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的演员肯定都知道自己演了烂片,他们内心也明白自己的出发点是为了片酬,或是为了迎合市场,这样的顾虑并不丢人,出于种种考虑演完了,他们并不会一直以为接烂戏为乐,他们也会对自己的未来路线进行规划反思。那就要先提高市场的审美,让烂片没有赚钱的余地,好作品自然会出现。

如果论中国的老戏骨,李立群一定得排在第一梯队,在他出道的几十年里,似乎分在他头上的都是一些小角色,算来算去,他已经演了足足3000多集电视剧。

在这些影视作品里,有佳作也不乏烂片,他这样来者不拒的选择方式也让许多人不理解,已经出道这么多年了,为什么不能爱惜一下自己的羽毛,降低自己的工作频率,接点好作品呢?

其实这个质疑是典型的何不食肉糜,和我们认知之中腰缠万贯的明星相比,李立群老师格外低调敬业,他的热度并不能够支撑他拿上千万的报酬。

他也知道自己的某些作品,故事梗概或者人物设定十分不合理,但是在工作面前,一个只在观众面前混个脸熟的配角又能挑选什么呢?

李立群老师在2007年上康熙的时候,就对自己作品繁多这一问题做出了回应。他表示,只要时间不冲突,几乎递到他手里的所有工作,他都会点头同意。

但是他也会在自己的能力范畴之内,尽力去挽回角色故事。既表达了自己需要生活的苦难,又显示了自己对艺术表演的追求,足以可见其考虑问题妥当情商之高。演员,不是只要面子不吃饭

一部作品完成的因素有很多,总导演,宣发,剪辑,摄像,市场…等等等等,演员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演员就是一个职业,谁能保证在工作之中自己没有因为赚钱而放下过脸面呢?

再者说,可能演员本身呈现的效果是好的,但是在后期大杂烩的影响下最终呈现出烂片效果,这并不在他们的预料范畴之内。

演戏是一项很麻烦的事业,演员也需要吃饭,如果知名度不高,就没有什么大红大紫的好作品来找自己,以前的选择就那么几个,为了养家糊口只能来者不拒,有时候清高在生活面前很不值一提的。

何冰老师在节目中也说,现在的市场都偏向于年轻新生代,他这样的老演员,能够有工作的通知就已经很不错了,哪里还有机会去挑挑拣拣。

那些真的蒙头在家钻研剧本,非好片不接的人,能有多少曝光量,没有热都没有收入,连基本的生活可能都难以得到保障。

演员承认自己为钱去的,也没什么丢人,这本来就是一份赚钱的工作。演烂片可以体谅,但是在面对工作之时不应该得过且过,像李立群老爷子一般把烂片里的角色演出色彩,才是对观众最大的尊重。烂片里的角色不一定就是烂角色

李立群曾说,自己在演不太理想是片子的时候,发现剧本有所欠缺后,自己就会尝试着脱离剧本来构建对角色的理解,这样即使故事不那么好,但是他能够保证自己的角色是有质量的。

高关注度却和电影的质量和内涵不甚相符。

很多老戏骨本身想进行自己的学术追求,却发现这类高内涵的影片受众并不广泛,反倒是那些充满了离奇曲折毫无内涵故事的影片票房奇高。

在这样的市场下,我们也不能去指责他们为了钱参演这些电影。

毕竟市场是由我们来决定的,我们给没有内涵的烂片市场,那么这些空余外壳没有内核的烂片就会挤占他们面前的选择,这是多个因素决定的,我们没有资格去批评他们不顾羽毛。

去年大火的电视剧镇魂编剧体系烂的一塌糊涂,但就是靠两个模特原著小说里精髓的演员,生生把这一部烂的不行的科幻剧救活了。经常在各类电视剧里面出现的金士杰金老爷子也经常以一己之力,提升那么多烂片和IP剧的格调。

好的演员肯定都知道自己演了烂片,他们内心也明白自己的出发点是为了片酬,或是为了迎合市场,这样的顾虑并不丢人,出于种种考虑演完了,他们并不会一直以为接烂戏为乐,他们也会对自己的未来路线进行规划反思。

如今观众的审美需求上升了,这些有演技有实力的老戏骨也开始有了工作上面多样的选择,出现在烂片里面的机会也越来越少。

许多优秀的演员,无数的金士杰李立群,从话剧和优秀的电影电视剧上根本无法养活自己,他们出演各类赚钱的作品,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反哺自己在艺术上的追求,改善自己的生活。

我们普通人工作加班都是为了名利,又为什么要挺着腰杆去批评他们呢?

清高文艺只存在于没有俗世烟火的世界里,我们要想减少烂片的出现频率,

那就要先提高市场的审美,让烂片没有赚钱的余地,好作品自然会出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