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九一八事变后的东北抗日名将,很多人都会想到马占山。这位铁骨铮铮的东北汉子,独自撑起了黑龙江抗日的大旗,打响了东北抗战的第一枪,受到了全国人的敬重。

其实,在东北还有一个跟他齐名的抗日名将,而且两人的名字还相映成趣,一个叫马占山,一个叫冯占海。

在当时的东北,老百姓还编了一句顺口溜,说:“

马占山,冯占海,一马占山,二马占海,山海关外,排山倒海。

如果说,马占山是黑龙江抗日第一人,那么,冯占海就是吉林抗日第一人。

冯占海是辽宁锦州人,他有个大名鼎鼎的姨父——张作相,东北军仅次于张作霖的二号人物。

按理说,有张作相这样的姨父,冯占海在东北军还不是一步登天?但冯占海很有志气,没有利用姨父的权势往上爬,而是选择去基层当兵,一步一步脚踏实地,最后升到了奉军卫队团当团长。

冯占海的能力还是非常强的,卫队团原本有点乌烟瘴气,但经过他的改编,队伍风貌焕然一新,兵员也发展到了3000多人,各种武器也都很齐全,在奉军里算是非常强的。张作相就说过:“有占海这支军队,奉军谁都不怕,日本人来了也一样!”

因冯占海的出色能力,连日本人也对他青睐有加。九一八事变后,有个叫熙洽的满清遗老,投靠了日本人,当上了吉林省的长官,因熙洽曾在冯占海升任卫队团团长时起到了重要作用,就以“恩人”兼长官的身份,多次对冯占海劝降,说只要你归顺皇军,就可以出任吉林省警备司令。

冯占海数次拒绝后,熙洽又给他写了一封信,说你如果不想留在国内,可以安排你出国学习,所有费用报销,可如果你继续跟关东军作对,日本人说了,绝不会留你这条命。

冯占海一把把信给撕了,扔在地上踩了几脚,对大家说:“

我是中国人,马革裹尸是军人荣幸,我要是怕死,早就投降鬼子了,还用得着他熙洽来劝降?我志在把日本人赶出中国,就是杀了我全家,也绝不低头!

1931年9月底,冯占海在老营盘地区正式通电抗日。熙洽很生气,勾结鬼子,派出伪军要“剿灭”冯占海,结果反而被冯占海把伪军给剿了。对于伪军俘虏,有人说全部杀掉,以儆效尤,冯占海却把他们都给放了,说:“你们也都是东北人,愿意抗日的跟着我,不想再打仗的可以回家,但是,谁要是敢再当汉奸,下次碰到绝不留情!”

结果,伪军们大多数都留了下来,甚至有的还去旧部招降队友,跟着冯占海一起抗日。

冯占海带着一万多名抗日义勇军,在白山黑水间神出鬼没,打鬼子,除伪军,声势极大,让日伪军闻风丧胆。

不过,冯占海在日军的眼皮子底下打游击,物资补给是个大问题,仗打得越多,后勤就越紧张,最后只好率军撤到热河省开鲁县休整。

当时主政热河的是汤玉麟,不是个好东西,考虑的不是抗日,而是担心冯占海趁机占了他的地盘,就想把冯占海赶出热河。最后还是张作相出面,汤玉麟才勉强答应让冯占海留在热河。

冯占海一心抗日,但没想到得罪了一些大人物,处处受制,深感报国无门,不得不退出军界,去了云南昆明经商。

直到解放战争时期,蒋又想起了冯占海,想让他出任吉林省保安司令,回吉林主持大局。但冯占海当然不会听老蒋的,说:“

我这辈子没少打仗,但枪口对准中国人的仗,我没打过,以后也不会打。

建国后,冯占海接受了新政府的邀请,出任吉林省体委主任,终于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看到家乡焕然一新的面貌,不禁老泪纵横。

1963年,冯占海身患癌症,临终前对儿女们说:“我是从吉林北山开始抗日的,就把我埋在那里吧,让我有始有终。”并叮嘱他们说:“我的身后事,一切听从组织安排,不许提任何要求。”

1963年9月14日,冯老将军与世长辞,享年64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