上面記錄相關內容並敲章證明,每學期末由班主任審覈。義工章成爲學生積極參加志願活動的憑據與動力。

寧波鎮海南大街明清坊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