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軍事快評 梳理天下大事]美國國防部5月2日向國會提交2019年度《中國軍事與安全發展報告》,即通常所稱的《中國軍力報告》,每年一次的報告反覆對中國軍事活動進行誇大、歪曲與抹黑,對此,國內軍迷似乎早已習慣了,那麼,今年這版報告美國人能玩出什麼新花樣?

今年的報告136頁,比去年的145頁篇幅略微縮小,依然配了十幾副示意圖,對各大戰區的基地、機場、海港、主要部隊的位置做了大概的標識,對常規導彈和核導彈的射程範圍做了大致的勾畫,對臺海、南海等熱點區域的態勢做了約略的標註。

報告依然出現了很多“似乎”、“很可能”、“可能”、“將要”等極不嚴謹的詞語,內容也大多還是基本的常識和現狀梳理,基本上還是中國三年以上資歷軍迷的水平。正如中國軍迷所說:堂堂美國國防部,依然還是那個水平兒。

實際上,這些年以來,美國國防部出臺的中國軍力報告,越來越像一撮兒無足輕重的邊緣參謀們“攢的”應付差事之作,在上一年度報告的基礎上,略加修改,大部分不動,只是蒐集一些新資料略微補充,拼湊的痕跡越發明顯,他們依據的常常是老舊的印象、固有的套路,按圖索驥一般到網上尋找一些所謂證據,他們甚至從一些中國軍事論壇的網友帖子裏蒐羅所謂“蛛絲馬跡”,然後拼湊出一份符合上司口味的報告,然後以國防部的名義一本正經地提交給國會,而那些很多在軍事常識方面連中國初級軍迷都不如的議員們,也都會一本正經地討論一番,然後結論還是千篇一律般的“中國軍事威脅”……

-------------------------------

具體說說吧——

章節名稱方面,今年的報告大多與去年的報告相同,比如“理解中國的戰略”、“軍力現代化的目標與趨勢”、“軍力現代化的資源”、“中美軍事交流”,但增加一個“中國在北極”的專題,據統計,今年的報告共提及北極21次,去年只有1次。報告的附錄當中,與去年一樣,還是羅列了大陸與臺灣的軍力對比數據,也繼續列出了中美軍事交流的計劃,與2018年相比沒什麼變化,但與2017年相比,2018和2019的中美軍事交流事項明顯大幅縮減。此外,今年的附錄中增加了中國原油來源的表格,對中國石油來源的多元化給予了關注。報告還提及,中國曾經兩年一度發佈的《中國的軍事戰略》白皮書,2015年以來沒有延續。

關於軍民融合上升爲國家戰略,2019年的報告繼續關注,並提及,中國希望此舉助力中國2035年基本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2049年實現打造“世界一流軍隊”的目標。

關於武器出口,報告提及彩虹爲代表的中國無人機在國際市場上暢銷,鮮有對手,同時,報告也承認中國武器出口大部分都符合技術控制或出口管制等相關制度。報告還是沿用了所謂中國武器“廉價但低質、低可靠性”的老調門兒,但也承認“某些中國武器系統蘊含着先進的能力”。

在“軍力現代化的目標與趨勢”一章當中,報告關注了中國軍隊的力量結構優化和一體化聯合作戰能力的提升,比如“合成營”、“合成旅”的建設,並依然提及A2/AD(反介入/區域拒止)和力量投射能力

報告重點述及中國海軍,稱中國海軍擁有“超過300艘”的艦艇,已屬地區規模最大,而且首艘國產航母很可能今年入列,並從2018年開始建造第二艘國產航母,下一代航母續航力提升,將採用彈射系統。

關於火箭軍,報告配的射程範圍示意圖與去年的報告幾乎完全相同,毫無新意,並說DF-41還在繼續研發,發射方式在公路機動的基礎上,“似乎”增加了鐵路機動和井式發射。

至於報告其他方面,毫無新意,不提也罷。(文/在下張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