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二天考古隊就來到了墓地,經對文字的辨認,知道了這是明代的墓,石板上刻的其實就是墓誌銘。解讀完墓誌銘後,知道了這座墓的主人叫做張謨,是個“處士”,就是說他很有才幹卻不想入朝爲官。

我們都知道,人死之後會在墓碑上刻一些碑文。那麼你們知道,墓誌銘和碑文有什麼區別麼?肯定有人會說,不都是一樣的麼,不就是換了種叫法。其實不然,他們最大區別就是,碑文是放在墓穴外的,而墓誌銘是放在墓穴裏的。並且普通人是不會擁有墓誌銘的,據考古學家所推斷,只有那些貴族,有權勢的,或者是聲名顯赫的人才會使用墓誌銘。


墓誌銘上所刻的內容也不是一般人能刻的,他們會請來非常有聲望的人來爲自己雕刻。按理來說,普通人只會有碑文,不會有墓誌銘的,但是在浙江發掘的一座古墓,卻打破了這個常規。


這座墓的主人既不是貴族也沒有權勢,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讀書人。但是他的墓中不僅有墓誌銘,並且墓誌銘的內容還是當時的兩位朝廷要官撰寫的。這就讓那些考古專家摸不着頭腦了,很是納悶這個人到底有着何等身份,竟然能享受這等待遇。下面就讓我來講講這件事的詳細經過。


這件事要從遷墳說起,當時新昌縣要修公路,石溪村需要全部進行搬遷。石溪村有一座山,叫做仙女山,因爲相傳這是個風水寶地,所以附近的村民死後都將墓地選在了這裏。但是這座山也是需要拆遷的,村民們只能開始遷墳。


後來在八月的某一天,村民們的遷墳任務遇到了阻礙。當時他們正在遷移一座最大的墓,但是挖了三層石板之後,都還沒發現墓穴。要知道,平常的墳墓都只有一層石板。並且村民們還在石板上發現了一個石盒子,上面的字跡清晰可見。

村長覺得這很有可能是個文物,不敢馬虎,立即把此時報給了文物部門。第二天考古隊就來到了墓地,經對文字的辨認,知道了這是明代的墓,石板上刻的其實就是墓誌銘。解讀完墓誌銘後,知道了這座墓的主人叫做張謨,是個“處士”,就是說他很有才幹卻不想入朝爲官。只不過讓考古隊沒想到的是,一個讀書人的墓誌銘,竟然是由兩位朝廷要官所撰寫,其中一個是兵部尚書,另一個是禮部尚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