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未消化的食物顆粒大且多,可能考慮食物做的不夠細軟,寶寶無法消化。大便基本成形,爲黃色或褐色,有喫入的某些食物顏色,可見到未充分消化的食物顆粒,有臭味,1天1次或1天2-3次都可能。

寶寶的便便,藏着寶寶健康的密碼。當爸爸們還在適應如何換尿布的時候,媽媽已經駕輕就熟的研究娃今天拉的是不是正常的、積極的、優良的便便了。

因爲寶寶的大便,是衡量寶寶健康狀況的重要指標。寶寶的胃腸道發育尚未成熟,餵養方式和食物種類也經常變化,很容易發生消化道疾病,我們可以通過便便的氣味、顏色、性狀,來判斷寶寶的健康狀況,以此來調整餵養方式,保證寶寶健康的腸道消化。

大便的氣味

酸臭味:

輔食添加前寶寶的大便會略有酸味。如果大便有明顯的酸臭味,可能因爲進食了酸味的食物,或者喫了脂肪類和澱粉類食物後消化不良。

腥臭味:

腥臭味的大便通常可能是感染性或非感染性腹瀉的表現。腥臭味明顯的大便通常表示消化系統有出血。

臭雞蛋味:

出現奇臭無比的臭雞蛋味大便,通常與蛋白質攝入過多有關。

大便的顏色

黑色:

黑色食物和鐵劑或含鐵豐富的食物容易讓大便變黑;胃和十二指腸出血,量又不是很多,大便也會呈現黑色。

綠色:

綠色食物、鐵劑或含鐵豐富的食物、過度餵養或飢餓都會讓大便呈現出綠色。綠色泡沫狀的大便可能與乳糖攝入過多有關,也可能與食物過敏有關。綠色稀便可能與感冒受涼有關。

紅色:

首先要考慮是否進食了大量的紅色食物。如果紅色在幾分鐘內自然褪色,可能是正常脫落的腸黏膜;如果紅色在幾分鐘後逐漸變黑,考慮是出血問題。若血液和大便混在一起,多考慮是下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大出血也會呈現紅色;若血液只是附着在大便表面,要考慮是息肉、肛裂。

灰白色:

出現白陶土樣大便,可能存在膽道阻塞。

寶寶大便的型狀

便便油油的

食物中的脂肪可能太多了。

便便蛋花湯或水樣

可能是腸道感染或其他病毒感染了。

便便有黏液

如果正好在輔食添加階段,可能是果蔬食物攝入太多。若黏液中有血色,可能有細菌感染。

便便有泡沫

食物中澱粉或糖分過多。某些感染性疾病,也會出現泡沫樣的大便。

便便有奶瓣

正常大便偶爾有奶瓣,不多。如果大便奶瓣明顯且多,可能是過度餵養,比如奶粉太濃、換奶粉不適應等。

便便有未消化的食物顆粒

如果未消化的食物顆粒大且多,可能考慮食物做的不夠細軟,寶寶無法消化。正常輔食添加都會有一點食物顆粒。

正常的便便

新生兒的大便

新生兒在出生後12小時排出墨綠色(看起來黑黑的)、粘稠的、無臭味的胎便。胎便可在3-4天內排完,此後大便逐漸變成黃色。

母乳餵養寶寶大便

呈軟膏狀,金黃色或黃色,偶爾帶綠色,仔細看能發現奶瓣,無明顯氣味或略帶酸味。純母乳寶寶大便次數較多,前3個月1天8-10次都算多。

奶粉餵養寶寶大便

呈泥狀,大便爲淡黃色或黃色,偶爾帶綠色,可看到奶瓣,無明顯氣味或略帶臭味。奶粉餵養寶寶比母乳餵養寶寶大便次數少,1天1-4次。

混合餵養寶寶

大便的形狀、顏色、次數都介於母乳餵養和奶粉餵養之間。

輔食添加後大便

大便基本成形,爲黃色或褐色,有喫入的某些食物顏色,可見到未充分消化的食物顆粒,有臭味,1天1次或1天2-3次都可能。

正常用餐後的大便

大便成形,深黃色或褐色,有食物顆粒,臭味增加,排便逐漸規律。

總之:

寶寶有喫有拉,愉快長大。便便是媽媽的一個重要課題。不拉擔心娃是不是便祕了,拉了恨不得望聞問切看看是不是正常的。看到娃終於丟出一坨軟硬適中、色澤金黃的便便,心中石頭落地,娃喫的很正常,拉的很順暢,當媽才安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