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是在如此艱苦的條件下,劉崇和他的子孫發揚艱苦創業精神,始終堅守這片貧瘠的彈丸之地,在後周、北宋的多次進攻下,硬生生地挺了二十八年,熬死郭威、柴榮、趙匡胤三個五代最傑出的帝王,成爲五代十國中最後一個滅亡的政權,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蹟。按理說,冤有頭債有主,與劉崇結下樑子的是郭威,現在郭威死了也就一了百了了,但屢次討債反被毒打的劉崇實在恨意難消,他決定發揚父債子償的優良傳統,連本帶息一併討回,於是再次向契丹借來數萬精兵,氣勢洶洶地向後周發動進攻。

小說:父皇把人當猴耍,兒子繼位後人家來報仇,兒子做出一個決定

郭威的駕崩讓柴榮十分悲痛,但這種悲痛沒能持續太久,因爲上門討債的人來了。

上門討債的人叫劉崇,他不是單槍匹馬,而是帶來了一隊人馬。

劉崇此人大有來頭,他的親哥哥是後漢高祖劉知遠。

劉知遠任後晉河東節度使時,劉崇就在哥哥麾下,劉知遠稱帝后任他爲北京留守、行太原府尹、河東節度使,賦予其鎮守河東的重任,爲劉崇今後割據一方奠定了基礎。

劉崇跟郭威原本就有矛盾,當他聽說郭威帶兵打回汴京的消息時,立刻起兵南下,準備找郭威算賬。但沒走多遠,汴京方面傳來新消息,郭威提議迎立劉贇入繼大統。

劉崇的心情立刻陰轉晴,劉贇是自己的親生兒子,他做了皇帝,自己就是太上皇,還有什麼好擔憂的?於是,這位仁兄放心地打道回府了。

做出這樣的舉動,充分說明劉崇不但性格火暴,而且智商堪憂。

對郭威迎立劉贇的提議,《新五代史》中記載“人皆知太祖(郭威)非實意也”,卻只有劉崇一個人相信。

劉崇的副手李驤告訴老闆,郭威這傢伙一定會自立爲帝,爲安全起見,不如迅速帶兵南下,佔據孟津關(今河南孟津),給郭威施加壓力,讓他不敢輕舉妄動。

李驤實在高估了自己領導的智商,劉崇根本不理他的話,反而大怒道:“你個迂腐的老書生,竟敢離間我父子感情,給我拉出去斬了!”

攤上這種領導,李驤被氣瘋了,回罵道:“你這個愚夫!要殺我就把我全家都殺了吧!”

劉崇沒有被罵醒,他竟然滿足了李驤的願望,把李驤的妻兒老小全都處死,然後把自己的“忠心之舉”報告給郭威,表示自己堅決擁護中央。

二十幾天後,正在太原歡度春節的劉崇收到一條不幸的消息:郭威稱帝,劉贇被廢。

劉崇徹底清醒了,原來自己一直以來都被郭威當猴子耍了,這口惡氣如何咽得下?但現在兒子在別人手裏,還不能翻臉,必須想辦法保住劉家的香火。

劉崇抱着最後一絲幻想向郭威提出申請,希望對方能放劉贇一馬。

郭威熱情地回信說,您兒子正在宋州(今河南商丘)暫住,我已加派人手保護。您一萬個放心,只要您能支持我,什麼封王封爵、丹書鐵券我都不會吝惜的。

郭威不愧是厚黑學專家,撒謊吹牛如同家常便飯,因爲此時劉贇已在宋州被殺了。

劉崇終歸知道了真相,他暗暗發誓:好你個弒君篡位的郭威,我劉氏與你不共戴天!

乾祐四年(951年)二月,劉崇飽含着屈辱和憤恨在太原即皇帝位,爲了表示延續漢室國祚,他繼續沿用後漢的國號和乾祐年號,史稱北漢。

北漢所轄只有十二個州,大多位於山西中北部,總人口不過五萬戶,地狹物薄,財力貧瘠,想要滅掉後周報仇雪恨基本上是癡人說夢。

就是在如此艱苦的條件下,劉崇和他的子孫發揚艱苦創業精神,始終堅守這片貧瘠的彈丸之地,在後周、北宋的多次進攻下,硬生生地挺了二十八年,熬死郭威、柴榮、趙匡胤三個五代最傑出的帝王,成爲五代十國中最後一個滅亡的政權,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蹟。

被仇恨充滿頭腦的劉崇決定汲取先輩石敬瑭的成功經驗,向契丹借兵,但他出不起幽雲十六州這麼高的價碼,只得做出一個艱難的決定,向契丹皇帝稱侄。

遼世宗耶律阮爲人豪俊,考慮到劉崇態度十分誠懇,就滿足了劉崇的心願,接受了這個比自己年齡都大的侄子,還賜給劉崇一匹黃騮馬,冊封他爲“大漢神武皇帝”。

得到契丹支持的劉崇腰桿硬了起來,他多次率兵南下攻周卻屢戰屢敗,特別是九五一年九月,他大舉進攻晉州(今山西臨汾),又一次慘敗而歸,所部十亡三四。

這次失利讓劉崇認識到,想要戰勝狡猾的郭威幾乎是不可能的,唯一明智的選擇就是乖乖回到太原,厲兵秣馬,養精蓄銳,等待機會一雪前恥。

顯德元年(954年)正月,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傳來:郭威駕崩。

劉崇長出胸中一口惡氣,仰天長嘆:“報應,報應不爽啊!”而當他聽說繼位的皇帝是隻有三十來歲、籍籍無名的柴榮時,更是禁不住大呼,“天助我也,一雪前恥的機會到了!”

按理說,冤有頭債有主,與劉崇結下樑子的是郭威,現在郭威死了也就一了百了了,但屢次討債反被毒打的劉崇實在恨意難消,他決定發揚父債子償的優良傳統,連本帶息一併討回,於是再次向契丹借來數萬精兵,氣勢洶洶地向後周發動進攻。

在劉崇看來,這是一次真正的天賜良機。自己聯合契丹大兵壓境,傾國而來,初登帝位的柴榮必定不堪一擊,他似乎已經看見後周軍隊望風披靡、丟盔棄甲的狼狽情景。

對繼位不到十天的柴榮來講,北漢入侵不啻一顆重磅炸彈,對方如此興師動衆,顯然是欺負自己是個菜鳥皇帝,準備捏軟柿子了。

經過短暫的慌亂,柴榮很快意識到這次威脅背後隱藏着一個難得的機遇。

如果能擊退北漢的入侵,必定可以極大提高自己的威望,壓住前朝那些重臣和實力藩鎮,而要抓住這個機遇,必須做出一個重要決定:御駕親征。

柴榮立刻召開緊急軍事會議,打算統一思想認識,爲親征做好準備。

參加軍事會議的包括太師馮道,宰相範質、王溥,樞密使鄭仁誨,樞密副使魏仁浦。當柴榮通報敵情並拋出會議主題後,立刻引發羣臣的熱烈響應。

太師馮道代表羣臣發言,大家一致認爲劉崇只會嚇唬人,新皇帝剛登基,人心不穩,最好老老實實地待在朝廷,對付劉崇這個紙老虎,只要派將帥禦敵就能輕鬆搞定。

柴榮不以爲然:“北漢欺我年少新立,乘國喪之際大舉來犯,劉崇一定會親自前來,他來了我卻不出頭,豈不成了膽小鬼嗎?”

柴榮越說越激動,最後搬出了自己的偶像唐太宗:“昔日唐太宗馬上得天下,凡有徵戰,莫不親臨戰陣,朕又有何不可呢?”

馮道絲毫不爲所動,立馬回了一句:“未審陛下能爲唐太宗否?”意思說陛下您怎麼能和唐太宗相比呢?您還差得遠呢!

兜頭而下的冷水沒能澆滅柴榮的熱情,他裝作沒聽見馮道的話,繼續鼓動大家:“劉崇號稱帶甲兵十萬,不過一羣烏合之衆,我大周兵強馬壯,朕御駕親征,破敵猶如泰山壓卵!”

馮道跟皇帝較上了勁,針鋒相對來了一句:“未審陛下能爲山否?”

怒火中燒的柴榮忍無可忍,只好從頭再忍,他強壓怒火,十分堅定地說:“朕意已決,衆卿無須多言!”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