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河工业园区于2002年经青海省政府批准成立,2006年整合并入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14被确定为全国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2015年被确定为全国(首批)低碳工业园区试点。近年来,园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和“减量化优先”的原则,积极培育循环经济骨干企业,规划建设了铝下游加工、盐化工一体化、氟化工、烟气回收及尾气综合利用、电机节能、余热发电等循环经济项目,循环经济产业链得到延伸,实现了园区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特色化工产业“横向耦合、纵向闭合”,最大限度地促进了资源循环利用和产业协调发展,企业循环生产、产业循环组合、园区循环发展的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园区目标初步实现。

一、产业布局逐步优化

园区先后将建园初期建成的粗铅厂、水泥厂等7家生产设备落后、排放量大的企业进行了关停拆除。2014年又对能耗高、排放大的13家企业进行了停、改、关综合整治,为引进实施新兴产业项目腾出了有效发展空间。同时,按照青海省发展光伏光热产业的思路,规划了铝合金、铜合金、镁合金等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光伏光热配套产业,绿色建材产业,环保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在项目引进过程中,不再单纯的看数量、看投资,更加之注重项目的资源利用效率、环保技术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等,有效促进园区产业布局优化。

二、产业链条日臻完善

园区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着力延伸产业链条,逐步形成了“电解铝-铝合金-铝部件”、“铬铁-重铬酸盐-铬酐”、“冶炼尾气、天然气-甲醇-烯烃-烯烃制品”、“电石-烧碱-PVC-PVC制品”等有色、黑色、化工产业链条,重点布局建设“铝铜镁锌-基础合金-合金部件”、“镍、钴、锰-三元前躯体-正极材料”、“硫酸-无水氟化氢-六氟磷酸锂-锂电池电解液”、“工业固体废渣-水泥-建筑材料”等产业,产业链条日臻完善。

三、集群效益逐步显现

到2017年,园区内共引进各类工业企业96家,建成投产54家,其中规上企业达到31家。形成了以155万吨电解铝、115万吨铝深加工、10万吨电解锌、10万吨电解铜为主的有色金属产业,以50万吨铬铁和50万吨硅铁为主的黑色金属产业,24万吨PVC、80万吨甲醇和100万吨化肥为主的特色化工产业。此外,建成了年发电量72亿度的火电机组和10万吨绿色建筑钢构件、5万吨无水氟化氢及后续制冷剂、5万吨重铬酸钠、1万铬酸肝、1万吨氧化铬绿、1万吨金属铬项目,正在建设60万吨烯烃、1.5万吨三元前驱体和3000吨六氟磷酸锂等项目。

四、可持续发展能力逐步提高

园区按照绿色循环低碳的发展理念,依托已经形成的产业基础,引进实施盐湖海纳PVC一体化项目,邹新、茂发等废渣综合利用及13项循环化改造项目和低碳支撑项目,年可节约电量11689万千瓦时,减少CO2排放量63.9万吨,累计处理水量262万吨, 减排COD 262.8吨、氨氮34.28吨,年可节约23.56万吨标准煤,节约天然气1.49亿立方米 ,节约新鲜水0.41万立方米,产生直接经济效益7238.58万元,园区逐步迈向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发展道路。

五、循环经济相关配套设施不断完善

园区建成了与109国道及多条省道相连的交通路网和与青藏铁路相通的铁路专线。铁路运输能力达4000万吨/年、供水能力达20万m3/日、供电能力达1000万KVA/小时、供气能力达27亿m3/年。设立了集规划、土地、工商、税务、消防等审批机构为一体的行政服务中心,配套了创业孵化、金融、信息、物流等生产性服务,营造了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