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读出来,我们到底是为了什么?

今天北上广深的很多年轻人,相当大部分是从各个角落的小山冲,或者哪个平地方出来的。

这当中,就包括很多读书读出来的,像我就是。

上次过年在家,有人问我在外干什么?我说就一打工的。我妈在旁,马上补充,是读书出去的。好像读书读出去的,是要高贵一点,有面子一点似的。

读书读出来的,总还是读过大学的。

搁在十几年前,对于小地方出来的人来说,考个大学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因缘,施展自己的能耐,一路应该也算是闯着关进了大学的门。

读了大学也不是万事大吉,大学也不能对你的人生打包票。

进大学是一番景象,出大学是另一番景象。

就此飘落在社会上,一些人可能很快就如鱼得水,一些人可能就没这么得意了。

现在,我就是那种很不得意的人,要不哪有这种心思,巴巴的想这是为什么呢?想想那时我读书也还算刻苦的,脑子还算好的,要不怎么考得上高中,考得进大学呢?虽然读的大学不是211更不是985,还不是现在的“双一流”,但至少也是一所正儿八经的大学。

坐在这冷清清的出租房里,形单影只,又是到了年底,有时候就不免有点要回望下前程往事。

特别是夜深人静,像前几天冷空气来临,我总想到以前我还在家读书的景象。

在这样的节气里,湖南,湘北的夜里还是比较冷的。我经常是坐在煤炉子旁边做作业,温习功课。我家是那种土房子,上面只做了半截木楼板,窗户是敷了化肥袋子的薄膜,上面还漏了半截没敷。总之,就是不很聚温,冷风还能飘进来。好处就是不怕煤气中毒。

读书比较晚了,也容易瞌睡过去,毕竟火炉子烧旺了也容易让人迷糊。有时候,我一睡醒来,我爸我妈我哥都还没回来。我爸晚上爱坐到别人家耐着屁股不走的,我妈那时还爱打牌,我哥呢,我哥那时候初中毕业在家也没做什么正经事,反正也是不落屋的。这个时候,就只有墙上的挂钟“吧嗒吧嗒”的,格外清晰。

当然,我爸我妈在家的时候,我也很晚。冬天洗澡,也是快半夜的时候,提一桶热水在门前水泥台阶上,在北风呼呼中速战速决。

当还在土房子里认真读书的时候,那时的我绝对不会想到,我会在离家几百千多里之外的出租房里端坐,回想过去土房子中的自己。

就是不知道在什么时候,我又可以在什么地方,再想想出租房和土房子里的自己呢?这个是很期待的。

我们长途跋涉,总还有个归处。

有一阵子我挺爱听朴树的歌,什么“猎户星座”、“清白之年”啊,都是回望,都是归属。

我们在读书的时候是懵懂懂的,家庭教育有所缺失,有时候还给你使下绊脚。几年社会的短兵相接,有过一阵懵状,但所幸还不至于就宕了机。

今晚,我还能在这里,写下上面的文字,我还知道我是谁,我还在哪里,至于我要去哪里,也还没那么慌张。

要表达什么呢?就当立个万。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