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我在外面的时候有人叫我六老师,还有叫我六小老师,这也就算了,可喊我孙老师的什么意思?”

这是六小龄童演讲、接受采访常用的开场白,效果一般都特好,大伙儿会心一笑,很快拉近了距离。

一句“六老师”,又亲切又好玩,可你遇到那些个专煞风景的货,就非得把事搞没劲才罢休。前两年就有人发帖吐槽:“今天我说六老师,被人严肃纠正是章老师。”

你要发个关于六小龄童的贴,叫声“六老师”,下面的评论那一定会跳出这样的货:“还六老师,人家姓章,叫章金莱,六小龄童是艺名。丢人现眼没文化!”

这还算好的,还有的跟上一堆不堪入目的脏话。

同样的事,还适用于金庸。你要说声“金老师”,几乎一定会跳出来骂你没文化的。不过你要说“金大侠”,这些货就不管了,一般就没有出来纠正你人家是“查大侠”的。

能写出相关文章的,不会比你评论的了解的少,这样的常识还要人教吗?

一次次的看到这些个自觉知识爆棚,傻着个脸四处科普“六小龄童不能叫六老师”、“金庸不姓金”的货,真是觉得挺可怜的,生活中你得多被打压啊,多没有发言权啊,才这么得意洋洋地急着在网上显示“有学问”?

可你知道六小龄童有俩身份证吗?一个“章金莱”,一个“六小龄童”。在做客《鲁豫有约》时,六小龄童给陈鲁豫现场展示过。

“六老师”说有次去国外演出,名字上面写着章金莱,人说我们要请的不是他,“六小龄童怎么没有来?”

有时候在机场安检,拿出来章金莱的身份证,人家说是假的,不让进去,还问他:“你不是姓六吗?”

“六老师”当然不姓六,可“六小龄童”就是比“章金莱”有名得多。后来六小龄童到了有关部门说了这个烦恼,因为工作需要得到了特批,拥有了两张身份证,一张叫做章金莱,一张叫六小龄童,但是身份证号是一样的。

“六小龄童”都有了派出所正式颁发的身份证,为啥不能叫“六老师”?

当然,这还是次要的,实则这正是只有中国人会懂的中国文字的妙处之一,一句略带调侃的“六老师”,聊起来更加的轻松有趣。

再比如“大张伟”,人不但是“大老师”,还是“人间精品大老师”、“人民艺术家大老师”呢。

还有什么比一句“大老师”,更能体现“大张伟”那大大咧咧北京小爷那劲儿?不会有傻X说“人家不姓大”吧?

国外的也有,比如“小贝”,贝克汉姆,还好没看到有病入膏肓的科普“人家不姓贝”。

更逗的是“小李子”,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莱昂纳多”也翻成“李奥纳多”,中国人就给人弄一这爱称昵称。不过也真形象,“小李子”陪跑奥斯卡那些年,那些委屈、无奈,对这个小可怜的同情,都在这“小李子”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还有什么,比一句“小李子”更适合莱昂纳多的?

当然也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这么调侃,比如“鲁迅先生”,你看过有称“鲁先生”的吗?都叫“周先生”。这是鲁迅一贯的形象决定的,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也。

小李子、小贝、大老师、六老师不同,还有就像上面说到的金庸“金大侠”,你说成“查大侠”当然没毛病,可没意思。

这是中国文字的奥妙,不懂的,只能说“妙处难与君说”。劝那些胡乱跳出来显摆骂人的,别再干这事了,丢人的是你自己。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