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鴦撤軍後,眼睛已經惡化的司馬師才如夢方醒,他命令衆將追趕,諸將問:“文欽父子驍勇,並沒有受到挫敗,必定不會善罷干休。而文鴦看到文欽並未率軍前來匯合,就主動撤退了。

喜歡三國的朋友總有一種感覺,認爲前期猛將如雲,比如武力第一的呂布、蜀漢五虎大將、曹魏五子良將以及東吳的太史慈、甘寧等等。而自從諸葛亮星落五丈原後,猛將就大爲減少了,三國精彩程度呈現出“蛇尾”的情況。
在三國猛將凋零的後期,卻有一位虎將橫空出世,連很多三國粉都不甚熟知,但卻被視爲不亞於趙雲張飛的猛將。他就是三國後期名將文鴦。
01
文鴦,本名文俶(一作文淑),字次騫,小名阿鴦,故世人稱之“文鴦”。他是曹魏大將文欽之子,譙郡(今安徽亳州市)人士。其父文欽英勇異常,加上與曹魏皇室是同鄉,譙郡曹氏又是曹魏政權重要的軍事集團,因而他是曹魏中的骨幹成員之一。歷任揚州刺史、前將軍等等要職,而且還是大將軍曹爽的心腹。
公元249年,高平陵事變爆發,曹爽的勢力被司馬懿一黨剪除,文欽也失去了朝中的靠山。司馬氏掌權後,爲了達到篡位的目的,極力打壓曹魏的基本盤。文欽作爲譙郡集團的一員,自然“備受關注”,被司馬師放逐到揚州,抵禦東吳。年幼的文鴦也跟着父親去了前線。
公元255年,司馬師廢掉魏帝曹芳,立曹髦爲帝,這引起了效忠曹魏王室者的極大憤慨。時任鎮東大將軍的毌丘儉和揚州刺史文欽等人,被司馬師的僭越所激怒,他們假託太后詔書,提出司馬師的十一道罪狀,在壽春起兵,討伐司馬氏。
由於鄧艾未響應起義,這讓義軍陷入了被動。當司馬師出現在樂嘉城時,文欽一時不知所措。此時,年僅十八歲的文鴦站了出來,他對父親說:“趁敵人還未站穩腳步,馬上襲擊,一定可以大敗敵軍。”文欽採納了兒子的建議,與他兵分兩路,進攻司馬師。
文鴦雖然年紀不大,但根據司馬光在《資治通鑑》的記載,他當時已經是“勇力絕人”。因此他才能被委予獨當一面的重任,與強大的敵人作戰。如同大漢驃騎將軍霍去病那樣,只有十八歲的文鴦披掛上陣,開始了其軍事生涯。
02
文鴦率軍來到司馬師軍營前,命軍士擊鼓喧鬧,做出大兵壓境的態勢。當時司馬師眼睛上長了一個瘤,但爲了司馬家的基業,抱病親征。當他聽到文鴦軍隊發出的聲響後,感到大驚,擔心敵軍夜襲。於是他的眼疾復發,疼痛難忍,但爲了不干擾軍心,只好強忍着疼痛,進行防禦部署。只是他沒想到的是,文鴦不過是虛張聲勢,並未攻打大營。而文鴦看到文欽並未率軍前來匯合,就主動撤退了。
文鴦撤軍後,眼睛已經惡化的司馬師才如夢方醒,他命令衆將追趕,諸將問:“文欽父子驍勇,並沒有受到挫敗,必定不會善罷干休。”司馬師卻說:“一鼓作氣,再而衰。文鴦鼓譟,卻沒有得到回應,他們氣勢已經受挫,不走也不行!”
左長史司馬班率領八千精銳騎兵追趕文鴦,面對強大的追兵,文鴦毫無懼色,他單槍匹馬殺入敵陣中,霎時間司馬軍百餘人非死即傷,在他七進七出敵營後,司馬班的追兵竟被他單騎的氣勢所嚇倒,被迫撤軍。此戰可比當年趙子龍七進七出長坂坡,成爲文鴦的成名之戰。
雖然由於兵力懸殊,毌丘儉的叛亂很快被鎮壓了。但文鴦首戰卻讓他名震華夏,正是由於他大鬧敵營,導致司馬師病情惡化,在班師回朝後,不久就一命嗚呼了。而且他單騎衝敵陣,七進七出,殺得敵人丟盔卸甲,其勇武令後人驚歎。
成書於明代的《西園聞見錄》(張萱著)指出:“趙雲、文鴦,出入萬衆,單槍匹馬,所向無前。”而《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認爲:“昔日當陽喝斷橋,張飛從此顯英豪。樂嘉城內應無敵,又見文鴦膽氣高。”到了清代毛綸、毛宗崗整修、點評《三國演義》時稱讚到:“長坂當年獨拒曹,子龍從此顯英豪。樂嘉城內爭鋒處,又見文鴦膽氣高。”由此可見,在後代史學家、文學家眼中,文鴦就是比肩趙雲、張飛的虎將,因此他無愧於三國後期第一猛將的稱號。
03
毌丘儉起義失敗後,文鴦跟着父親歸順了東吳。公元257年,諸葛誕起兵討伐司馬昭,吳國命令文欽父子及全端、唐諮等人前往支援。但由於諸葛誕與文欽一向不和,在相互猜忌中,文欽被諸葛所殺。文鴦與弟弟文虎,聽聞父親死訊後,只好投降了司馬昭。
文鴦投奔到司馬昭麾下時,不少人要求將其處死。可司馬昭以大局爲重,對大家說“文欽罪大惡極,他的兒子當然該殺。只是,兄弟二人是無路可去,投向我軍。況且城池未破,殺死他們,反而會使守軍害怕,奮戰不肯出降。”並賞賜了文鴦,封其爲關內侯。戰事的發展如司馬昭預料,叛軍看到文鴦非但不死,還得到重用,於是士氣迅速瓦解,諸葛誕的起義煙消雲散。
司馬炎篡位後,文鴦成爲西晉重要將領,任平虜護軍。公元270年,禿髮樹機能在西北發動叛亂,晉軍連戰連敗,令司馬炎坐立不安。到了277年,西北形勢日益惡化,氐、羌、匈奴等部落也在禿髮樹機能的蠱惑下,起兵反晉。在這個危急時刻,文鴦臨危受命,拜平西將軍,統率涼、秦、雍州三州軍力。虎將出戰果然與衆不同,文鴦一掃晉軍頹勢,一舉擊潰禿髮樹機能的各族聯軍,迫使二十萬胡人投降。此役嚴重削弱了河西鮮卑的勢力,暫時緩解了西北緊張局勢。而從此戰中也能看到,文鴦不僅武力值爆表,而且善於指揮大兵團作戰,具備成爲名將的硬實力。
不過雖然立下戰功,但作爲“非嫡系”的文鴦並不討司馬炎喜歡。儘管他因戰功被任命爲東夷校尉、假節。可司馬炎對他不大放心,找個理由將文鴦的官職和權力悉數剝奪。
晉惠帝司馬衷即位後,皇后賈南風專政。她誅殺掌控朝政的太傅楊駿及其黨羽。而東安王司馬繇是諸葛誕的外孫,他對文鴦當年背叛諸葛誕懷恨在心,於是誣告文鴦與楊駿一同謀反。三國最後的猛將因此被株連三族,以悲慘的結局離開了世界。
策劃:魚羊史記 監製:魚公子
撰文:鼓浪隱士 製作:喫硬盤吧、發達蚊
本作品版權歸「魚羊史記」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歡迎轉發朋友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