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或許,你是改革大潮的親歷者;或許,你是改革開放的同齡人;又或許,你出生長大在新世紀,是改革開放成就的享有者。無論你是誰,對於改革開放40年間發生在家庭內外的各種變化,一定都有切身的感受。

本系列前四篇的詞彙是、""、“”、“家用電器篇”、“有錢人的稱呼”、“髮型篇”和“休閒娛樂篇”。本週,我們來看看40年來中國人的穿着變化。

改革開放40年,從喇叭褲、蛤蟆鏡,到露臍裝、吊帶裙,服飾變遷的背後是人們觀念的更新。

喇叭褲 flared trousers, bell-bottomed pants

上世紀80年代初,喇叭褲在全國流行(a fashion trend nationwide),堪稱中國時尚界最初的冒險(the initial adventure in Chinese fashion industry)。改革開放的大潮令人們的內心變得五彩斑斕,喇叭褲張揚的曲線無疑是這個時代的青春宣言。

直至今日,喇叭牛仔褲(flared jeans)引領的復古風潮還在繼續。喇叭褲穿好了的確比鉛筆褲(pencil pants)更顯瘦,比闊腿褲(loose pants)更百搭!

蝙蝠衫 batwing-sleeved blouse/batwing blouse

上世紀80年代,蝙蝠衫也是時髦青年的必備行頭(must-have wardrobe essentials)。蝙蝠衫式的毛衣(batwing type sweater),再配上健美褲,上寬下窄,這種極具衝突意味的造型成爲當時摩登女青年的最愛(the favorite of modern young women at that time)。

蛤蟆鏡 aviator sunglasses

蛤蟆鏡是太陽鏡的一種(a type of sunglasses),流行於上世紀80年代初,反光大鏡片(large reflective lenses),擋風養目,防曬遮陽。蛤蟆鏡等裝扮動搖了中國人數十年的整齊劃一和單調乏味,引領了時代新潮流(lead new trend of times)。因爲是時尚和審美的代名詞,蛤蟆鏡是當年青年們追求女生的重武器。

紅裙子 red dress

1984年,影片《街上流行紅裙子》(Red Dresses Are in Fashion)改變了人們對所謂“奇裝異服”的看法(rectify the attitude towards so-called " outlandish outfits")。該片講述的是一名紡織女工的故事(a story of a female textile worker),反映的是紡織廠的女勞模(model worker)與漂亮裙子之間矛盾衝突。

“紅裙子”使中國女性從單一刻板的服裝樣式中解放出來(free from stereotype costume style),開始追求服裝色彩和式樣的變化,一個多彩的女性服裝時代正式到來。

健美褲 fitness tights

健美褲是如今流行的緊身褲或打底褲(leggings)的前身,是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我國最風靡的褲型。健美褲以黑色爲主,又名“踩腳褲(anchored pants)”,因褲腳設計有踩腳帶而得名。女子穿上後腿部和臀部線條盡顯,可以很好地展現苗條修長的身材(slim figure)。那個年代的女性,無論年齡、高矮胖瘦,都有一條健美褲。

露臍裝 midriff-baring tops

露臍裝是一種短小緊窄的修身上衣,展現出女性的平坦腹部以及腰部曲線(flat abs and waist curve)。上世紀90年代,露臍裝開始流行。當時人們思想觀念更爲開放(more open-minded),穿衣打扮講求個性和多變,露臍裝的流行恰恰反映出人們崇尚個性、追求自由的心理(pursuit of individuality and freedom)。

吊帶裙 slip dress

吊帶裙是一種極具時尚流行氣息,深受年輕女孩喜愛的服裝(fashionable and much-loved style of dress)。吊帶裙清涼性感,搭配靈活度較高,自世紀之交佔領街頭後,直至今日依然十分流行。

初夏的陽光裏,青春美少女身着材質輕薄的碎花吊帶裙(floral slip dress),搭配外套或坎肩(jacket or waistcoat),走在街頭回頭率絕對爆表(definitely a head-turner)。

坡跟鞋 wedge heels

本世紀初,坡跟鞋(wedge heels)曾一度流行。比起高跟鞋(high heels),坡跟鞋更舒適,比起平底鞋(flats),坡跟鞋給了你想要的高度。

對既要高度又想兼顧舒適度的亞洲女性來說,坡跟鞋可謂理想選擇(an ideal choice)。後來一度流行的鬆糕鞋(platform shoes)其實也是在坡跟鞋基礎上演變出來的。

旗袍 cheongsam

近年來,人們的目光再次投向中國傳統服飾(traditional Chinese clothing)。

2000年,電影《花樣年華》(In the Mood for Love)的熱映讓旗袍再度流行,片中張曼玉飾演的角色據稱穿了20多套旗袍。如今的旗袍經改良後,不僅展示出中國女性特有的優雅與柔美(reveal not only the distinctive elegance and tenderness of Chinese women),也凸顯出其身姿的曼妙(graceful posture)。

新中裝 new Chinese-style outfits

2014年11月,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在北京舉行,本次會議期間爲各國領導人定製的禮服就是“新中裝”,以立領(stand up collar)、連肩袖(raglan sleeve)、對開襟(Chinese-style jacket with buttons down the front)爲特色,主打海水江崖紋圖案(sea and mountain pattern)。

事實上,隨着中國軟實力(soft power)的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國內外消費者都願意在重要場合爲自己選一套中式服裝作爲行頭。

編輯:丁一

來源:中國日報網英語點津

【改革開放40週年詞典】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