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神賦十三行”原跡爲麻箋本,入宋殘損,南宋賈似道先得九行,後又續得四行,刻於似碧玉的佳石上,世稱“玉版十三行”。後石佚,至明萬曆間,在杭州葛嶺半閒堂舊址復得,歸陸夢鶴、翁嵩年。清康熙間入內府,八國聯軍攻佔北京後,此石流入民間。流傳下來的刻本爲宋代根據真跡上石的拓本,包括“碧玉版本”和“白玉版本”兩種,其中“碧玉版本”較好,它於明萬曆年間在杭州西湖葛嶺的半閒堂舊址出土,文革前存上海博物館,現藏北京首都博物館。白玉版本嘉慶三年毀於乾清宮火災。

  洛神賦是王獻之的小楷作品,據說王獻之好寫洛神賦,寫過不只一本。南宋時殘存十三行,真跡今已不復存在。最接近真跡的是傳賈似道所刻石本,因石色如碧玉,世稱“碧玉十三行”。

  原石全圖

  此次使用“碧玉版”原石圖片,截取每個單字,

  筆畫、轉折、殘損均得以清晰展現。

  高清單字

  嬉

  左

  倚

  採

  旄(殘損)

  右

  蔭

  桂

  棋

  攘

  皓

  捥

  扵

  神

  滸

  兮

  採

  湍

  瀨

  之

  玄

  芝

  餘

  悅

  其

  淑

  美

  兮

  心

  振

  蕩

  而

  不

  怡

  無

  良

  以(殘損)

  接(殘損)

  歡

  兮

  託

  微

  波

  以

  通

  辭

  願

  誠

  素

  之

  先

  達

  兮

  解

  玉

  佩

  以

  要(殘損)

  嗟

  佳

  人

  之

  信

  修

  兮

  羌

  習

  禮

  而

  明

  詩

  抗

  瓊

  珶

  以

  和

  予

  兮(殘損)

  指

  潛

  淵

  而

  爲

  期(殘損)

  執(殘損)

  拳

  之

  款

  實

  兮(殘損)

  懼(殘損)

  斯

  靈

  之

  我

  欺(殘損)

  感

  交

  甫

  之

  棄

  言

  悵

  猶

  豫

  而

  狐

  疑

  收

  和

  顏

  以

  靜

  志

  兮(殘損)

  申

  禮

  方

  以

  自

  持

  扵

  是

  洛

  靈

  感

  焉

  徙

  倚

  彷

  徨

  神

  光

  離(殘損)

  合

  乍

  陰

  乍

  陽

  擢

  輕

  軀

  以(殘損)

  鶴

  立

  若

  將

  飛(衍文)

  飛

  而

  未

  翔

  踐

  椒

  塗

  之

  鬱

  烈

  兮

  步

  衡

  薄

  而

  流

  芳

  超

  長

  吟

  以

  慕

  遠

  兮

  聲

  哀

  厲

  而

  彌

  長

  爾(殘損)

  乃

  衆

  靈

  雜

  逯

  命

  疇

  嘯

  侶

  戲

  清

  流

  或

  翔

  神

  渚(殘損)

  或(殘損)

  採(殘損)

  明

  珠

  或

  拾

  翠

  羽

  從

  南

  湘

  之(殘損)

  姚

  兮

  攜(殘損)

  漢

  濱

  之

  遊

  女

  嘆

  㚿

  媧

  之

  匹

  兮

  詠

  牽(殘損)

  牛(殘損)

  之(殘損)

  獨

  處

  揚

  輕(殘損)

  袿

  之

  靡

  兮

  翳

  修

  袖

  以

  延

  佇

  迅

  飛

  十三行拓本書法

  五一特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