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小学生沉迷视频、阅读碎片化?教育部对阅读提出4点要求

新京报讯(记者 冯琪)“可以概括为12个字:一是多读书;二是读好书;三是爱读书;四是会读书。”12月22日,教育部教材局一级巡视员申继亮在发布会上对中小学生的阅读提出4点要求和建议。

根据《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学校要大力提倡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对此,申继亮也给出了一些具体的要求和建议。

申继亮称,一是“多读书”,要引导学生多读整篇文章,多读整本书。“当前碎片化阅读的现象比较严重,读图、看视频、打游戏等占据了学生相当多的时间,当然现在随着治理的进展,情况有所改进。”

二是“读好书”。教育部为确保学生“读好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语文课程标准对于课内外阅读的数量和类型都有推荐;同时教育部委托相关专业机构、组织专家推荐,每年遴选中小学生阅读篇目;教育部还要求各学校建立推荐制度,在课标和中小学阅读推荐目录之外,为孩子推荐一些书。“要把好关,由专业的教育工作者来为孩子选好书。”申继亮称。

三是“爱读书”。申继亮解释,这主要是指养成读书的习惯。“读书习惯不是一朝一日就能养成的,要从小学开始抓这项工作。”

四是“会读书”。他指出,学生当中也存在一些“有读无懂”的现象,书看完了,不知道看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因此,如何有效读书,是需要老师进行指导的。

此外,申继亮表示,对于中小学生阅读的具体要求会在各科教学中分年段规定阅读的任务,很难用一个数字、一个类型概括。“本轮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方向和要求,就是要强化学生基本阅读能力的提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