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坦克出现开始,“陆地之王”的名号就始终伴随着它,既然是陆地之王,那陆上的武器就没有能伤害到它的才对。然而有一款“陆地之王”它是重型坦克,全重也有50吨(只比虎式坦克轻2吨),但这款坦克的防护非常差,以至于一挺马克沁就能将它干掉。而这款奇葩的重坦,就是苏联二战时期的T-35重型坦克。
1935年,正是海洋上漂浮战列舰的时代,当时战列舰的4炮台设计让它有极强的火力输出。这种设计理念不但影响了当时各国海军的军舰设计,也同样影响了各国陆军对坦克的设计思想,尤其是苏联,他们认为坦克在陆地就应该想战列舰在海洋一样,靠着令人生畏的火炮前进。而战列舰的多炮塔设计也被苏联人拿来用在坦克上,就这样世界上第一款多炮塔坦克诞生了,它就是T-35重型坦克。
在当时,T-35重型坦克的火力可以用变态来形容,一门76mm主炮,两门45毫米火炮,另配5挺7.62毫米机枪。主炮布局两门向前一门向后,当然三个炮台都可以转动,因此三门火炮可以同时转动到侧面开火,这个开火方式和战列舰一毛一样。想必那种震撼的开火场面你也能想到。因此T-35重型坦克一出现,苏联军方上下一片兴奋,都认为它是能引领武器发展的装备。
然而这种美好的憧憬被随后的坦克测试击得粉碎。首先T-35的火力的确非常强悍,但遗憾的是,它落后的设计理念让它的火力没有用武之地。因为T-35重坦的火炮设计出来是针对步兵的,对同行—其他国家坦克,它的火炮反而连人家装甲都打不穿。要知道二战是坦克战的时代,最好的反坦克武器就是坦克本身。就火炮威力来说,T-35充其量只能算是自行火炮而已。
火炮威力不行不算什么大事,后期更换长身管火炮一样使用。但防护能力不佳就让人很头疼了。T-35型坦克尽管是重型坦克,但它的正面装甲厚度最厚仅有30毫米,而炮塔装甲更是只有20毫米!这是什么概念呢?虎式坦克最薄弱的车顶装甲,厚度都达到40毫米,甚至比T-35的正面装甲还要厚10毫米,可见T-35坦克的防御是多么的薄弱。更惨的是,当时使用的重机枪都能击穿T-35的装甲。要知道一战时期的英国雄性坦克都能抵挡重机枪的打击。由此可见T-35坦克防护能力的低下。
火炮威力不行,防护又稀松,坦克三大特点,T-35已经丢掉两个了。而在机动性方面,T-35可谓是自己断送了自己的前程。
当时,T-35重型坦克安装一台368千瓦(500马力)汽油发动机。坦克公路时速30千米,越野时速19千米,最大行程150千米。看着似乎也不慢啊,但凡事就怕对比。
当时善于奔跑的战马最大时速为65公里/小时,即便是不善于快速奔跑的战马,例如蒙古马,它们的时速也在45公里/小时左右。这么比较下来,T-35重型坦克可以说还没有马跑得快。本来就没有防护优势,火力也不行,现在还没马快,T-35服役5年匆匆退役也就不难理解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