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伊朗行政、立法、司法机关的最高领导人、宪法监护委员会中的6位宗教法学家等人是确定国家利益委员会的法定成员。确定国家利益委员会是伊朗最高领袖的顾问机构,负责调解议会与宪法监护委员会立法上的矛盾,帮助最高领袖监督、实施国家大政方针。

本文小字引用部分来自维基百科,信与不信你自己选择

伊朗最近成了国际上的当红炸子鸡,不管是官媒还是自媒体,不管是视频还是文字类新闻,伊朗的新闻都占据了大部分的篇幅跟重要的位置。坐落在中东地区最大的国家,伊朗历史悠久,位置相当重要。霍尔木兹海峡扼守海湾地区最重要的石油产品运输通道,伊拉克,沙特,科威特,卡塔尔这些海湾地区的产油大国,只要是通过海上运输的石油产品,这是唯一通道,没有其他,这也是伊朗能够跟其他海湾国家掰手腕的资本之一。不管在什么时候,霍尔木兹海峡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影响到全世界的油价,伊朗每次在自身受到威胁的时候,也一定会把封锁海峡当作谈判的筹码之一,当然每次也都是屡试不爽,海峡内部的国家,都指望这条海上石油运输大动脉的畅通来保证自身的利益不受损失。今天带大家来了解一下伊朗这个国家。

巴列维王朝

说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先谈谈伊朗的前身巴列维王朝,1921年2月21日,礼萨·汗上校发动军事政变,占据德黑兰,1925年取得王位,建立巴列维王朝,于1935年改国名为伊朗。1941年礼萨·汗逊位,由其子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继位。巴列维执政时期,美国为了获得伊朗的石油及保持在中东的利益,大力扶持巴列维王朝,伊朗强大的军力俨然成为波斯湾地区的警察。

1951年4月28日,伊朗伊斯兰议会以79票赞成、12票反对提名摩萨台为首相,穆罕默德·摩萨台1951年至1953年间出任民选的伊朗首相,但在1953年被美国中央情报局策动的政变推翻。摩萨台是一位作家、行政官员、律师、议员和政治家,具有王室和贵族背景。他在任伊朗首相期间实施渐进式的社会改革,包括推行失业补偿金制度、立例规定雇主向患病或受伤的员工提供福利、以及解放佃农,令他们不再受地主强制劳役。此外,他又规定地主贡献租金收益的20%到一个基金,用以资助一些比如兴建公共浴堂、农村住房和害虫防治等的市政发展项目。其为在首相任内最瞩目的举动:把被美国与英国占有的石油资源,实现了国有化,归伊朗人所有。例:在国有化以前,伊朗石油业自1913年起一直由英伊石油公司(后称英国石油,简称BP)掌控,而英伊石油公司背后则由英国政府操控。

在英国军情六处要求下,美国中央情报局策动了一场阿贾克斯行动,成功在1953年8月19日推翻时任首相摩萨台,让巴列维国王重新上台,导致部分伊朗人不满。1963年巴列维国王宣布施行白色革命,依照美国的蓝图来进行伊朗的农业与工业改革,例如土地改革、给予妇女选举权、森林水源收归国有、工人参加分红并限制宗教势力等措施。另外,还签下了在伊朗的美国军事人员可以享受治外法权,犯罪不受伊朗法庭审判,而是交给美国处理。伊斯兰教宗教领袖赛义德·鲁霍拉·霍梅尼大力反对,巴列维国王逮捕了霍梅尼,最后于1964年11月4日将霍梅尼强行驱逐出境。

巴列维王朝建立,伊朗跟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度过了一段时间的蜜月期。也就是在那个时候,伊朗大街上的美女是穿短裙的,也可以露着胳膊,自由的行走在大街上,而不必受到严格的教规的约束。王国背景下的国家制度造成了腐败横行,很多的政府部门官员大肆贪污腐败,民众对此反应强烈。也正是这样的背景下才会催生出变革,在摩萨台建立的新制度不符合西方的利益的情况下,美国英国联手把他赶下了台,重新扶持了已经流亡海外的巴列维王朝的二世回到国内复辟,而这次复辟是催生出来政教合一国家的最重要原因。

被扶上台的巴列维二世,跟英美国家签订了一个让伊朗百姓大感愤恨的条约,那就是英美军事人员的治外法权,也就是说英美国家军事人员在伊朗境内的违法犯罪不受伊朗法律的约束跟制裁。这让当时伊朗的宗教领袖,著名的伊朗大阿亚图拉赛义德·鲁霍拉·霍梅尼抓住机会,大肆鼓动民众反对,虽然这一次没有造成大的后果,霍梅尼被驱逐出境,一走就是十五年,但是他播下推翻政府的种子已经在老百姓的心里种下,只需要等待一个合适的机会就可以生根发芽。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

1977年起,伊朗爆发大规模的反对国王的群众运动。1978年,各地游行示威不断升级,群众抬着霍梅尼的画像,高呼“打倒国王,建立伊斯兰教国家”的口号。1978年8月,国王巴列维更换内阁,宣布对首都德黑兰等12个大城市实行军事管制,并出动大批军警镇压反对者。在德黑兰,有数千示威者伤亡,由白色革命累积的不满情绪至此达到了巅峰,最终引发了伊朗伊斯兰革命。全国各地大规模的示威和罢工造成石油工业停产,交通中断。伊朗军方宣布不介入的态度,令政局更加失控,伊朗陷入全国性的动乱。

1979年1月16日,国王礼萨·巴列维被迫出国“长期度假”,委任沙普尔·巴赫蒂亚尔组织内阁。2月1日,霍梅尼结束长达15年的流亡生活,由巴黎回到德黑兰,宣布废除君主立宪制度,成立伊斯兰临时革命政府。2月11日霍梅尼任命马赫迪·巴扎尔甘为伊朗总理正式接管政权,巴列维王朝覆亡。4月1日霍梅尼宣布改国名为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举行公民投票,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制度。10月,伊朗流亡国王巴列维前往美国治疗淋巴瘤,德黑兰穆斯林群众愤而占领美国使馆,扣留使馆人员,史称伊朗人质危机,自此美国与伊朗断交。

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在美国与苏联支援大量武器下与伊朗进行两伊战争,直到1988年8月20日停火,伊朗受损不少,但伊拉克更被这场战争拖得民穷财尽。战争期间,1988年美军护卫舰在波斯湾被伊朗封锁海峡的水雷炸伤,即派企业号航母战斗群报复,炸毁伊朗的锡里石油钻井平台,击沉伊朗乔森号导弹巡逻艇。1997年当选的温和派哈塔米总统致力于改革,同时向西方释放出和解讯号。可惜由于美国与阿富汗及伊拉克进行战争,从东西两面威胁伊朗的国家安全,美国总统小布什将伊朗定性为邪恶轴心,哈塔米的和解政策在伊朗国内渐渐不受欢迎,受到保守派抨击。和解进程在2005年内贾德当选之后戛然而止。

电影逃离德黑兰拍的紧张刺激,看的人都为当时在德黑兰的美国人捏了一把汗,其实事实也是如此,但是在这件事情上西方更加应该反思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后果。超越伊朗法律的执法权,不尊重伊朗的民俗,对伊朗国内政治的指手画脚涉入,是造成伊朗反弹的最主要原因。在伊朗建国后的历任首脑中不乏一些亲西方人士,通过各种办法想要跟美国,欧洲国家搞好关系,从中得到利益,可是往往事与愿违,首先两伊战争西方国家大力扶植萨达姆,从军火到人员培训无一不是美国以及西方国家提供,所以两伊战争才会打了那么久,这种行为让伊朗从上到下看清楚了西方国家是如何看待利益与伊朗的关系的。

正是在西方对伊政策的摇摆不定以及一再的出尔反尔,所以今天伊朗的政教合一制度西方是脱不了关系的。当年如果在摩萨台时期美英不搞那次阿贾克斯行动的话,伊朗在上个世纪53年就已经进入到民选跟效仿西方自由制度的深度学习中了,正是当时英美的短视跟无知才造就了后来宗教领袖霍梅尼的重返德黑兰,以宗教领袖的名义制定了国家的权利部门,从此政教合一的伊朗变得不被世人所接受,让欧美国家视为肉中钉,眼中刺。

政治

伊朗是一个由什叶派主导的伊斯兰共和制国家。伊斯兰教在伊朗拥有至高无上的道德权威,是公共生活的最高准则。伊朗的建国领袖即明确拒绝西方民主体制,首任最高领袖霍梅尼清楚地表示,在理想的政体中,国家权力应该由乌理玛执掌,议会仅有有限的权力。伊朗的穆斯林激进派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将本国归入“意识形态指导型”国家,同苏联并列。

伊朗是一个多党制的国家,有着较为发达的选举制度,选举结果能在相当程度上反应真实民意,类似威权政府,伊朗在一定限度内容忍公民生活方式的多元选择权。这种将神权统治和民主选举相结合的“伊斯兰共和国”迄今仍是独一无二的政治体制。最高领袖、专家会议、宪法监督委员会与确定国家利益委员会权力更大,最高权力并不在世俗政府手中。

伊朗最高领袖是伊朗政治、宗教的最高领导人,也是军队和伊斯兰革命卫队的总司令,实行终身制。现任伊朗最高领袖为阿里·哈梅内伊。首任伊朗最高领袖霍梅尼病逝于1989年6月3日,次日专家会议推举总统阿里·哈梅内伊为最高精神领袖。伊朗专家会议负责选举、监督、罢免最高领袖,由86人组成。专家会议每8年选举一次,按伊朗各省人口比例,由选民投票从宗教法学家中选出。专家会议每年举行两次会议。

宪法监护委员会由12名成员组成,任期6年。其中,6名宗教法学家由最高领袖任命,6名普通法学家由司法总监提名、经议会批准后任职。宪法监护委员会的职权包括:监督专家会议、总统、议会选举和公民投票;批准议员资格;解释宪法;审议、批准议会通过的议案,确认其是否与违背伊斯兰教义和宪法,将违反教义、宪法的议案退回议会修改、审议。如果宪法监护委员会和议会对议案的矛盾不能解决,由确定国家利益委员会仲裁。

确定国家利益委员会是伊朗最高领袖的顾问机构,负责调解议会与宪法监护委员会立法上的矛盾,帮助最高领袖监督、实施国家大政方针。确定国家利益委员会成员任期为5年。主席与其他成员由最高领袖直接任命。伊朗行政、立法、司法机关的最高领导人、宪法监护委员会中的6位宗教法学家等人是确定国家利益委员会的法定成员。磋商政务时,内阁部长、议会委员会负责人可以成为委员会的临时成员。

伊朗采用总统内阁制。伊朗总统既是国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脑。总统可以任命数位副总统,可以任命一名第一副总统主持内阁工作。内阁成员由总统提名、议会批准。总统并不掌握最高军事权力。总统的权力很大程度上受到最高领袖和宗教势力的制约。伊朗总统任期4年,可连任一次,由选民直接选出。总统候选人需要通过宪法监护委员会的资格审查,选举结果需要宪法监护委员会通过,最后由最高领袖任命总统。现任伊朗总统哈桑·鲁哈尼2013年首次当选,2017年赢得连任。

伊朗实行一院制,伊斯兰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议会由290位议员组成。议员任期4年,可连选连任,由选民直接选举。议会有权提出、审议法案,通过预算、决算,罢免总统,对部长进行不信任投票。议会通过的法案需要宪法监护委员会批准才能生效。最近一次议会选举是在2016年2月26日进行的。伊朗有着相对较为开放的媒体政策,出版检查制度在1989年后逐渐放松,尽管在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伊朗的舆论政策一度从紧,但仍较大部分中东伊斯兰国家(如沙特阿拉伯、也门等)宽松。

伊朗美女长得很漂亮,感觉比阿拉伯国家的美女们更加知性,更加开放,洒脱一些!

是不是多少有点出乎意料。伊朗并不是我们想象中跟别的信奉伊斯兰教国家一样,有那么严苛的教规,相反伊朗是所有信奉伊斯兰教国家中最为开放的国家之一。国家政治体系中,除了那个精神领袖是终身制,可以一直干到死以外,其他的都是民选。他们有总统,是民选选出,他们有议员,也是民选选出,而且伊朗的媒体审查制度相当的宽松,如果没有这几年重大的美伊冲突事件,人家访问外网是不用跳墙的,正常访问就可以了。所以说我们不能用老眼光看待伊朗,至少不能用看待其他伊斯兰教国家的眼光看待伊朗。

伊朗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国家的最高统治权力是在宗教领袖哈梅内伊手里,他可以跨越国家的法律以及政治制度直接发布教令,教令要比法律制度更加权威,更加高级一些,这也是一直以来西方国家看不上伊朗的主要原因。但是我个人觉得主要的原因还是伊朗没有迎合西方国家的利益诉求,沙特的制度,科威特的制度,那个符合西方的要求呢?他们为什么没事,为什么国内相对安定富足,主要原因还是关系处理的比较融洽。

国家之间的交往跟社会交往差不多,情商高的朋友多,情商低的不招人待见,容易遭人闲话就这是这样。伊朗不愿意臣服于西方势力,不愿意说软话,不愿意唯西方马首是瞻落到今天的下场并不稀奇,萨达姆也好,卡扎菲也罢都是这种原因,要么当好孙子,要么就等着挨揍。那些打着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借口行侵略之实的行为,那些打着自由,打着意识形态的旗号做下来的事情,不过是个借口而已,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想打你,理由不是问题。

文化

伊朗在艺术、音乐、建筑、诗歌、哲学、传统和思想体系,都具有悠久的历史。波斯语已有超过2,500年的历史,留下了可观的文献记录。波斯文学举世都予以很高的评价,诗人如:哈菲兹、鲁米、欧玛尔·海亚姆、尼扎米、萨迪·设拉兹和菲尔多西等留下许多佳作,伊朗诗韵和歌词的优美,也获得全世界的赞誉。

过去的25年中,伊朗电影在全世界影展得到广泛的认同,获得过300项的国际奖项。阿巴斯·奇亚罗斯塔米(عباس کیارستمی‎)是著名导演之一,阿斯哈·法哈蒂更获得2次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伊朗境内,所有媒体都受到国家直接或者间接控制,并且必须有伊斯兰教义指导部的批准,才能公开运作。这也包括互联网。但网络已经成为在年轻人中获取资料讯息和自我表现的流行方式。

寻求社会的正义和公平是伊朗文化的重要特性。敬老尊贤和对外宾的殷勤款待也是伊朗传统礼仪的一部分。伊朗历的新年纳吾肉孜节是在每年3月20日或3月21日的春分庆祝。纳吾肉孜节在200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杰作之一。有美食家认为:伊朗饮食与其它中东的烹饪间有非常多共通点,但是更精致和更富于想像力,就像一块华丽的波斯地毯一样的多彩和复杂。自1979年伊斯兰革命以后,伊朗采取了强硬的措施来杜绝同性恋现象。根据伊斯兰法,同性恋的行为是非法和有罪的。但是霍梅尼曾颁布教法允许变性手术。因此伊朗经常存在同性恋者接受变性手术,而后与对方合法结合的状况。

波斯文化是世界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文化,他们跟海湾地区的国家还是有着本质的不同的,相比于逊尼派严苛的教令,奉行什叶派的伊朗还是比较开放的,上任宗教领袖霍梅尼早在1979年就曾经颁布过教令允许变性手术,这一点别说是在伊斯兰教国家,就是在我们中国也是一件相当重大的进步。相比于其他伊斯兰教国家严酷的原教旨主义,极端的做法,什叶派的伊朗比较宽松,社会氛围比较和谐,政治制度相对稳定。

伊朗与其他伊斯兰教国家的不同,他们的政治制度相对稳定,他们的经济发展,科技发展,军事发展给周边国家带来了意识形态的输出,而这一点引起了周边国家的警觉,尤其是那些逊尼派的伊斯兰教国家,比如沙特,阿联酋等海湾国家,而这些国家的背后是欧美国家在支持,这也是伊朗国内环境难以稳定,一直不得消停的主要原因。

我一直觉得西方人处理事情缺乏中国人的大智慧。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我们的老祖宗早就总结了变化的根本原因。一个国家的变化首先取决于内部诉求,如果诉求上升到一定比例,那么变化将是必然,如果只是很少的一部分,那么即便声音再高也难以得到响应,这既是哲学问题,也是思维境界,如果只是单纯的靠外力去解决一些棘手的问题,只能带来混乱。尤其是一些缺乏了解的陌生问题。

卡西姆·苏莱曼尼

卡西姆·苏莱曼尼(波斯语:قاسم سلیمانی‎,1957年3月11日-2020年1月3日[4])是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的将领,自1998年起担任圣城军的指挥官。2011年晋升革命卫队少将军衔。长期被国际社会认为是一名恐怖主义份子,美国决议将他列名恐怖主义份子名单中[9][10]。2020年,美军无人机在伊拉克巴格达国际机场附近发动袭击并将苏莱曼尼刺杀。伊朗政府在其逝世后将其追晋为革命卫队中将军衔。

2020年1月3日,一架美国MQ-9“收割者”无人机在伊拉克巴格达国际机场附近向苏莱曼尼的车队发起攻击,苏莱曼尼死于空袭。一同丧生的还有伊拉克人民动员部队副指挥官阿布·马赫迪·穆罕迪斯。同一天,伊朗追授苏莱曼尼为中将,最高领袖阿里·哈梅内伊宣布全国哀悼3日,并宣称发动袭击的“罪犯”将会面临严厉报复,又任命伊斯梅尔·贾尼为苏莱曼尼的继任人。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对苏莱曼尼之死表示祝贺,他说苏莱曼尼需要为数以千计美国人、伊拉克人和伊朗人的死亡负责。伊朗国内对苏莱曼尼的死讯反应激烈,有官员和学界人士在媒体上表现激动;民众在社交媒体上发表哀悼文和反美言论。

据伊拉克看守政府总理阿卜杜勒-迈赫迪表示,苏莱曼尼来伊拉克的目的是与自己会面,但美国在距离会见还有几个小时的时候杀死了苏莱曼尼。《叙利亚圣战》(The Syrian Jihad)一书的作者查尔斯·李斯特(Charles Lister)认为苏莱曼尼被杀在战略意义和影响方面远远超过了“基地”组织首领奥萨马·本·拉登或“伊斯兰国”首领阿布·贝克尔·巴格达迪之死。李斯特说这件事让美国与伊朗的敌对大幅升级,此前以色列就是因为担心杀死苏莱曼尼的后果而一再放弃除掉他的机会。李斯特认为苏莱曼尼之死将给伊朗在本地区的图谋造成重大损失。

一个国家的政府高官被其他国家认定为恐怖分子这不算什么稀奇事。作为一个在海外地区最大的国家,对周边国家在军事领域进行渗透这种事情根本不稀奇,就如同当年美苏导弹危机一样,苏联的导弹安放在美国的近邻古巴的地盘上,美国能答应么?根本不可能,这是原则问题。反之到了伊朗这里,利用代理人给美国造成麻烦,解决国内危机,这是上策,在别人的领土上解决自己的问题。

苏莱曼尼的死对伊朗损失是巨大的,这么多年对周边国家的渗透,以及影响,因为本人的死亡都烟消云散了,那些密战方面有些东西不是一时半会可以重新建立起来的,这也是伊朗气急败坏的原因,我个人感觉苏莱曼尼的死我看到了当年霍梅尼死的时候伊朗国内的情景,人山人海,旗帜招展的盛况。

美国第一时间承认,伊朗第一时间宣布报复。报复来得很快,八号十几枚导弹如期而至,在美军海湾地区的阿萨德基地落了下来,伊朗宣布造成80人死亡,美国宣布一个没有,活的都很好。我看到新闻以后会心一笑,结果不错,符合我的预期。我甚至怀疑,伊朗在报复之前是否给特朗普打了电话,让他派人把基地清空了,要不然别说是导弹,就是手榴弹好歹也得造成点后果吧。这将是千古之谜,但我相信美军的,他们确实没有伤亡,因为我了解特朗普。

美国把人杀了,入土为安,活是活不过来了,目的达到就完了,伊朗人死了,我轰他几个导弹,再哭再闹人也活不过来,也得认。既然不能大家撕破脸皮真刀真枪的干一场,那么政治的事情还得按照政治的方式解决,这个时候面子给你你得兜着,你不能说我轰你导弹了,你派飞机来炸我,那我可就得打你小弟以色列,或者阿联酋沙特,下次可就不给你打电话提前通知了,可能真得要死人哦。这一点特朗普明白,哈梅内伊也明白,苏莱曼尼的家人不明白也得明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