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关节病可以进行人工关节置换吗

先天性关节病折磨十余载 南通六院专家妙手一朝去除

生活中,不少中老年人为关节疼痛所困扰,人工关节置换已成为治疗关节严重病变主要的成熟手段之一,在国外颇受欢迎,然而国内的许多患者对这项临床常见手术仍心存疑虑。近年来,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关节外科)致力于关节创伤、关节疼痛等关节疾病的诊治,近期又成功携手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成功开展关节疾病的镜下微创治疗,许多晚期关节炎患者因此而摆脱病痛折磨。7月2日上午,家住通州南兴村的黄梅兰就因此手术而受益。

63岁的黄梅兰从十多年前就发现自己的髋部和膝盖疼痛,但因为并没有严重影响到生活而没有当回事。四年前的一天上午,她刚弯腰准备做农活时,髋部突然传来剧痛,这让她的大脑一阵晕眩,她很快就发觉自己完全没法动弹了,赶紧喊来不远处的女婿帮忙。看到岳母这个情况,女婿赶紧将她背回了家。在床上躺下休息了一会儿,髋部的疼痛终于渐渐缓和了过来,黄梅兰想着肯定是自己年纪大了,经不起这么大动作幅度导致的,也就想得更多。

黄梅兰年轻的时候特别好强,在田里什么粗活累活都抢着干。家里的地虽然不多,但基本上都是黄梅兰一手操持过来的。随着年龄的增长,黄梅兰慢慢开始发觉自己下半身的关节都不太灵活了。先是膝关节总是疼痛,后来慢慢的髋关节也会时不时的剧痛。随着病情的发展,走路也越来越困难,一颠一跛的像个瘸子,给她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连最基本的弯腰捡东西的动作都做不了。锄地、播种这些重活只能放弃,就连煮饭、拖地这种需要长时间站立的家务,黄梅兰压根儿就不能碰。用黄梅兰的话来说“我身上的关节不好,说的难听点,就跟‘废人’一样。我经常开玩笑跟别人说,别说干活了,就是地上有万两黄金我也弯不下腰来捡。”

为了治病,黄梅兰先后去了好几家医院,拍了片子、做了检查、吃了药,刚开始几天,疼痛确实消失了,但没过几天,满心欢喜的黄梅兰就又被泼了冷水,病情反反复复,让黄梅兰灰心丧气。在四处求医的过程中,黄梅兰得知像她这种情况,只有做“髋关节置换术”才能根治。在巨大的治愈希望面前,黄梅兰却退缩了,“这可不是一个小手术,如果是得了癌症,不做就没命,那我硬硬头皮也就做了。可是这个问题虽然严重,但也不危及生命呀,万一技术不到位,问题解决不了不说,我还白受了这么多苦!”

一个偶然的机会,她终于鼓足勇气下决心要解决这个折磨了她几十年的心头病。前几天,她听说上海十院的骨科“大专家”会定期来南通,于是在六院骨科主任邓建华的介绍下,黄梅兰见到了“大专家”。她口中的“大专家”其实就是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关节外科主任医师朱裕昌教授,他从事骨科临床工作20多年,在人工关节置换、运动医学、骨科创伤等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朱教授基本每周六都会来南通六院坐诊和手术。

朱教授热情又负责任地解答了黄梅兰的疑惑,“你这是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也就是说你从一出生开始髋关节就有了毛病,现在你的髋关节虽然没有完全脱位,但是长期磨损导致你有骨性关节炎。在髋关节的内侧有个闭孔神经,髋关节的炎症会刺激到这根神经,而这根神经又支配着膝关节,这就是你为什么膝关节也会痛的原因了。髋关节是人体负重最大的关节,如果不能及时做手术的话,对日常生活肯定是有影响的,如果长期的无法运动会导致你关节周围的肌肉萎缩,这种萎缩是无法复原的,处理不及时就真的失去了像正常人一样行走的机会了。”朱教授还耐心地告诉黄梅兰,重度关节病不是不可医,只要及时接受正规的手术治疗,依然能够下地正常行走提高生活质量,也不会耽误出游和锻炼。黄梅兰在医院里看到了做完“关节置换术”的病人已经能够自如地行走,最终鼓起勇气选择接受手术。

7月2日上午,临进手术室的黄梅兰完全没有恐惧害怕的情绪,已经换好了手术衣。她说,“看到邓主任和朱教授都在,我就像吃了一颗定心丸。这么有经验的两位专家要是我都信不过,还能相信谁呢?”11时,黄梅兰被推入了手术室。全身麻醉后,朱教授在邓建华和多名医生护士协助配合下开始熟练地展开“髋关节置换术”。无影灯下,两位专家沉着冷静,熟练地打开切口,将表面骨赘打磨以后安装人工髋臼,再将原来磨损的股骨头截出,安装上新的人工股骨头,安装好的股骨头和髋臼为黄梅兰组成了一个新的髋关节。这一系列手术动作精准熟练、有条不紊、干净利索,不到1个小时,“髋关节置换术”就顺利完成。

据医院外科九病区主任邓建华介绍,目前医院像“关节置换”这样的手术技术已经开展得非常成熟,特别是在2015年6月13日正式加盟上海十院成为分院后,将在医资配备和治疗技术上有更为全面的提升,让越来越多的患者受益。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