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肖延和她的女兒肖周平時最能聊得來,這是二人在向記者介紹家庭情況。肖延在2017年的留影。

100歲的肖延的囑託: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實實做事。
撰文/中國軍網記者楊帆
攝影/中國軍網記者 伍行健
視頻/中國軍網記者 柯軍 蘇鶴
出品/中國軍網 騰訊新聞 中國人的一天
農曆二月,春寒料峭。在全民奮力抗“疫”的時刻,老紅軍肖延也迎來了自己的百歲生日。這個生日註定與衆不同,低調而又簡樸,如同肖老的革命意志,生生不息。生日當天老人爲抗擊疫情捐款2萬元。“雖然年紀大了,不能在一線衝鋒,但是這場戰‘疫’,我們不能缺席!”這就是他。一個時刻爲國爲家着想的老紅軍。
採訪老紅軍肖延那天天氣不算太好,沒有陽光,天灰濛濛的還有點陰冷。當天肖老穿着厚厚的棉服,迎接記者的到來。雖然已經是百歲高齡,頭髮也白了,但肖延仍然耳聰目明,招呼記者很是周到。
那天我們聊了很多,關於他的過去,現在,以及未來。
肖延年輕時期留影。(翻拍資料)
周恩來的勤務員
在肖延的人生裏,周恩來是一個繞不過去的人,不只是因爲他是全國人民敬愛的總理,還因爲他是教會肖延讀書、做人的領路人。
1936年10月,肖延所在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到達甘肅會寧,同紅一方面軍南下迎接的部隊會師。這時的肖延還是紅四方面軍黨校政治部主任陳本元的勤務員。
1937年1月,中共中央移駐延安,紅軍主力進駐三原、淳化、耀縣一帶。中央警衛團準備選肖延擔任周恩來同志的勤務員。
聽說要給周副主席當勤務員,肖延最初內心是拒絕的,不是不想,而是怕自己勝任不了這份工作。爲此他還找到老首長陳本元想拒絕掉這個差事。
“只要你腿腳勤快,再好學一點,就一定能幹好。周副主席人很隨和的。”陳本元的一番話打消了肖延的顧慮,他暗下決心:一定要把工作做好,決不辜負上級的期望。
“我沒上過學,不認識字,周副主席就教我識字、背書,哎呀不容易啊。” 肖延口中的周恩來細心周到,在教他讀書這件事上還頗爲嚴厲。“每天都有任務,要識的字,背的課文,背會了才能出門。”於是肖延只好硬着頭皮,一邊捧書苦讀,實在搞不懂的,就去向有文化的戰友求教。
看到肖延在學習上如此刻苦,周恩來非常高興。他問肖延:“怎麼樣,學文化可比爬雪山過草地簡單多了吧?”肖延點了點頭。老人說話的速度很快,周恩來當時對他的交代和囑託他都記得很清楚,從他那歡快的語速和時不時的笑聲裏,記者能感受到他的喜悅和自豪。
在周恩來的教導和幫助下,肖延認識的字越來越多,文化和思想水平也得到快速提高。1942年春,他抓住難得的深造機會,帶着周副主席的囑託,進入了抗日軍政大學學習。
肖延和她的女兒肖周平時最能聊得來,這是二人在向記者介紹家庭情況。中國軍網記者伍行健 攝
把孩子當兵養的父親
肖延是從戰爭年代走來的人,經歷過革命的生死考驗,所以他更加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艱苦樸素、愛崗敬業,這些看起來最樸實不過的信條,肖延用了一生去踐行。直到現在,肖延仍然過着極爲樸素的生活,並將這種作風當作家風傳給了自己的孩子。
肖延有三個兒子兩個女兒,最小的女兒也50歲了。在他的家庭裏,弟弟妹妹們永遠都是穿哥哥穿過的衣服,哥哥穿過的鞋子永遠是耐磨的輪胎底,儘管日子越過越好,但還是不能浪費一粒口糧。
肖延講述自己的經歷。中國軍網記者伍行健 攝
“嚴是愛,松是害,帶孩子就跟帶兵一樣。”這是肖延帶孩子的準則,在這樣的準則下,他的兒子們深受其“苦”。“我大哥沒少捱打,有一次竹條都打壞了。”肖延的小女兒肖周笑着跟記者“告狀”。在肖周眼裏,父親倒是並不兇,他把最多的寵愛都給了這個最小的女兒。她始終記得肖延的要求,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實實做事。
於是,在這樣一個父親的教育下,肖家的孩子都選擇了一種最能理解父親的職業,他的兒子、女兒全都當了兵,就連女婿、兒媳也都一身戎裝。最令人欣慰的是,他的外孫也當了兵,並且在當兵的第一年就因爲見義勇爲而立了三等功。
肖延在2017年的留影。(翻拍資料)
肖延已經離休多年了,這麼多年來他一直保持着固定的生活作息,早起看報看新聞,瞭解國家發生的各項大事,晚上七點按摩,八點睡覺。喜歡散步,愛鍛鍊,沒事的時候還喜歡找人聊天、下棋。如今的他,生活能完全自理,看着家人和睦,其樂融融,很是知足。
肖延所獲的部分軍功章和勳章。中國軍網記者伍行健 攝
“感謝黨和軍隊!”說到現在的生活,肖延很激動,他說自己從目不識丁到大學畢業,從沒飯喫差點餓死到現在兒孫滿堂,都是參軍帶來的,是黨給他的。所以,現在他別無所求,開心過好每一天,不給國家添麻煩就行了。
肖延的軍禮依然挺拔威武。中國軍網記者伍行健 攝
【人物簡介】肖延,1921年出生,1933年8月入伍,12歲參軍的他1936年10月隨紅四方面軍長征到達陝北。1937年1月,肖延受中央警衛團調派擔任周恩來的勤務員。1942年春,他抓住難得的深造機會,帶着周恩來的囑託,進入抗日軍政大學學習。先後參加過延安保衛戰,解放蘭州、寶雞等戰鬥戰役,曾多次負傷、屢立戰功。離休後,積極發揮餘熱,多次走上講臺以親身經歷講述我黨我軍的光榮歷史,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老兵的本色擔當。1981年8月離休,現居四川成都。
來源:中國軍網 作者:伍行健 楊帆
責任編輯:孫智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