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面说到兵力基础在于人口,因为蒙古之前没有建国的经验,又忙于征战,所以对人口的统计才会不那么上心,但有很多学者估计,在统一蒙古诸部的时候,蒙古的人口大约在70万-250万之间,虽然这个数字差距很大,但有一个结论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仅靠蒙古本族的人口,成吉思汗是无法完成自己的宏图大业的,所以整编敌军的策略是非常有必要的。蒙古帝国的兵力一直以来都是一个谜,历史上很多历史学家在编撰蒙元史时,也很难说清其中的具体数据,有一个原因是因为兵力属于军机重务,别说当时的汉臣了,即便是在枢密院任职的大臣也很难得知,因此,除了执政者本人以外,恐怕没几个人知道了。

蒙古帝国的兵力一直以来都是一个谜,历史上很多历史学家在编撰蒙元史时,也很难说清其中的具体数据,有一个原因是因为兵力属于军机重务,别说当时的汉臣了,即便是在枢密院任职的大臣也很难得知,因此,除了执政者本人以外,恐怕没几个人知道了。到了现代,很多学者也对此进行过考证,但仍然无法得到一个确切的数字。不过,兵力作为军事的根本,不仅要求精而多,来源和指挥系统也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成吉思汗是怎么解决的呢?

成吉思汗

蒙古帝国的兵力数量

大家都知道,蒙古铁骑扩张版图的步伐非常快,这种不停歇的征战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兵力的增减,而兵力的基础在于人口,但在战乱的年代,人口数量也没有过具体的记载。另外还有一点,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史料因为编著者环境背景的不同,所以在记载上也会有一定出入,就拿很权威的两部蒙元史书《元史》和《蒙古秘史》来比较,数据上就有很大的出入。

蒙古部落

虽然我们无法了解蒙古帝国每个时期的兵力情况,但有几个关键时期的却可以知道,比如在《蒙古秘史》中记载,1206年蒙古诸部被统一后,此时有95个千户,也就是说兵力在9.5万。根据外国学者的一些考证,到了13世纪中叶的时候,也就是蒙哥汗攻打南宋之时,蒙古大军已经增加到了90个万户,与此同时,伊尔汗国和金帐汗国则各有22个和43个万户。察哈台汗国因为没有太详细的数据,这里就不说了。

蒙古军营

但并不是所有的兵力都能够及时的投入到战斗中的,据一些学者研究,一个万户的兵力只能算六成,也就是说,不算察哈台汗国的话,此时的蒙古帝国兵力大约在93万,如果算上察哈台汗国的话,超百万应该是不成问题的,这样看来,蒙古帝国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兵力居然增加了十倍,要知道蒙古帝国起源于草原,本族的人口数量并不是他们的优势,那兵力增长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蒙古部落

蒙古帝国的兵力来源及指挥系统

蒙古军队在征服一个地方后,有三件事必做:第一、屠杀平民;第二、转移有手艺的工匠;第三、整编被俘虏的军队。前面说到兵力基础在于人口,因为蒙古之前没有建国的经验,又忙于征战,所以对人口的统计才会不那么上心,但有很多学者估计,在统一蒙古诸部的时候,蒙古的人口大约在70万-250万之间,虽然这个数字差距很大,但有一个结论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仅靠蒙古本族的人口,成吉思汗是无法完成自己的宏图大业的,所以整编敌军的策略是非常有必要的。

蒙古军营

《元史》:初有蒙古军,探马赤军。蒙古军皆国人,探马赤军则诸部族也...既平中原,发民为卒,是为汉军...其既得宋兵,号新附军、又有辽东之契丹军、女真军、高丽军,云南之寸白军,福建之畲军。

有一点要说明,辽东、云南、福建等地整编的都是“乡兵”,也就是地方部队,这些军队是不会跟随大军征讨其他地方的。除了对征服地的俘虏进行整编外,在本有的领土上也有征兵的策略,但这个策略在标准上也有所不同,比如探马赤军,要求每家15岁以上,70岁以下的男人都要当兵。再比如窝阔台执政的时候,在宣德、太原、陕西等地,每20名男子就要有一人当兵,等到忽必烈执政的时候,整个中原地区每10名男子中就要一个人来当兵。也就是这两个策略,才维持了蒙古帝国兵力上的旺盛。

十户

但是,兵力等同于战斗力吗?战斗力其实就是一种军事效率,这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但有一个制度我们不得不佩服成吉思汗的谋略,也就是这个制度,蒙古铁骑既能保持机动性的优势,还能最大限度的提升效率,那就是以“十进制”为基础组成的指挥系统:“万户”下有“千户”,“千户”下有“百户”,“百户”下有“十户”,比如“万户”中的万户长只需要对大汗负责,以此类推,这样每名指挥官只需要负责十个人就行了。可以说,蒙古帝国的强盛,除了硬性装备外,指挥系统也有很大的功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